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腎臟病友在回診時發現三酸甘油酯、壞膽固醇飆高,腎功能退步,紛紛歸咎「飲食沒節制、吃太油」。確實,油脂攝取過量會造成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也不必就此把油脂當作健康殺手,只要選對油品,並留意脂肪酸的攝取比例,一樣能保護腎臟又健康!
腎臟病患不要怕「吃油」!抗發炎、降血壓還護腎臟
油脂是三大營養素之一,不僅是構成細胞膜的成分,還與生長、皮膚健康息息相關。適量攝取油脂有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維持生理機能、增強免疫力、潤腸改善便秘,適量體脂肪也有調節體溫、保護內臟的作用。
然而,許多腎友會為了降血脂,對攝取油脂「心驚驚」,但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貼文分析,腎臟病患應適量攝取油脂,重點是要「吃對油」!除了上述的作用,還能降低壞膽固醇、降血壓,從而保護腎臟、抗發炎、促進循環,降低蛋白尿、增加腎絲球過濾率。再加上,腎友的飲食限制較多,需要限制蛋白質攝取量,而吃點好油能有效補充到能量。
腎臟科醫師推2款「護腎油」這種煮菜超適合
只不過,吃油就像「雙面刃」,並不是所有油脂都有助於保養腎臟和血管,如豬油、牛油所富含的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吃多會損害血管健康、引發動脈硬化,反而增加腎臟負擔。對此,洪永祥醫師特別推薦兩種「護腎油」,不但適合腎友,也是一般族群的健康好選擇。
- Omega-3脂肪酸
Omega-3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常見於紫蘇油、魚油、亞麻籽油等。腎友通常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適量補充Omega-3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同時也有抗發炎、減少蛋白尿作用。
- Omega -9脂肪酸
Omega-9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常見於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酪梨、以及各類堅果。適量攝取可幫助降低壞膽固醇、抗發炎、穩定血糖,被公認是健康的好油。再加上Omega-9脂肪酸遇熱穩定性較高,如橄欖油和苦茶油等都很適合作為日常烹調油品。
腎臟病患看過來,醫揭油脂攝取5原則
了解如何挑選油品種類,淘汰化學精煉調和油品,正確吃法也很重要!洪永祥醫師歸納出5大要點,幫助腎友促進血管健康、保護心腎功能,3個月後可以感覺到健康狀態改善,抽血或驗尿數值都有望進步!
1.每天油脂攝取量達總熱量25%~35%
油脂有害血管健康的觀念深植人心,但美國心臟醫學會卻建議,每日油脂攝取量應占總熱量的25~35%。由於腎友往往需要限制蛋白質攝取,又擔心過量澱粉會影響血糖,此時能借助優質油脂補充所需熱量。
2.腎友要完全避免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難以代謝,容易導致動脈硬化,加速腎功能惡化。常見於油炸食品、餅乾蛋糕、酥皮類食品、各式抹醬等。
3.飽和脂肪降到總熱量5%以下
WHO建議,飽和脂肪攝取量應降到總熱量10%以下,美國心臟醫學會則建議控制在5%以下。高飽和脂肪的食物如豬油、牛油、雞油、椰子油、棕櫚,還有像是燒餅、油條這類中式早餐,也要當心隱藏飽和脂肪的問題喔!
4.減少Omega-6,增加Omega-3攝取
現代飲食廣泛使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Omega-3油脂,導致Omega-6與Omega-3比例普遍失衡,引發慢性發炎。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Omega-6、Omega-3的比例應控制在4:1以下,洪永祥醫師建議可以透過魚油補充Omega-3攝取。
5.增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攝取
WHO及美國心臟醫學會都建議,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的攝取量應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1.5倍。不妨用橄欖油、苦茶油來炒菜吧!橄欖油發煙點普遍在190度以上,避免使用易氧化變質的Omega-3脂肪酸於高溫料理,以免因為不耐高溫,易過熱產生致癌物,造成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