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美國「錢鼠」身上發現新病毒!致死率70% 科學家示警:恐人畜共通

健康2.0

更新於 02月14日07:52 • 發布於 02月15日16:00

科學家近日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鼩鼱身上,發現一種新型病毒,命名為「坎普希爾病毒。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指出,該病毒具有人畜共通傳播的能力,致死率高達70%,引起科學界高度關注。

新型病毒「坎普希爾」攻擊腎臟泌尿系統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官方期刊《新興傳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近日發布,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21年捕獲的4隻北美短尾鼩鼱(台灣俗稱錢鼠)體內,檢測出這種新命名的坎普希爾病毒(Camp Hill Virus)。研究發現,該病毒主要存在於鼩鼱的腎臟中,意謂著可能對人類的腎臟和泌尿系統造成威脅。

北美首見!染同類病毒恐引發肺炎、呼吸衰竭

而根據外媒報導,昆士蘭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Rhys Parry指出,坎普希爾病毒與2018年在中國發現的瑯琊病毒(Langya virus)關係密切,且與曾引發高致死率的亨德拉、尼帕病毒同屬於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是北美第1隻該病毒家族成員。瑯琊病毒通常會引起咳嗽、疲勞和發燒等輕微症狀,但亨尼帕病毒則會引起類似的發炎和呼吸衰竭以及肺炎。

致死率達70%!尿液、糞便、唾液恐成傳播源

Rhys Parry指出,亨尼帕病毒家族的致死率極高,最高可達70%,因此坎普希爾病毒的發現令人憂心,儘管目前研究人員尚未完全掌握坎普希爾病毒的明確傳播機制,但根據亨尼帕病毒的特性,直接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牠們的尿液、糞便、唾液,都可能對人類構成風險。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Ariel Isaacs透露,下一步計畫將研究病毒進入細胞的關鍵表面蛋白,以對亨尼帕病毒家族進一步了解,並找到更有效的預防方法,例如研發疫苗等。

而根據美國CDC建議,預防亨尼帕病毒感染的措施包括:

  • 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尤其是鼩鼱、蝙蝠、豬等已知宿主的體液。
  • 確保飲食安全,避免食用可能受動物體液汙染的食物。
  • 配戴個人防護裝備,醫護人員應加強防護措施。
  • 加強監測與研究,確保病毒的早期發現與應對。

CDC強調,目前還沒有針對坎普希爾病毒的特定治療方法,因此減少人類與潛在宿主的接觸、密切監測病毒變異,是防止大規模疫情爆發的關鍵。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美國CDC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韓星權相佑健檢「肺部一片白」!醫揭1飲食習慣染寄生蟲 嚴重恐竄腦

大S遊日本卻病逝!出國旅遊10萬人有1人亡 醫籲旅遊前後3症狀「別玩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