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壞膽固醇中,更容易誘發心血管硬化的「超壞膽固醇」sdLDL是什麼?如何降低?

50+好好

更新於 03月06日08:51 • 發布於 03月06日14:50

文/王鈺棻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俗稱「壞膽固醇」的LDL,其實是由一群顆粒大小不一的LDL組成。其中小顆粒而緻密的LDL(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因為體積小、難代謝、易氧化,更易提高心血管硬化風險。如何降低壞膽固醇,保護心血管健康?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大概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血脂過高,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血脂主要由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所組成。一般人多對膽固醇有負面聯想,但膽固醇其實是人體維持生理機能的必須物質,除了提供能量之外,也是合成體內荷爾蒙、酵素、膽酸、維他命D、細胞膜及大腦組成的重要成分。

膽固醇在人體內的運送要靠「脂蛋白」來幫忙,而脂蛋白又分為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膽固醇」)。「好膽固醇(HDL)」是血管中的清道夫,負責將多餘的膽固醇從身體各處運送回肝臟,可以減少血管阻塞的發生;而「壞膽固醇(LDL)」則是將膽固醇從肝臟帶至身體各需要的部位,但容易累積在動脈的血管壁上,進而造成阻塞,嚴重的話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缺血性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超壞膽固醇sLDL是什麼?有哪些特性?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張耀庭指出,低密度脂蛋白LDL其實是由一群顆粒大小不一的LDL組成的,其中小顆粒而緻密的LDL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已被許多研究證實,是更容易誘發心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所以也被稱為「超壞膽固醇」。

sdLDL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1. 難代謝

LDL在血液中約滯留2天,但sdLDL不容易被肝臟代謝吸收,滯留時間可達7天以上。

2. 體積小

比大顆粒的LDL更容易鑽進血管壁中,與動脈內的蛋白聚醣結合,留在動脈壁中。

3. 易氧化

吸引巨噬細胞吞噬後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

目前單靠一般抽血檢測膽固醇濃度,無法驗出sdLDL數值。傳統測量sdLDL的檢驗方法大略有3種,分別是超高速離心法、電泳法和核磁共振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都相當費時而且檢驗成本很高,沒辦法在臨床實驗室中使用。現今已有業者研發出sdLDL的全自動生化檢驗試劑,且獲得美國FDA銷售許可,台灣也有健康管理業者引進做為健檢項目。

張耀庭指出,現今並無藥物特別針對sdLDL異常予以控制或治療,若是sdLDL超過35mg/dL正常值,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並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但與sdLDL相關的脂蛋白a(Lipoprotein a, Lp(a))目前已有新藥進行人體試驗,未來sdLDL異常的高風險病患或許也可以受益。

低密度膽固醇LDL多少算正常?壞膽固醇過高如何治療?

其實,是否要特別檢測sdLDL來預防心血管疾病,醫學界並無定論。但高血脂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張耀庭建議成年人應該要定期檢查,了解自己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高密度膽固醇(HDL)及三酸甘油酯(TG)。對於血脂的治療目標值,則是依循《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一般民眾的LDL應控制於130mg/dL以下,對於還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族群,會先衡量病人的危險因子有幾種,綜合評估患者的危險程度,再來制定LDL的個人化控制目標。(相關閱讀:最新膽固醇標準更嚴格了!LDL-C多少算太高?好膽固醇HDL-C多低要注意?

根據危險因子數量可以分為高、中、低、極低四類族群,見下表:

資料來源:2022年《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
資料來源:2022年《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

壞膽固醇過高怎麼降低?3種控制方式

張耀庭指出,要控制LDL有3種方式,分別是生活型態調整、危險因子管理與藥物使用。

1. 生活型態調整

包括飲食和運動。飲食方面,張耀庭建議,遵守低糖、低鈉、攝取高纖與好脂肪的4大飲食原則。內容主要為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製品、全穀類、家禽(如雞、鴨、鵝等白肉)、魚肉、豆類和堅果⋯⋯等。少吃紅肉、肥肉以及含糖食品,有助提高HDL、降低有害的LDL,並改善總膽固醇與HDL的比例。

運動則是每星期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體能活動,或至少75分鐘劇烈的有氧體能活動。一般來說,健康的人可從事健走、爬山、慢跑、游泳、騎腳踏車、跳有氧舞蹈等運動;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則建議先徵詢醫生意見,規劃適合的運動及運動量。

2. 危險因子管理

控制好血壓和血糖;而菸害會造成自己與家人罹患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也要戒菸並遠離二手煙。此外,根據研究指出,當體重每增加約0.75~1公斤時,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約增加4%,死亡風險則增加9%,因此做好體重控制也是必要的。(相關閱讀:降壞膽固醇、防血管硬化,真的可以凍齡!洪惠風醫師:愛護心臟要懂得吃、運動,還有看開人生

非高風險族群會先建議採用生活型態調整及風險因子控管的方式來降低LDL。

3. 藥物使用

若執行1與第2項的成效不佳,就採用藥物介入;高風險族群則是直接予以藥物治療。現今藥物治療在降低膽固醇方面已有相當成效。

張耀庭表示,目前有多種治療藥物,包含口服及針劑,皆可降低LDL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療程。但控制血脂就跟控制血糖、血壓一樣,需要長期治療,民眾切勿因血脂回到正常值就停藥,或是因為有藥物控制,就忽略了生活型態及危險因子的控管。

民眾除了定期抽血監測血脂外,年齡35~70歲民眾,也可以運用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只要輸入年齡、性別、總膽固醇等體檢報告上的資料,就能預測10年內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一旦檢測出屬於罹患「冠心病」高風險者,建議每年定期檢測,而中、低風險者,建議每3年檢測1次。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