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2歲叛逆期孩子說「不要」,其實是一種「進步」!父母一定要堅持3件事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4年05月25日15:03 • 發布於 2024年05月25日00:00
2歲叛逆期孩子說「不要」,其實是一種「進步」!父母一定要堅持3件事
2歲叛逆期孩子說「不要」,其實是一種「進步」!父母一定要堅持3件事

2歲後,孩子會開始故意挑釁父母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黛玲指出,2歲前認知發展尚未成熟,但2歲後認知與語言快速發展,對身體的掌控進步很多,孩子發現自己可做越來越多事,相當開心,這時為了想要自給自足做一些事,會開始挑戰父母的想法,也會出現許多莫名的堅持。

叛逆期,某程度上等於進步期

人生的第一次叛逆期出現在2至3歲,第二次則為青春期。2歲後因認知與身體的發展正在進步,才會出現反抗行為;因此認知發展不足、遲緩的孩子,叛逆期會來得比較晚,因為要能挑戰父母,也必需有足夠的認知與語言發展,以及自主意識,才會出現這種行為。

孩子皮,等於聰明?

劉黛玲醫師認為,家中寶貝很「皮」,也是一種進步,表示認知夠才能挑釁他人,某程度上要能察顏觀色,才能做出這些行為。

「不要」掛嘴上,歷時半年至一年

2歲兒常見令父母頭痛的行為,包括喜歡說「不要」、情緒化、愛生氣、故意唱反調等,一般2歲孩子多少會想有一些自主權、想反抗,但也有些孩子天生特質較溫和,在叛逆期個性起伏不會那麼大。

叛逆期何時會結束?劉黛玲醫師分析,每個孩子狀況都不同,大多歷時半年至1年,大約在4歲以後,多數孩子較能配合一些規則和規矩

延伸閱讀:不乖、不聽話,就要處罰?

面對難搞2歲兒,父母須堅持3件事

教養2至3歲的孩子,爸比和媽咪盡量不要對孩子做哪些事?哪些原則一定要堅持呢?

1.不碎念!對孩子說到做到

「大人很愛說,你怎麼樣,我就怎麼樣…可是都沒有做到!」劉黛玲醫師提醒,父母不要對孩子說太多重覆的話,實際卻沒有做到,這是沒有意義的!譬如:「你玩具再亂丟,我就把它丟掉。(最後也沒丟)」、「如果不穿外套,就不能出去玩。(最後還是出去玩)」這些碎念孩子的話,若父母無法說到做到,都是沒有效果的。

2.給他選擇權,但選項要明確

通常孩子說「不要」是為了挑戰父母,如果大人用氣話和情緒以對,會模糊孩子學習的焦點,使他記不清前因和後果,在這階段,當孩子情緒上來要先做安撫,冷靜後再給他簡單、明確的指令和選擇。

例如,孩子跟兄弟姐妹搶玩具,明確、堅定地告訴他:「搶玩具就不能玩,反之便能繼續玩。」如果孩子選擇前者,就把玩具收起來。

再舉例,準備出門時,孩子一直堅持不要穿外套,給他兩個明確的選擇和指令:一個是穿外套出去玩,另一個為不穿外套不能出去玩。如果跟孩子碎念、說太多,不但易模糊焦點、現場一團亂,孩子下次也會忘記,落入重覆的循環。

3.讓孩子體驗選擇的結果

劉黛玲醫師進一步說明,如果孩子選擇不穿外套,父母就要有決心,今天真的不出去玩,給他的選擇,必須真的做得到,不能退讓;如果做不到,選項便失去意義。

所以父母給孩子選擇權前要先思考,這些選項必須在能掌控範圍內,並設定界線任其自由選擇,孩子才會想接受。但,安全的底線及危險行為不能妥協。

延伸閱讀:「抱抱」的力量好強大!不同階段的孩子,這樣擁抱他

安撫情緒後,引導孩子表達

孩子鬧脾氣時,以安撫為主,在他冷靜過後,應適時教導他表達自己的情緒,如詢問:「剛才妹妹拿了你的玩具,很難過對不對?很生氣是嗎?」協助孩子去表達受到挫折與情緒的連結,並告訴他:「下次如果玩具被搶了,可以用說的,讓爸媽知道,才能幫你。」讓孩子學習表達情緒。

劉黛玲醫師強調,3歲前孩子語言已開始發展,但不一定能把情緒與實際表達做連結,當下哭可能是感到委屈,感受不見得能很明確表達,可這麼幫助他:「你是不是因為娃娃被拿走了,所以很傷心。」或「是不是因為剛才被罵,所以很難過。」或「你因為很生氣,所以一直哭,對不對?」接著引導孩子:「那你下次可以講:『我很難過、我很生氣!』。」教導他用口語表達情緒。

延伸閱讀:情緒沒有對錯,當孩子打人、咬人、愛發脾氣,大部分父母都做錯了!

處罰前,先檢視你給他的愛夠不夠?

可以對孩子進行處罰嗎?劉黛玲醫師認為,處罰必須建立在親子情感連結和交流之上,當孩子有被理解、被傾聽的感覺時,才願意聽大人的話,「如果父母的愛是夠的,孩子不會因此記恨、不願分享、不接受管教。」

處罰有很多種方式,剝奪也是處罰的一種,如本來可以玩玩具,變成不能玩。所謂處罰是加一件討厭的事上去,不一定是體罰、責打,如本來不須要罰站,被迫罰站;或者若是沒做到,必須做家事。處罰不見得是不好的方法,但處罰前,先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關心,理解原因再執行。

若彼此沒有情感互動基礎,卻急著糾正孩子行為或給予管教,雙方可能會引起衝突。此外,孩子若夠大,處罰前應先進行溝通,讓他認同錯誤後,再施行處罰,才有意義。

過度懲罰孩子,長大後衝突更多

孩子其實從小就會看臉色,若父母長期是以高壓權威模式對待時,他會習慣壓抑內在感受去迎合父母,小時候可能隱忍、表現乖巧,到了青春期或更自主時,會明顯與父母爆發衝突,到時親子關係將更難處理。

溺愛,容易養成不負責、不努力的孩子

父母沒原則地溺愛孩子,會造成孩子變得無法分辨是非對錯,長大後容易以自我觀點考量,不會重視、尊重別人的想法,以自我為中心,要有什麼就有什麼,認為不管做什麼都可被包容,不為了實現自己而努力,也無法為自己行為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養育2歲叛逆期孩子,父母若觀念不一致,管教上易讓孩子鑽漏洞,因此雙方應先溝通,如誰負責處理什麼問題,或誰負責扮黑臉、白臉,在教養上更有共識和默契。

延伸閱讀:家有「超級慣寶寶」嗎?7原因X6建議,不讓孩子溺在愛裡

採訪撰文/游資芸

諮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劉黛玲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