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攝護腺癌無危險?早晚期腫瘤惡性差異大醫:複合治療控制病情

每日健康

發布於 2019年11月26日10:12
高偉棠醫師
高偉棠醫師

每日健康/郭家和

攝護腺癌無危險不用治?腫瘤惡性程度是關鍵

國內一年平均新增近5千名攝護腺癌患者,是男性好發癌症第五名、死亡率也達到第七名。由於好發年齡為73歲,病情發展相對溫和,坊間不少民眾會聽說攝護腺癌謹須持續追蹤就可,然而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癌分級複雜,必須考量病人的預期壽命,以及腫瘤本身的惡性程度,才能決定是否需要積極治療。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泌尿科專任主治醫師高偉棠指出,年紀較大的攝護腺癌患者需不需要積極治療並非一概而論,首先必須考慮患者的剩餘壽命,假若病人已75歲且身體狀況不佳,通常積極治療不會是第一順位;再者若病人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相當高,代表癌症活性很強,就需要積極治療介入。反而則表示癌症生長緩慢,可考慮持續追蹤觀察。第三,腫瘤本身的「格里森分數」代表攝護腺的惡性程度,分數越高者越應該積極治療。

 

初晚期攝護腺癌治療差很大 複合式治療控制高惡度病情

除了考慮到預期壽命和PSA、格里森分數外,攝護腺腫瘤的期別也會影響治療方式。高偉棠說明,由美國的治療經驗發現,越初期的攝護腺癌並不需要積極治療,過去發現初期的攝護腺癌患者接受開刀、放射線治療,最終多非因腫瘤而死亡,反倒是生活品質下降,晚年受頻尿、性功能障礙所苦居多,因此很輕微的攝護腺癌應以追蹤為主。反之若已形成晚期攝護腺癌且分數偏高,就需要更積極的治療。

高偉棠指出一般所謂的晚期或第四期攝護腺癌,是指癌症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而發生轉移至骨頭等處。有些錯誤觀念認為既已是晚期癌症,病人索性只採取服藥、打針的保守治療甚至不接受治療。然而研究發現,攝護腺癌可能與基因有關,已逐步朝精準化治療發展,較高風險的晚期攝護腺癌,比如有骨頭轉移、内臟轉移、格里森分數大於等於8分以上,照傳統治療方式普遍效果不佳,可加上新型的荷爾蒙藥物,採取舊式加上新式荷爾蒙一起使用,統計發現可增加存活1年以上。

晚期攝護腺癌適合何種治療策略?高偉棠說明攝護腺癌晚期共有5、6種以上治療手段,醫師多會根據臨床經驗加以評估。目前較有共識的治療方式是針對晚期高風險攝護腺癌類型,包括骨轉移多處、內臟轉移,以及格里森分數大於8者,以荷爾蒙與新式雄性素阻斷劑,合併使用可得到較好存活率,且維持生活品質。高偉棠表示,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觀念已有轉變,過去傾向階段式治療,現在認為應在初期就控制病情而改用複合性治療。也會針對基因與個別風險因子,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成效。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