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綜合報導
知名藝人徐若瑄證實罹患「甲狀腺癌」,並自曝「一直很養生、有運動習慣,且注重飲食均衡」,無奈自身攜帶家族遺傳基因,竟在健檢時發現腫瘤。近年隨著國人健康檢查風氣普及,甲狀腺癌的診斷及盛行率確實有所上升,以往甲狀腺結節長到2-3公分才確診的患者,可能在只有1公分時就被發現。
「脖子腫」是甲狀腺癌徵兆? 女性長輩有病史要當心
亞東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李明蒼醫師曾受訪表示,一般人發生甲狀腺結節機率約5%、其中屬於癌症的結節約1-2%。比例看似不高,但若有風險因子或太年輕就發生結節,都需要提高警覺。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無明確原因,目前推估與遺傳相關,且女性比例高出男性3-4倍。如果家族中的女性長輩,如姑姑、阿姨、祖母、外婆等有甲狀腺相關病史,應格外提高警覺。
一般的甲狀腺結節如果小於1公分,難以肉眼或觸診分辨。只有當結節長近3公分,或位於較表淺部位才容易觸摸得到。李明蒼醫師強調,摸到頸部腫塊未必是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腫瘤,也有可能是淋巴結隆起,有疑慮時應至耳鼻喉科或新陳代謝科由醫師檢查判斷。
李明蒼醫師指出,穿刺細胞學檢查為良性甲狀腺結節仍有2%機會為惡性。因此,臨床上必須根據年齡、性別、家族史及超音波綜合評估處置方式,一般而言,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率會隨年齡上升,如果3、40歲甚至更年輕就有結節,或發生在男性身上,需要相當注意甲狀腺結節的變化。
甲狀腺癌的症狀有哪些? 頸部腫塊「推不動」快去檢查
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伍希元醫師亦曾受訪指出,頸部周圍摸到「推不動的固定腫塊」,是甲狀腺癌的一大警訊。據109年癌登資料顯示,甲狀腺於十大癌症中位居第七,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四位。除了徐若瑄外,國內名人如李明依、寶媽皆曾發現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可能出現的臨床症狀包括頸部腫大、聲音沙啞、吞嚥困難、頸部淋巴結腫大、或頸部壓迫感。伍希元醫師表示,甲狀腺癌體積較小時常無明顯症狀,有症狀時多已長大至一定程度,或患者接受健檢時意外發現。一旦頸部周圍出現異常腫瘤且感覺質地堅硬、無法移動,就應及早就醫檢查。
甲狀腺癌也有遠端轉移風險! 手術一定要切除甲狀腺嗎?
伍希元醫師表示,甲狀腺癌主要常見三大種類,其中85%屬於「甲狀腺乳突癌」,10%左右為「甲狀腺濾泡癌」,1%約為「甲狀腺髓質癌」,此外也有極少數為惡性度更高的未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乳突癌較常見淋巴結轉移,而甲狀腺濾泡癌較可能出現遠端轉移如肺轉移等。
甲狀腺結節雖然大多數屬於良性,但有極少部分確診為惡性腫瘤,會根據結節特徵或是切片結果,評估後續處置與追蹤的必要性。如果結節在超音波影像顯示有惡性可能,就需要接受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是否有惡性細胞;懷疑有惡性細胞則須以手術切除以確定診斷,同時作為甲狀腺癌的治療。
外科手術是甲狀腺癌的第一線治療,手術除了移除腫瘤之後,也會同時評估甲狀腺癌是否有淋巴轉移,並視有無轉移以決定採取甲狀腺單葉切除或是需要全甲狀腺切除,同時也可能需要進行淋巴結廓清手術。當有淋巴轉移、甲狀腺外侵犯或具較高風險病理型態則會給予放射碘輔助治療。然而髓質癌及未分化癌對放射碘治療反應不佳,治療會以手術及新型的標靶治療為主。
甲狀腺癌也要基因檢測? 標靶治療反應率逾五成
近年來,甲狀腺癌治療也進入「精準治療」時代。伍希元醫師指出,甲狀腺癌的致病機轉是一連串的過程,由多個基因所控制;而基因如同身體裡從上游至下游的「開關閘門」,目前發現與甲狀腺癌最相關基因為「BRAF」,BRAF基因突變不只與甲狀腺癌的侵犯性有關,更是標靶治療的主要突破點。
除了BRAF基因,RET、NTRK、TERT、RAS、TP53等都是與甲狀腺癌路徑相關的基因。民眾普遍考量基因檢測所費不貲,除了選擇檢測方案可考量BRAF、RET、NTRK等與甲狀腺癌最相關的基因,也可諮詢醫學中心或病理檢驗單位是否有BRAF檢體染色的檢驗方式,作為基因檢測初步參考依據。
伍希元醫師進一步說明,現今給付的標靶藥物中,第一線是「多標的」的標靶藥物,是針對甲狀腺癌致病機轉中較上游的受體包括血管新生、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多以達到穩定腫瘤或減緩蔓延為目的。不過,一線標靶藥物常見有疲倦、腹瀉、食慾不振、紅疹甚至影響心血管與腎臟之劇烈副作用。現今已有針對晚期甲狀腺癌且具有BRAF基因突變的第二線標靶藥物,治療反應率超過一半以上,可達到腫瘤縮小並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甲狀腺癌患者需要低碘飲食? 醫駁:缺鎂反而引起營養不良
甲狀腺癌每年有近5000名患者,如何調整作息才能穩定控制?伍希元醫師指出,甲狀腺癌的變化速度因人而異,因此定期追蹤最為重要。坊間認為甲狀腺癌患者需要「低碘飲食」,其實只有在接受放射碘治療前2週需要控制。患者平時仍以均衡飲食為主,過度缺乏碘攝取反而可能造成營養不均或代謝異常。
另外,接受全甲狀腺切除的病人需要終身口服甲狀腺素。伍希元醫師提醒,甲狀腺素藥物大多是早上空腹時服用,須與飲食、咖啡、茶間隔一小時以避免影響吸收,患者務必固定服藥。每3個月定期回診時建議同時接受抽血及超音波檢查,瞭解腫瘤是否出現異常變化,及時進行最適合的治療處置。
資料來源:
甲狀腺癌知多少? – 台灣癌症基金會
延伸閱讀:
汪建民驚傳罹肺腺癌逝世! 台灣肺癌人口「不抽菸比抽菸多」 醫:出現症狀過半已晚期
頸部腫塊「推不動」是癌症? 甲狀腺癌精準治療曙光:二線標靶治療反應率破五成
留言 1
岸
🙏
2024年11月07日15:3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