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當紅作家亞當・格蘭特發表新書《隱性潛能》(Hidden Potential: The Science of Achieving Greater Things),試圖傳遞一個訊息:多數人對於自己可以變得多麼優秀,一無所知。
在人類平均壽命一步步朝著百歲邁進之際,社會上對於需要提早成功的壓力卻沒有減少。
輿論總是追捧「天才」,對於「贏在起跑點」深信不已,並且隨著時間而升起「為時已晚」的恐懼。這些也成為了讓人想要躺平、或告訴自己「我大概就是這樣而已吧」的原因。
著作《逆思維》一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從心理學的角度,幫助人們突破思考上的盲點。他發現那些讓小孩能快速學習的特質,其實大人也可以繼續保有,阻礙我們進步的不是年紀,而是隨著年紀建立起來的恐懼和偶包。
為自己打造持續進步的體質
書中一個故事很有趣,講述了著名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如何從一個局外人變成大師。
一直對於建築很有興趣的安藤,並非科班出身,也沒有受到大學教育。安藤從來不是一位成績優異的學生,甚至因為成績無法進入建築專門的學校,而有一段時間成為拳擊選手。
然而,安藤一項很重要的人格特質就是能夠在「不完美」中持續前進,這項特質在當拳擊手的期間更是被加大淬煉。安藤曾在採訪中表示:「打拳擊的時候你必須冒著可能被打的風險往前進,才有機會贏得比賽⋯⋯,我在面對新的建築專案時也抱持著同樣的心態,在未知中冒險地往前一步,是得到好作品的必要行動。」
建築不應該是要求完美的嗎?安藤忠雄的建築設計,常常有些看似裸露的水泥牆面,有時也會有契合不完整的牆壁。但這些不完美都創造了令人意外的光線,和建築物特殊的線條感。
他知道要做出取捨,而不是堅守完美主義,拋棄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才能不斷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就像剛開始學語言的小朋友,講錯、發音不標準都是必經的過程。很少有小朋友感覺充分準備好了才開口。此外,小朋友對於各種資訊都像個海綿一樣的大量吸收,沒有太多自我意識或是偶像包袱需要保護。
但長大後,我們愈來愈吸收外在的評價和比較,感覺不完美就不敢嘗試,反而無法持續進步。那些曾經的丟臉、嘗試後結果不佳而受到父母老師的斥責,好像錄音帶不斷在我們腦海中重播,使我們對於這些必要的過程感到不舒服……
繼續閱讀全文👉🏻 《逆思維》作者新作搶先讀:你在等待的伯樂,可能就是轉念後的自己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職場上,其實沒有「懷才不遇」這件事!學會這件事,才能找到賞識自己的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