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職位愈高,愈不能亂開人玩笑!3 原因,讓管理者的幽默一不小心就翻車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23年11月15日08:33 • 發布於 2023年11月15日08:00 • 珍妮佛・艾克、娜歐米・拜格多納斯

湯瑪斯才華橫溢,是大家公認的卓越高管,不是那種容易在公開場合出錯的人。然而,即使立意良善,他自以為幽默的玩笑還是失敗了。為什麼那麼多聰明、經驗豐富、立意良善的人,也會搞砸了呢?

位階越高的人,越難辨識訊息的適切度。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1. 適切度的界線不斷變化

適切度是一個不斷改變的目標,這點不僅適用於每個職涯不斷升遷的個體,也適用於不斷發展的社會中的每位成員。

就社會層面來說,幽默就像測試文化適切度的石蕊試紙,通常是藉由衝撞那些界線來測試。相較於二三十年前,甚至是十年前或五年前,那些界線已經大不相同。看一集《六人行》或《威爾與格蕾絲》(Will & Grace)(或你十年前最愛的影集),就能親身體會這點:以前我們記得很有趣、單純、笑鬧的幽默,如今可能給人一種白目感,帶有些許種族、性別、性取向、文化的刻板印象(這裡只舉其中幾種糟糕的例子)。

就個人層面來說,顯然不是所有餐桌上的玩笑,都適合在辦公室出現。身為人類,我們很擅長切換情境,看場合說話。但比較不明顯的是,適切度如何隨著權力而變——也就是說,你當中階經理時所開的玩笑,在你升任執行長時,可能已經不恰當了。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訪問中發現,領導者難以在幽默與地位之間拿捏恰當的分寸。

為什麼這種陷阱如此普遍,尤其領導者特別容易身陷其中?

2. 隨著你的地位升遷,某些對象會變成開玩笑的禁忌

當你「向上吐槽」(punch up)時——亦即嘲諷位階比你高的人——你可能顯得很勇敢、有自信。但是,當你「向下吐槽」(punch down)時——亦即取笑位階較低的人——你可能看起來像個混蛋或霸凌者。

前推特資深產品總監艾波・安德伍說:「我在 Google 和 Twitter 工作時,幾乎都是向上吐槽。」她在這些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後,轉任 Slack 的產品長。她說,在職涯的早期,她的幽默比較大膽無禮,有時會巧妙地指出大家避而不談的明顯問題。

吐槽團隊中比較資深的成員,讓她顯得更有自信,也幫助她大幅提升了地位。「大多時候,身為房間裡比較資淺的人,我的幽默感讓我以一種輕鬆的方式與同事吵嘴,讓房間裡的領導者變得更人性化,也象徵我獲得他們的『許可』,可以用一種有益的方式說出真相。」

但是在 Slack,安德伍是直接向執行長負責,管理多達一百人的團隊,幾乎沒有地方「向上吐槽」。她說:「我很快就發現到,同樣的幽默感無法培養信任,甚至可能讓那些對我或我的角色感到畏懼的員工覺得我很可怕。我覺得,我失去了一項幫助我晉升到高位的重要工具。我必須搞清楚,當我身為房間裡的老闆時,幽默應該是什麼樣子,目前我仍在摸索中。」

「管理高層的幽默」通常是採取自嘲的形式,因為當你的位階越高,你嘲諷任何人都很可能被視為「向下吐槽」。

此外,自嘲是領導者顯示擁有足夠的自信來取笑自身缺點的方法。所以,對領導者來說,自嘲不僅展現出謙卑、顯得更平易近人,也可以提升地位與權力。

(注意:相反地,地位較低的人自嘲時,可能進一步壓低別人對他的觀感,因為別人比較可能把他的說法解讀成不安全感。所以, 經驗法則是:隨著地位的晉升,少嘲笑別人,多嘲笑自己。

星出版《幽默》p.249.jpeg

3. 你獲得的地位與權力越多,越難拿捏分寸

我們習慣以別人的笑聲來衡量我們的幽默是否成功與恰當,但是當我們獲得權力與權威後,這種量表就失準了,因為笑與社會階級是密不可分的。

以下列笑話為例:

烤箱裡烤著兩個馬芬,其中一個馬芬大叫:「哇,這裡好熱!」另一個馬芬回應:「天啊!那個馬芬會說話!」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泰勒・史蒂爾曼(Tyler Stillman)、羅伊・鮑梅斯特(Roy Baumeister)、納森・德沃爾(Nathan DeWall),對兩組參試者講了這個典型的冷笑話。他們先讓一組覺得自己的地位高於研究人員,再讓另一組覺得自己的地位低於研究人員。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對那些覺得自己地位比較低下的參試者講這個笑話時,比較容易引起他們發笑。

當然,迎合老闆顯然是一種策略性的行動,也是人類的生存之道。但是,身為社群動物,我們之所以發笑,不僅是為了阿諛奉承,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之所以知道這點,是因為上述研究的研究人員對另一組參試者做同樣的實驗,但這次在實驗中,參試者是看預錄的影片,從影片中聽到笑話,所以參試者知道講笑話的人看不到或聽不到他們的反應。研究結果顯示,覺得講笑話的人地位較高的參試者,也是比較可能笑出來,即使講笑話的人根本無法得知誰笑了、誰沒笑。

簡言之,當你是以高層的身分講笑話時,大家的笑聲通常不是對笑話本身的反應,而是對地位與階級的反應。也就是說,也許你真的很有趣,但也許大家發笑,只是因為你是老闆。誠如史蒂夫・里爾登(Steve Reardon)所言:「身為執行長,讓我看清了一個真相:不管你講什麼愚蠢的垃圾話,都有人哈哈大笑。」這導致領導者很難準確判斷他們的幽默所產生的影響力。

星出版《幽默》p.251.jpeg

以湯瑪斯的例子來說,他講完笑話後,現場一片死寂是幽默失敗的第一個明顯訊號(第二個訊號是有人當面告訴他不好笑)。他很幸運,因為他的組織規模還很小,比較沒有階級,所以即使他的笑話一開始引起一些緊張的笑聲,大家很快就克服了地位差異,提出真誠的回應。

遺憾的是,我們不見得都能獲得如此明確的訊號。同樣地,在缺乏外部資料下,我們也很難意識到自己少一根筋,完全沒注意到自己的幽默已經逾越了分界。如果你得不到準確的回應,你要如何修正自己呢?

我們問脫口秀主持人賽斯・梅爾(Seth Meyers),他會給我們的學生什麼最重要的建議?他說,他會建議大家精進自己在這方面的辨識力。他告訴我們:「我很擅長分辨我真正發笑與禮貌性發笑的差異。你越擅長分辨自己為何發笑,也會更擅長分辨別人為何發笑。」

總之,有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辨識幽默失敗:別人說了一些話,讓你意識到自己的笑話不好笑;大家都沒笑,你因此知道自己的笑話不好笑;大家都笑了,但你有自知之明,知道大家之所以發笑,是因為你的地位較高。這裡需要學習的重點是: 知道當下涉及的地位高低,不要覺得有人笑就是真的好笑。

(本文出自《幽默:面對人生與工作,你最需要的軟實力》,星出版)

延伸閱讀

有困難時怕孤立無援?不選派系、不諂媚也能經營出好人脈!
懂得說話,才帶得動人!優秀主管的稱讚技術,展現真誠、讓人想為他付出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