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我經歷過的事。我早年的一個兄弟從某間網際網路大廠「被辭職」了。他跟我說,在「被辭職」之前,他一直以為自己很「安全」,專案按部就班地做,該做什麼做什麼,突然有一天收到消息,說他們的產品線要裁撤,他們這些人全被合併到另一條產品線上,而問題就出在這個「合併」上。合併到另一條產品線的所有員工都要重新安排職位,對於那些基層寫程式的小職員來說,這不是問題,在哪裡做都是做,無非是換個地點。最倒楣的就是我兄弟這種中階幹部。
眾所周知,大廠裡什麼都缺,唯獨不缺幹部,幹部可能比公司的盆栽還多。所以,我兄弟他們那些幹部到另一條產品線就比較尷尬了,既無法讓他們繼續當幹部(畢竟人家又不缺),也無法安排他們去寫程式,畢竟這些做管理的已經多年不寫程式碼了,寫程式水準跟大學生差不多,而且讓他們熬夜修 bug,心理也不太平衡。
不僅如此,管理階層薪水比基層高得多,公司不可能讓他們拿這麼高的薪水去做寫程式的工作。這就讓人為難了,後來公司鄭重討論後,給了他們兩條路:不降職,但是要去海外幫公司開疆拓土,比較艱苦,要離家,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接受降職,去做基層員工,收入大幅削減,雖然是從基層做起,但將來如果有管理職會優先晉升。
公司出問題,第一批裁撤薪水高、產出不明的中階管理者
我這個兄弟一把年紀了,既不想去海外,也無法接受再回去寫程式,氣不過就辭職了。辭職之後茫然了一段時間,後來去另一個朋友的新創公司帶團隊,收入少了一些。
前陣子跟他吃飯,他說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我以前告訴他的一個例子,美國那邊很多程式設計師故意不升遷也不要加薪, 對於我們趨之若鶩的「管理階層」,他們死也不去,主要是因為一旦公司出了問題,第一批裁撤的就是薪水高但產出不明的中間管理階層 。這些中間管理階層由於沒有技術傍身,被公司裁員後往往手足無措。他以前不懂這個道理,現在明白了。
大廠看似穩定,其實不然
第二件事是他早年有個機會去新創公司,但是覺得新創公司不太安全,隨時可能倒閉,讓人缺乏安全感,不如去大廠穩定。然而事後來看,大廠的工作並不穩定,而是他作為一顆螺絲釘,不知道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的狀態,因為無知而充滿安全感。
這也是本篇要講的重點。大部分人可能擁有一種「虛幻的安全感」 ,覺得自己待在安全港灣裡,公司不會倒閉,職位不會裁撤,市場非常穩定,每天都差不多。
但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至少市場是不斷波動的,公司在市場這個大海裡就跟一艘航行在洶湧波濤上的船一樣。只有站在艦橋的船長能看到全景,並且知道明天可能是什麼天氣。他心裡七上八下,每天都覺得無比凶險,可是手底下的人反倒是充滿安全感。
從這個角度來看,站得越高,看得越清楚,就越慌張越痛苦。因為老闆不只要關心業務成績,還要擔心到期的債務,投放的廣告有沒有效果,是不是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出現,剩下的現金還能支撐多久,以及國家政策變化等等。各方面都要考慮到,基本上沒人能安心睡覺。
而恐懼比其他所有動機都更能讓人充滿動力。很多老闆外表看起來非常光鮮,其實絕大部分都像是踩著鋼絲前行,一步出錯,幾十年的累積就付諸流水。而且大部分老闆的錢都是帳面上的,張三欠我 2 億,我欠李四 1 億,於是我有一億資產。如果碰上百年一遇的大疫情,張三倒閉了,那我就從資產 1 億變成負債 1 億。好多老闆在 2020 年一夜成「負翁」,就是這個原因。那些「富二代」普遍過得非常爽,他們跟基層員工有點像,看不到全景,有種虛妄的安全感,而「富一代」往往兢兢業業,熬夜加班。
(本文出自《微小疊代:你不需要完美的起點,只需要不斷進化》,高寶出版)
延伸閱讀
被拒絕十次、沒技術背景,憑什麼被 Google 錄取?她的 XYZ 履歷寫作法則
MBTI 測試做了嗎?人格測驗可以當成招聘的參考工具嗎?資深人資這樣說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