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資料顯示,「雨水」節氣在台灣的中南部並未具實質意義,因為正常氣候下中南部地區均為晴天,而北部地區則因受東北季風影響,降雨機會較多,所謂「春雨綿綿」,正適合形容北部的天氣。
雨水是正月的中氣,二十四節氣了四季的開與中間共八個以季節名外,其餘十六個中有四個是反映大自然生態現象:驚蟄、清明、小滿、芒種,有十二個是反映氣候變化:雨水、榖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這些節氣和台灣的自然生態及氣候變化,常有名實不副的現象。
台灣到了「雨水」時,各地農友都已在耕地忙碌,而漁友也選擇適合作業的日子出海捕撈。
節氣與諺語
- 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雨水日下雨,預兆年成豐收。
-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氣溫低則多雨,冬天氣溫低雨反而少。
- 雨水,海水較(音ㄎㄚˋ)冷鬼:雖然已經入春,溫度仍低,尤其海水較氣溫還低,摸起來沁人肌骨,故海邊地區有此諺語。
- 雨打元宵燈,日曝清明前:元宵當日下雨,清明前會缺雨。
延伸閱讀:帶寶寶出門下雨怎麼辦?8個雨天必備物
養脾胃、降肝火,你可以這樣做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故春天在飲食方面,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此外,春天肝木生發,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肝木剋脾土的情形,妨礙脾胃正常消化與吸收的功能。
在中醫,甘味食物能補益脾胃之氣,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酸補肝,但是補的是肝陰,多吃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順應天時,則該補肝陽而非肝陰,所以說春天的飲食原則是多甘少酸。不過,中醫裡所說的甘味和甜味不完全相同,不僅指食物口感微甜,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像紅棗和山藥就是很好的食物,不僅補脾益氣,還可以提高免疫力。
此外,平時要多喝溫開水、不隨便進補、少吃油膩食物,最好維持適量運動,長時間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則要經常起身做伸展動作。早晚可以順時針按摩腹部,緩和腹部壓力。
雨水養生,藥膳食譜這樣做
◎枸杞鱈魚
食材:鱈魚150克、薑絲10克、蔥段3〜4段、醬油1小匙、香油1小匙
中藥材:茯苓5錢、枸杞3錢、紅棗6個、扁豆3錢
做法:
1.將中藥材洗淨泡軟。
2.將蔥段鋪盤底,放上鱈魚片,再放薑絲、沖過水的中藥材蒸7〜8分鐘,擺上蔥絲,淋上醬油與香油即可。
功用:益氣醒脾養陰。
◎山藥韭菜子粥
食材:山藥、芡實各30克,白米60克,韭菜子10克(研細末)。
作法:
1.先用適量淨水,將白米置入鍋中先以文火煮。
2.山藥洗淨削皮,切成薄片。
3.待白米快煮熟前,再將山藥、芡實與白米混合熬煮成粥,再加入韭子末攪均。
功用:此粥能補脾腎,益氣血,補虛勞,壯腎陽,久服延年益壽。脾腎陽虛腹瀉、遺精、陽萎、早瀉、腰痠四肢乏力者可常食。
延伸閱讀:研究發現!春天寶寶的20個特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