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的「腎」屬於全身多個系統功能的集合,掌管身體著許多部分,像是體質的強弱、人的精力、骨骼生長等。只要人的腎氣充足,身體就會強健、活力充沛。如果腎氣不足,身體就會體虛乏力,未老也會先衰,許多慢性疾病都是腎氣衰退而起。
在中醫的養生法中,經絡養生很重要。腎經是人體協調陰陽能量的經脈,腎陰、腎陽是全身陰陽的根本;五臟六腑都離不開腎陰、腎陽的給養。雖然食補也是個不錯的方法,不過只要平時多按摩、疏通腎經,讓腎經的氣血維持暢通,就是很好的養生方法。
酉時(下午5—7點):走腎經(足少陰腎經),主要治療、調理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腎經開始於足小趾,經足心及腳內側,繞過內踝,沿著小腿及大腿的最內側,上行至至脊骨的最底部,並進入體內與腎聯繫,出於盆骨,然後再沿著腹部上行到內鎖骨處。而另一條支脈則在體內從腎上行至肝、橫膈膜、肺、喉嚨直至舌根部。此外,還有另一條小支脈從肺出來,絡于心,流注於胸中,接手厥陰心包經。
養生要點
- 黑色食物,如:黑棗、黑芝麻、黑木耳等
- 工作完畢多休息,不宜過勞
保養方法
方法 1:按摩腎經於胸腹部的部位,方法:手握空拳,沿著身體正中線從心口至小腹上下揉推,每次 5 – 8 分鐘,每天1次。
方法 2:按摩養腎 3 穴位,滋陰補腎。
-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間的凹陷處。
- 照海穴:位於足部內側,內踝尖的下方凹陷處。
- 大鐘穴:位於足內踝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
腎經不通症狀
- 舌乾
- 皮膚沒光澤、臉色發黑
- 站立時頭暈目眩
- 喉嚨腫痛
- 呼吸困難、氣喘
- 容易嗆到
- 飢餓沒食慾
- 腹肌及腿無力
- 頻尿、遺尿、小便無力
- 腹瀉
- 身體疲倦
文、圖/艾蜜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