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我家寶貝越大越瘦,怎麼辦?醫師、營養師教你檢視孩子的營養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19年07月30日10:58 • 發布於 2019年07月30日00:00
我家寶貝越大越瘦,怎麼辦?醫師、營養師教你檢視孩子的營養
我家寶貝越大越瘦,怎麼辦?醫師、營養師教你檢視孩子的營養

 

孩子越大越瘦,正常嗎?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部副主任余俊賢表示,正常來說,孩子不會越來越瘦,成長過程中體重會持續增加,4個月大的寶寶,體重為出生時的一倍,到了1歲體重則約為出生時三倍。寶寶從出生到4個月,體重增加十分快速,4個月到1歲的階段,體重曲線變得較為平緩,但身高仍持續長高,因此視覺上會有身材被拉長的感覺,讓爸媽以為原本胖嘟嘟的寶寶變瘦了。

 

生長曲線透露哪些體重秘密?

寶寶越來越瘦,爸媽好擔心,怎麼辦?余俊賢醫師強調,4個月以後寶寶,如果體重一直沒有增加,尤其是6個月前寶寶,若有1個月體重不增反減,或是6個月到1歲的寶寶,3個月體重沒有增加,都是有問題的狀況;另一方面,可觀察寶寶的體重增長是否偏離生長曲線兩個百分線區間,若有以上這些情形,則須要去醫院請兒科醫師進行評估。

事實上,寶寶的體重沒有增加甚至減少,可能原因可分為器質性、非器質性或兩者皆有。器質性原因,寶寶可能有週產期併發症、先天性異常,以及心肺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肝膽消化道疾病、腎臟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或是神經方面疾病等,任何一個器官的疾病都可能會造成能量代謝的增加,加上熱量攝取若減少,就會影響到體重。非器質性原因,例如兒虐、被忽視的孩子或貧困弱勢家庭等,在得不到適當足夠的照顧下,嬰幼童可能會長得比較瘦小。

生長曲線3%以下寶寶,須要擔心嗎?

余俊賢醫師解釋,如果寶寶的身長體重在3%以下,應讓小兒科醫師評估。在確定排除器質性與非器質性原因後,通常小兒科醫師會建議定期追蹤寶寶的生長狀況,以確認寶寶的生長是否追上或是至少延著原來的生長曲線成長。如果寶寶的成長持續偏離3%的生長曲線,則須要提早介入,進行進一步深入評估。

 

大便次數,會影響寶寶的體重嗎?

寶寶的大便情形,是很多爸媽關心的重點,通常評估寶寶大便有幾個面向,分別為次數頻率和形狀顏色。余俊賢醫師說明,新生兒大便次數比較多,一天可能高達七、八次,4個月到1歲則是兩至三次內,1歲至2歲平均很少超過兩次。基本上,大便一天三次或三天一次都可以算是正常的。臨床上,大便次數一天大於三次,大便性狀改變(含水量增加),稱為腹瀉。大便次數頻率與體重沒有絕對相關性,大便次數是否影響孩子的生長才是評估重點。如果寶寶大便次數雖然多(每天三次或以上),但是食慾與活動力都正常,體重也穩定增加,家長一般不用太擔心。

 

寶寶營養素缺乏,會變瘦嗎?

除此之外,營養素缺乏,是否會讓寶寶越來越瘦呢?余俊賢醫師指出,孩子短期地缺乏微量營養素不會立即影響體重,但長期下來則有可能。

缺鐵

寶寶長時間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因為貧血,身體運送氧氣養分與代謝廢棄物的效率變差,寶寶容易疲累,食慾變差,營養熱量攝取不足,勢必影響寶寶的體重。提醒家長的是,1歲前寶寶缺鐵性貧血如果沒有得到矯正,可能影響寶寶的學習能力與注意力,甚至是影響智力。

缺鋅

鋅是一種微量元素,只要寶寶能從母乳、配方奶粉或固體食物(副食品)攝取足夠的熱量,鋅應該不虞匱乏。缺鋅可能是寶寶偏食、挑食或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營養量攝取不足;或是寶寶有特殊疾病,如腸胃道疾病或慢性疾病,影響鋅的吸收,導致鋅流失。缺鋅會影響味覺,降低食慾;影響免疫功能,導致反覆感染;最終可能都可能導致體重減輕,生長遲滯。

缺鈣

鈣質的主要功能在於強化骨骼、增強骨質密度,與體重和長高並無直接關連。大部分爸媽都很擔憂寶寶缺鈣,正常六個月以內的嬰幼兒,攝取足夠母奶或配方奶粉,不須要額外補充鈣,每日適度接受太陽光照射15至20分鐘,人體會自行合成維生素D,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

 

副食品吃不好、越來越瘦,如何改善?

余俊賢醫師表示,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固體食物),是種漸進式的學習/嘗試過程,還需要其他神經發展成熟度的配合,因此很少有寶寶一開始就能夠把副食品吃得很好。通常建議家長在寶寶4至6個月大時,開始添加副食品。因為在這個階段,通常寶寶的體重已經是出生體重的二倍,攝食母奶量或配方奶量已超過1000毫升,可以坐著而頭頸部不會晃動,唾液腺較成熟唾液分泌變多,味覺尚未成熟,對不同味道的接受度較高,訓練寶寶的咀嚼與吞嚥能力等因素。因此,副食品的添加,應使用小湯匙單獨餵食,而不是將副食品加在奶瓶中餵食。餵食中,如果寶寶用舌頭將副食品/湯匙頂出(吐舌反射未消失),表示他/她尚未準備好,家長可以先停幾天後再嘗試。如果擔心寶寶副食品吃不好,等到6個月或更大才開始添加副食品,雖然寶寶的神經發展更成熟,但是依賴奶瓶的飲食習慣已養成,味覺更成熟開始會選擇好吃的食物(如甜食),要寶寶成功過渡到固體食物飲食的機會就更低了。

 

寶寶吃了就吐,是生病了嗎?

寶寶常溢奶或嘔吐,是長得瘦小的原因嗎?余俊賢醫師解釋,新生兒胃食道交接處,即噴門的結構未發育完整,比較容易溢吐奶,因此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有胃食道逆流症狀,通常80%寶寶1歲後胃食道逆流症狀會改善,另有15%的寶寶會持續到1歲半才改善。部分寶寶在4至6個月開始添加一些副食品/固體食物後,因為食物黏稠度的關係,溢吐奶的情況會稍微改善。但是有部分的寶寶,在4至6個月階段,因為神經發展較成熟,會翻身壓迫到腹部等因素,導致餵食後嘔吐的現象反而增加。此外,寶寶在餵食後嘔吐,有可能是食物噎住,或是對食物過敏。如果嘔吐的症狀導致寶寶的食慾降低、體重停滯或減輕,或是慢性咳嗽、反覆肺炎等,都應給小兒科醫師作進一步檢查評估。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