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變聰明的秘密在大腦「這部位」!日本東大教授教你「提高智商」的訓練方法,先從看這張圖開始

良醫健康網

更新於 2020年10月15日08:51 • 發布於 2020年10月30日01:00 • 池谷裕二

編按:什麼是心像旋轉?它是在大腦裡想像物體旋轉的樣態,可以在大腦中自由翻轉、觀看物體的能力,這是人們的基礎認知能力。心像旋轉是人類的成長驅動力,是世人常說的「聰明」或「智慧」的根本泉源。與理論能力、算術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息息相關。每天1分鐘心像旋轉練習,思考力、推理力、應用力、創造力、構思力,到自我分析力通通都能提升。由神經科學聯合腦科學專家共同研發,從孩童、成人到銀髮族都可運用!

在各位深入認識心像旋轉之前,想在此先提及「男女差異」的現象。讀者當中,應該也有人會在意性別差異的問題吧?

到目前為止,也有許多研究報告是針對男女差異,而且幾乎得到相同的結論,就是男性成績比女性優異。可是對這類資料,一定要慎重解釋才行:這當中,個別差異比男女差異更大,且能力強的女性遠比能力差的男性成績更佳,所以有部分關於性別差異的研究資料就獨立出來,並沒有導出「所以男性是○○」、「所以女性是△△」的一般世俗評論──這推論太危險,理論太跳躍了。

其實,如果不是使用紙或電視螢幕等的平面媒體來做心像旋轉測試,而是使用近似現實世界的三次元虛擬視覺空間內部來測試,就沒有所謂的男女差異;也就是說,以日常現實問題的程度來思考的話,就要懷疑所謂的男女差異是否真的存在。

比方說,請各位看一下圖2的問題。這是香港一間小學所提出的智力猜謎問題。關於解答這個問題的能力,會有男女差異嗎?

圖2明顯就是一個心像旋轉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也算是個「常識問題」,因為能否站在當事人立場來思考駕駛人在停車時是從哪個方向來看停車位號碼,才是解答的關鍵。能想到這一點,就不會執著要馬上回答,自然而然就會出現「87」這個答案。各位也不需要刻意將本書上下顛倒來觀察。透過心像旋轉技巧,在腦子裡將紙面一百八十度反轉,就能輕鬆得到答案。

有人可以馬上解出答案,也有人遲遲想不出解答。能馬上回答的人當中,甚至有人認為這問題太簡單,想不通「為何會把這種問題設計在智力猜謎裡」。因為他不明白「對有的人來說,要在腦子裡旋轉物體難度很高」的事實。能夠很自然地進行心像旋轉作業的人其實並不少。

圖2:車子會停在幾號的停車位?

人類出生後三個月,便擁有跟猴子、海獅、鳥類同等的能力

對大腦而言,心像旋轉屬於本能,即使是幼兒也自然擁有這項能力。嬰兒從三個月大開始,心像旋轉能力就開始萌芽;五個月大的時候,就能夠充分加以發揮。從人類這麼早就擁有心像旋轉能力來看,可以認定「心像旋轉是早期發育的必備能力」,而且是生物必備的能力。

其實,不是只有人類才具備心像旋轉能力,猴子、海獅、鳥類等,多數動物都是心像旋轉高手。生活在三次元世界,心像旋轉能力或許已成為超越物種所必備的普遍能力。

可是,仔細觀察鳥類的心像旋轉能力,會發現意外的現象:就算物體的旋轉角度差變大,其解答速度也不會變慢,不論是三十度或一百八十度,鳥類都一樣能快速判斷。在空中高速飛翔的同時辨識物體,觀察物體的角度會瞬間改變吧!或許是為了讓飛行更有效率,鳥類更特別具備這項能力。

就人類而言,若不是拿物體旋轉,在以「文字」等的特殊案例中,人類的解答時間也不太會受到角度差異的影響。比方說就算將本書九十度橫擺閱讀,雖然要準確閱讀有點麻煩,但應該還是可以順暢無誤。總而言之,心像旋轉只是一個統一名稱,其中的認知步驟相當複雜,大腦的處理方式也會因對象而異。

改變觀點,以客觀角度看待自我

對社會而言,心像旋轉也是人人該具備的重要能力,因為能夠站在他人立場來思考,就是心像旋轉的應用之一。

心像旋轉並非固定自我、旋轉對象的操控活動,而是把對象固定、自己不斷旋轉的活動。這裡所指的對象,並沒有侷限是某個特定物體,也可以是別人。

世阿彌在他的能樂理論著作《花鏡中》提到「離見」的重要性,「離見」就是以觀眾的視線來觀看自己的演技;換成現代語言,離見就是心像旋轉的應用現象。若用專有名詞來解釋,從自己所在的位置觀察外部的觀點,稱為「自我中心、利己主義」(eocentric);而從外部觀看自己所在位置的觀點,則稱為「他人中心、利他主義」(allocentric)。他人中心就是心像旋轉的第一個實踐。

其實,心像旋轉能培養一個人站在他人立場來思考的能力,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對方會如何看待事情、採取什麼行動;當這個能力再進化,就是「體貼心」與「同理心」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把這個分析他人心理的視線投向自身,就能夠客觀地分析自我特性。冷靜看待自己可促進「這就是我的優點」的自我察覺與評價能力,以及「這就是我的缺點」的自我反省、養成自我修復的能力。能夠正確掌握自己的樣態,就能有所成長。換言之,心像旋轉能培養出這樣的「自我分析能力」,也就是立體思考能力。

透過心像旋轉而活化的大腦部位

只要觀察進行心像旋轉工作時的大腦活動,就能明白以上所言。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檢測大腦活動時,雖然活化的型態會因人而異,但多數人都會活化的區域,就是位於頭頂後部、大腦皮質的「頂葉」,而其中又以「上部頂葉皮質」的觸發最強。「頂上小葉」是非常重要的部位,是「內觀」想法的催生者。我們透過感覺或運動等的身體訊號來認知「自己目前的狀況」,這時候會用到的大腦部位就是頂上小葉。

所謂瞭解自己的狀況,換句話說就是客觀地看待自己,也就是把自己抽離、以第三者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的「身體運動」。心像旋轉就是改變觀點的能力,如果能善加利用、將眼光投注在自己身上,就能從各個不同的觀點來自我檢視。

書籍介紹

提高智能的大腦旋轉練習
作者:池谷裕二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0/07/31

作者簡介
池谷裕二(IKEGAYA YUJI)

1970年出生於靜岡縣藤技市。藥學博士,現為東京大學藥學系教授。2002年~2005年期間於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紐約)留學,2014年起擔任現職。

專攻是神經生理學,研究領域為腦部保健。2018年起,擔任ERATO腦AI結合企劃的代表,目標是透過AI晶片腦移植拓展人類新智能。

獲得文部科學大臣表彰青年科學家獎(2008年)、日本學術振興會獎(2013年)、日本學士院學術獎勵獎(2013年)。

此外,更擅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普羅大重講解腦科學研究成果,致力於向社會傳達有用的最先端腦科學知識見解。

主要著作有《大腦專家親身實證的早期教養法》《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大腦跟你想的不一樣》《東大博士的考試腦》《海馬體》《進化過頭的腦》等。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