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長者「聽不到」失智狀況恐加重!專家解析助聽器該怎麼戴、應注意事項

Heho健康

更新於 2021年10月07日02:33 • 發布於 2021年10月07日03:00 • 李祉函

當年紀愈來越大,聽覺神經或聽覺感受細胞也開始減少、凋零,而根據研究顯示,同樣年齡的長者,較早出現聽不清楚情況者,之後失智的情況會較嚴重。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耳科主治醫師黃啟原表示,智力的反應和接收的訊息有關,若聽不到的話接收的訊息自然就會比較少,對大腦的刺激也會減少,失智的狀況就較嚴重,但兩者不一定有因果關係。

而許多長者聽不到的狀況越來越嚴重,什麼情況下應該要配戴助聽器呢?黃啟原表示,當長者聽不見燒開水、門鈴聲,以及因為聽不清楚,用電話、看電視時聲音越轉越大聲時,就必須注意。

助聽器配戴 應由醫師、專業團隊評估

黃啟原提醒,是否需要配戴助聽器,要先透過醫師和專業團隊評估,另外,配戴何種助聽器也要經由選配師評估。而助聽器是複雜的醫療器材,會面臨各種不同的環境挑戰,一般來說,助聽器的設計是在 1 至 2 公尺內發、收音較合適,距離一旦增加,聲音的能量到達耳朵時就會減少很多,不過黃啟原表示,現在已經有相關科技可以克服這個問題。

戴助聽器也有「適應期」!黃啟原:戴助聽器是為了家人

而無論是使用假牙、眼鏡等任何新產品,都需要適應期,其中聽覺的適應期較長,黃啟原表示,配戴助聽器後需要 1-3 個月適應新的聲音,「有很多年長者會覺得戴上助聽器後周圍聲音變吵雜,但其實是因為年長者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周圍正常的音量,才會覺得不適應。」 另外,助聽器的體積設計有越來越小的趨勢,如何配戴、使用也需要練習和適應期。

而黃啟原也說,自己常和患者說,要配戴助聽器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人,因為常有人抱怨家中長輩不戴助聽器,導致溝通上出現困難。另外,透過家人支持戴助聽器,也能陪伴患者走過適應期,與配戴助聽器或是些微聽損者溝通可以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 說話前先引起他們注意,保持面對面交談。
  • 放慢說話速度,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講。
  • 句子儘量簡短、簡單。
  • 談話距離不要太遠,儘量不要超過 2 公尺。
  • 安靜、明亮的環境下,交談的效果會最好。
  • 如果對方沒有聽懂,換個詞句表達,並可搭配肢體動作作為輔助。
  • 家人一定要保持耐心與同理心,並給予配戴者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istock 照片檔 ID:538044358
istock 照片檔 ID:538044358

初次配戴助聽器者,「循序漸進」很重要

黃啟原提醒,初次配戴助聽器者,可以採取「漸進式」的配戴策略,因為第一次配戴助聽器,會需要適應新的聲音,因此建議從保守的音量設定開始慢慢加大,避免聲音過大造成不舒服。另外,環境部分,則建議從安靜的環境開始配戴,再到戶外較吵雜的地方,並且每天慢慢加長配戴時間,直到調整能夠全天配戴助聽器。

而有些人會認為需要的時候再戴助聽器,其他時候可以拿下,對大部分的聽損患者來說,這種方式是比較不好的,因為聽損患者配戴助聽器,要慢慢重新建立新的聽覺環境,所以配戴的時間應該要能夠越長越好並且循序漸進,另外,黃啟原也提醒,如果是雙耳都有問題的話,建議雙耳都要配戴助聽器。

使用助聽器 應定期保養、每日清潔

食藥署提醒,使用助聽器時,應注意適時保養,避免因耳垢而堵塞助聽器的聲音輸出口或排氣孔,因此建議每日清潔,且使用上應保持乾燥,以避免損傷助聽器內精密電路,造成助聽器功能異常、甚至損壞。再者,應定期將助聽器送回廠商進行維護,並根據使用者之聽力進行調整。

食藥署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助聽器時可以參考「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

  • 要先「認」識助聽器是醫療器材
  • 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或登錄字號及其標示
  • 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依說明書刊載的方式「正確使用」醫療器材。

食藥署表示,只要掌握以上 3 個小撇步,即可確保買到合法安心的醫療器材。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孩子英文特別差,恐是聽力出問題!聽力師:挑助聽器遵守 2 原則

不戴助聽器才會聽力退化!醫師:小心還有失智的風險

>> 有健康上的問題嗎?加入 LINE 好友 Heho 馬上來為你解答!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4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07日04:47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07日04:15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07日04:02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07日03:4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