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瓊瑤與《隔壁的房間》瑪莎,不該被稱為「輕生」之人

Cheers 快樂工作人

發布於 2024年12月09日13:00 • 翁煌德(無影無蹤)

近日瓊瑤離世,一封公開的遺書引發大眾討論。同一時刻,在威尼斯影展拿下金獅獎的電影《隔壁的房間》正在台灣院線上映,女主角瑪莎的心境正巧與瓊瑤最終的呼聲互相映照。

2024年12月4日,享有盛名的傳奇作家瓊瑤在淡水過世,享壽86歲。她選擇以燒炭的方式結束生命,身旁留有遺書(身故後亦於其臉書發表),文中不僅闡述了她對生命的熱情,也表達了自己對死亡的看法。

她寫道:「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我曾經目睹那種慘狀。我不要那樣的『死亡』。」

這並不是近期唯一選擇以自殺結束生命的台灣名人,飽受疾病折磨的雕刻家朱銘也在前一年選擇自縊。但透過遺言論述生命自決權來看,繼2018年在瑞士選擇安樂死(雖廣被稱為「安樂死」,嚴格定義上其實是「協助自殺」)的傅達仁後,瓊瑤是第二人。

相較傅達仁早已宣示自己將要求死,瓊瑤在幾乎無預警的情況下離開人世,著實令人吃驚。她的表態,也再次讓社會再次開始思考,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是不是應該及早執行安樂死或協助自殺的政策,讓久病老人儘早解脫?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時間,西班牙名導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執導之作、在稍早威尼斯影展榮獲金獅獎的《隔壁的房間 The Room Next Door》(2024)正在台灣院線上映,竟與瓊瑤之死產生了奇妙的呼應……

繼續閱讀全文👉🏻 瓊瑤與《隔壁的房間》瑪莎,不該被稱為「輕生」之人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現在加入《Cheers快樂工作人》官方LINE會員,更多精選人物故事、企業報導,讓你職涯力up!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