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研院、大學、科技業都有印度人才的身影,且占比明顯高於其他外籍人才,企業如何善用這群填補台灣頂尖人才庫的新金礦?
距離中央研究院5分鐘車程,一間藏身在巷弄裡的小公寓,居住的成員是印度人在台灣的縮影:學生、研究員與工程師。
1樓住著兩位印度博士生、一位博士後研究員;2樓是一對印度情侶;5樓則住著一對夫妻──中研院植物與微生物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Neha,與任職於印度第三大IT公司HCLTech、目前正在台灣遠端工作的Mayank。
Neha所在的實驗室,也有3位印度人,「我們每周五晚上都聚會聚一起喝茶、吃點心。」她分享。
依據移民署統計,2024年發給在台印度人的簽證超過5,000張,自2016來成長超過2倍,總數雖不若越南、印尼,卻在3個高端技術領域占有一席地位。例如在中研院、各大學博士班或科技業工程師中,印度人的占比明顯高於其他外籍人才,已成為台灣填補頂尖人才庫的新金礦。
理工強項,為台灣資通訊、生化醫藥添戰力
以中研院為例,每年固定有30到40位的印度博士後研究員進入中研院,隨每位博士後研究期長短不同,累積的人數在高峰期達250人之多。
目前207位正職外籍博士後研究員中,印度占比約30%,共有61位研究員,居所有國籍之冠,他們來自印度最頂尖的印度理工學院與塔塔基礎科學研究所,申請到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學者計畫的比例也有20%。「這是非常高的數字,」前副總統、現任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在2023年引進印度移工議題吵得沸沸揚揚時為印度人才發聲,就是因為明白這群頂尖國際研究者的重要性。
尤其印度理工人才以擅長應用科學聞名,恰好可以平衡中研院長擅長的理論研究。陳建仁指出,他們其中有部分人也進入產業,例如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工作。
在大學校園裡,也有愈來愈多印度學生。目前在台印度生共有2,536位,相比10年前僅有800多位,人數翻了3倍,可說是境外生中平均學歷最高的一群。2,000多人中,高達66%都是來台攻讀博士,且由於印度本身就是理工人才大國,又有發達的生技產業,被稱為「世界藥房」,來台灣的頂尖人才也集中在資通訊、生化醫藥領域。
全台灣最多印度人念的清華大學,目前超過200位印度在校生,占整體10%,高峰期曾高達316位,迄今累計2,000到3,000名印度畢業生,近期還成立全台首個國立大學印度校友會。
清大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表示,不少學生是姊姊念完換妹妹來、朋友一起來念。清大碩士辛如詩就是一例,她來台念華語教學後,兩個妹妹也相繼來清大就學。
任職於聯發科系統品質與工具開發處的Team lead Shilpa,便是留下的優秀印度人才之一。
她在有「印度矽谷」之稱的邦加羅爾念大學(Nagarjuna College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畢業後進入清華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到進入聯發科至今超過6年,如今在台灣結婚生子,不曾動過回印度的念頭,媽媽還從印度飛來台灣幫忙照顧一歲半的小孩。目前聯發科有30位左右印度工程師。
本土博士投入產業,靠外籍兵團補師資
為什麼大學要大費周章延攬外籍博士生?
大學教職缺額變少、科技業大好,讓近年台灣博士班學生銳減,許多人乾脆投入產業賺錢較實際,「20年後學校會沒有博士要當老師,半導體產業要負責,因為你們是始作俑者!」前台積電研發副總、清大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在2024年半導體展論壇上點出產學互搶人才的困境。
於是,外籍博士生的地位愈來愈重要。112學年度有2萬8,000名在學博士生,外籍生就占近6,000位,等於每5位博士生就有一位為境外生,其中印度博士生數量就占境外生16%,排名第二,僅次於印尼。
面對愈趨嚴峻的人才缺口,許多企業看好印度人才的品質,紛紛展開布局。
在印度新設立研發中心的台達電,2024年9月宣布與元智大學合作,從印度的SASTRA大學中選出10名頂尖碩士生,到元智大學電機通訊學院就讀1年,資助學生來台費用,並提供獎學金、實習及就業機會。
在印度插旗已久的鴻海,也積極提升國際雇主品牌,不僅贊助清大製作針對印度員工設計的商業中文課本,也支持學校到印度舉辦教育展,有8間學校在2024年9月前往印度招攬學生。
隨著台灣和印度政府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規劃年引進千名印度移工,印度人才在台灣的能見度必定愈來愈高。不僅是企業,整個台灣社會對於印度人才的工作與生活習慣,必須有更多理解。
印度在台社群互助,克服異鄉不便之處
提到印度人才在台灣適應的挑戰,「食物」是最常提到的關鍵字。
印度族群複雜,每位印度人所認知的「道地」料理都大不相同,「自煮」成為最多印度人的選擇。但要求要附廚房的房子,意味著印度人在台生活成本更高,房東也可能禁止開伙,找到合適的房屋難度加倍。
「清大宿舍的廚房幾乎被印度人占領了,」方天賜說,學校為此特別將印度學生的房間集中在一起。
清大材料科學工程所博士Anil秀出手機裡的料理照片,食材都是在清大對面新源市場內的建新商店採買。建新商店老闆嗅到商機,特別進口了鷹嘴豆、扁豆、小茴香等,印度學生都知道來買。
曾經從印度外派到聯發科台灣總部的先進CPU部門經理Giri也分享,他每次回印度都會帶回許多印度米、食材,「我可能帶太多,海關甚至把我攔下來,懷疑我是要來做生意的。」
為了解決在台灣生活上的不便,印度人也有社群互相幫助。
來台已經37年、中英口譯博士李眉君是台灣史上第一位印度裔大學生,也是首位在台攻讀翻譯學的印度裔博士,雙北市政府、名導李安都曾找她口譯。
李眉君創立「Indians in Taiwan 在台印度社團」,接近8成的在台印度人都加入舉手發問,無論是來念博士該找哪一位教授比較友善?工作哪裡找?印度食材該去哪裡買?都有經驗豐富的印度人回應。
板球隊也是另一個印度人在台灣互相幫助的社群網絡。在台灣約有15個板球隊,會定期舉辦聯賽,師範大學東亞所博士生平度(Pintu)就是愛好者,學過中文的他,論文也用中文完成。「板球隊很多人知道我會中文,都會請我幫忙,例如和房東簽約、申請獎學金。」平度說。
印度人才已成為台灣科技業、學術圈到生技業的新血,不久的未來,每個台灣人都可能有幾位印度同事,建立多元包容的環境,才有機會留下這群新台灣人才。
陳建仁第一手觀察:印度人才對台的3大助益
前副總統陳建仁卸任後,回到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工作。學術研究是他一生的摯愛,重回中研院,他笑說自己每天都像大一新鮮人般感到興奮、快樂。他為我們揭開中研院為何聚集大量印度頂尖人才的幕後故事。
印度在傳統上就有很多人到台灣當博士後,不只是中研院,各個大學都有,我以前在台大也有收印度博士後的研究員。
中研院714位博士後研究員當中207位是外國籍,其中印度籍占了30%。為什麼會這麼高?我們2002年開始TIGP(國際研究生學程)計畫,和頂尖大學合作開辦學程,由中研院出資,一開始中英文課程都有,到2022年後是全英文授課,一年收120個學生,其中有65%屬於國際生。從2002到2022年都有30%的印度生來參加TIGP計畫,大部分都留下來當博士後,這也是為什麼印度人才在中研院的占比這麼高。
印度人才來台灣有三個好處,首先是人才的互補性。中研院61位印度博後,大概有45個都是理工領域,他們7成來自IIT(印度理工大學),3成來自TIFR(塔塔基礎科學研究所),都是非常頂尖的學生。
IIT學生背景以應用科學為主,和中研院的老師以理論為主不同,剛好可以互補,有不同觀念與想法的激盪。
第二個好處是跨國訓練,例如發現幹細胞的日本學者山中伸弥,在讀博士期間就曾來中研院跟現任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游正博一起做研究,後來拿到諾貝爾獎,跨國訓練可以幫助學者從不同角度去理解研究。
最後是建立國際連結,博後研究員研究結束後不會一直留在台灣,他們的語言能力很好,到澳洲、美國、英國爭取教職的情況不少,但跟台灣合作的連結都在,如天文學就常做跨國的研究,也有人進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工作,對中研院來說是有正面影響的。
在中研院培養博士後研究學者的經驗,我覺得國際人才培育刻不容緩,尤其在半導體產業發展下, 我們不再只是為台灣企業訓練人才,Google、AMD、NVIDIA這些跨國大公司也都跑來台灣設研發中心,我們也在為世界訓練人才。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放棄加拿大永居,印度教授、科學家夫妻檔來台在大學、醫院上班:「台灣是隱藏寶藏!」
[ * [從印度女工到香奈兒執行長:好好照顧員工,他們就會照顧你的事業](https://cwl.pse.is/6n73sx) , * [郭台銘給年輕人的3個忠告:沒有一個老闆,會不給這種員工加薪](https://cwl.pse.is/6n74cx) ]
留言 43
⠀框
HOT
高階人才跟基礎勞力階層是兩碼子事。
11月17日06:58
Dragondanny1002
陳賤人搞錯了最重要的一點:印度勞工和印度人才是完全不同的”種類”! 腦殘呀!
11月17日01:48
Gary
重點是大量引進國內的是
高階的印度人才?
還是
會性侵女性的印度人渣?
11月17日06:59
Dragondanny1002
在印度勞動階層,性侵(尤其集體)案件是全世界第一名!
11月17日01:51
Philip
別想幫強姦印度狗洗白
11月17日06:5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