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生科系畢業到水泥業守護生態?台泥新職缺「生物多樣性研究員」在做什麼?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3月27日00:19 • 發布於 03月27日00:00 • 王毓茹

台泥的花蓮和平礦區,有一群人正在進行調查。一眼望去,礦區周邊是一片綠林。這片綠林除了天然森林,還有日治時代留下來的人工林。

調查成員之一,台泥生物多樣性及自然資本組研究員賴彥銘解釋:「我們要去各廠區評估生態,在不同的海拔環境中,要復育哪些原生物種,有哪些要移除。」

如果看到外來種像是銀合歡,就要想辦法移除,避免排擠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剷除的銀合歡廢材,會送到台泥的水泥窯高溫處理,轉化成生質燃料,替代水泥製程中的煤炭燃料,同時做到生態復育和減碳。

從減碳延伸至生物多樣性,台泥瞄準氣候變遷人才

生物多樣性,聽起來和水泥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確實,生物多樣性研究員,是台泥2024年新開的職缺。台泥企業團永續長葉毓君表示,「水泥本來就是跟自然息息相關的產業。早年要開礦,招募人才主要是礦冶工程和土木相關,或為了符合政府排放標準,找環境人才。」2017年張安平接任董事長後,展開低碳轉型和布局,發展低碳水泥、資源循環和綠色能源,「產業能源轉型只能達到2/3減碳效果,剩下1/3必須靠大自然力量,也就是海洋、森林、土壤。」

台泥重視環境議題,廣東水泥廠採取羊電共生模式,不用化學劑除草,讓羊群固定吃草。
台泥重視環境議題,廣東水泥廠採取羊電共生模式,不用化學劑除草,讓羊群固定吃草。

2019年台泥制定生物多樣性政策,包括復育珊瑚礁、礦區生態調查,而後又發布《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報告TNFD試行計畫》。葉毓君說:「國外早就有企業成立自然部門,台灣算是走得慢的。」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宣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正式版框架出爐,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成為減碳後,下一個永續目標。

評估企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復育生態、保持水土

生物多樣性研究員要做哪些事?「一個是看我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像是開採後水土保持評估,另一個是環境可能造成的損失,例如水資源短缺必須停產的話,會造成的營業損失。」賴彥銘表示,研究員必須掌握國際趨勢和框架,如:TNFD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和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 (GBF)等。再到現場調查,如果廠區有瀕危物種或水資源短缺,就要制定對策,和現場人員討論執行方式,「台泥有很多場域能實際參與、調查。」

復育生態、生物多樣性研究,聽起來像是政府和學術單位的工作,卻是台泥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本組研究員賴彥銘和吳安妮的日常。兩人大學讀的是是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學系,過去這些科系出路大多是當生物老師或學術研究,生物科技則是往藥廠或食品廠發展,進入水泥業當研究員相當罕見,賴彥銘說:「我覺得是這幾年永續議題愈來愈受重視,讀生物的出路變廣了。」

台泥生物多樣性研究員_2025-03-13_侯俊偉攝影_ (4).jpg
台泥企業團永續長葉毓君表示,氣候變遷人才是現階段招募目標。

在企業內擔任研究員,吳安妮認為補足產業知識是首要任務,「以水泥來說,沙子從哪一條河來,都會影響我們的產品。台泥每個廠配方都不一樣,但做出來的品質必須相同。」公司透過上課培訓,加上小主管一對一指導,才能讓生物知識落地幫助公司,「了解每一段製程,才能掌握它怎麼影響生物多樣性。」舉例來說,礦區秉持邊開採、邊復育原則,得先了解礦區運作,再評估如何建立復育系統,並與外部團隊合作,移植適合的植物物種,確保原生比例高於60%。「了解這個地方有哪些原生物種,不同海拔高度分別有哪些樹,自己培育再種回去。」

比方說和平礦區移除外來種銀合歡,復育礦區原生物種台灣白及。「樹種也是,因為礦區環境不同,需要根據氣候條件種植適合的樹苗,像是和平礦區種植青剛櫟和台灣赤楊、太白山礦區則種植九芎和茄苳等。」

葉毓君表示,「這代表台泥需要的人才不再只是礦冶土木或環境背景,當我們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擴及陸地和海洋,就需要生命科學、森林和海洋生物學系等氣候變遷人才加入。」由於永續議題發展速度快,加上想把 know-how 留在公司,於是除了持續與研究單位合作外,開出生物多樣性及與自然資本研究員的新職缺,並計畫今年持續擴編。

生物多樣性研究員要做哪些事? 生態學知識 產業知識 通用技能 -生態調查與監測、分析採礦與製造過程對周邊生態影響
-規畫與執行生態復育計畫
-台泥企業團跨洲自然專案整合 -生物多樣性衡量方法(如物種豐富度)
-熟悉礦區周邊動植物及原生種、規畫生態復育計畫
-使用 GIS(地理資訊系統)分析生物多樣性變化 -了解水泥製程和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礦區土地復育策略
-熟悉國內外環境保護法規與 ESG 框架與趨勢(如 TCFD、TNFD) -英文能力:掌握國際標準等相關報告
-溝通協調:與廠區人員及供應鏈蒐集資料,討論執行方案

賴彥銘

台泥生物多樣性及自然資本組研究員。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碩士班、成大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畢業。2023年進入台泥,負責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專案企劃與TNFD報告指標揭露與編撰等。

吳安妮

台泥生物多樣性及自然資本組研究員。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2024年透過產學合作進入台泥實習,2025年轉任正職,負責國內外自然組織議合與趨勢研究、土壤營企畫與執行等。

核稿編輯:張玉琦

延伸閱讀

3 度轉型開發新業務、營收 5 倍成長!泓德能源如何串聯綠電市場?
如何讓技術長、財務長都來做 ESG?友達永續長古秀華:上任第一年,我開了 263 場會議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