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與臺大公衛學院環境及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於11月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運用物聯網技術進行幼兒園室內空氣品質監測,成功應用於COVID-19感染風險評估,並登上國際知名期刊《Indoor Air》。這是臺灣首次利用Wells–Riley模型量化室內病毒傳播風險,並提出實務改善方案,旨在提升學童健康及教室環境安全。
研究背景
臺大醫院蘇大成教授、陳宗延醫師與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陳佳堃副教授等專家,自2018年起便深入研究室內外空氣品質對學童健康的影響,發現部分國小教室空氣懸浮微粒濃度過高,與學童氣喘診斷顯著相關。此外,密閉空間內二氧化碳濃度最高可達1,600 ppm,影響學童專注力與健康,顯示改善教室通風條件的必要性。
COVID-19時期的先例研究
研究團隊於2021年針對臺北市某幼兒園進行三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連續監測,使用物聯網空氣品質傳感器(EAQ-T17, Ensense Corp., Taiwan)。結果顯示,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平均達850 ppm,下午時段更為顯著,透過Wells–Riley模型推算,上課期間的基本傳播數(R0)為3.01至3.12,表明疫情極可能迅速擴散。
改善建議與實務模擬
研究提出將教室二氧化碳濃度降至550–650 ppm的建議目標,並結合以下措施:
- 通風工程:例如在30坪教室內,每小時需將空氣完全更換3.6–5.4次。
- 風險管理策略:包括調整室內人數與停留時間。
- 輔助裝置:如使用HEPA過濾功能的空氣清淨機。物聯網技術亦可進行即時監測,為管理者提供科學依據。
這項研究不僅為臺灣教育場域提供參考,也為國際上類似的感染控制場景提供指引,進一步彰顯臺灣在防疫及健康環境領域的領導地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