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叫凱莉(Kary),她已經 40 出頭,但從來沒有一份工作待得長久。她每幾年都會轉行,從來沒能在公司裡發揮什麼重要的作用。她覺得好像無法真正認識自己,並為此深感挫折。
她看著身邊的朋友和同事,覺得他們好像知道一些她所不知道的事。她告訴我:「他們好像都挖掘到人生的祕密,能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與熱情。」
至今,凱莉還在等著什麼時候才能找到自己。她對生活的態度很被動,總希望會有那麼一天,自己能像被一道閃電打到般突然茅塞頓開,從此就能充滿自信往前邁進,成為那個真實的自己。
沒有找到熱情,就無法成功?但熱情不是找出來的,是「創造」出來的
但凱莉搞錯一件事:是行動帶來啟發,而不是啟發帶來行動。
光等著被閃電打到是不行的,必須採取行動才可能提升自信心和想像力。她得決定自己想要什麼,然後開始前進。在一切緩緩前進的過程中(即便幅度再微小不過),她將看得更清楚、變得更有自信,像是為自己開啟一扇門,得到更大的彈性與改變。
很多人都像凱莉這樣,總擔心還沒有「找到」自己或自己的熱情所在。有種常見的想法認為:你應該主動找出自己的「熱情」、把它發揮到極致;如果找不到熱情所在,你就只能是個乏善可陳的無名小卒。
當今的流行文化就傳遞著這種訊息,相當符合我們的文化對性格測驗迷戀不已的現象。我們之所以認為可以「找到」熱情,是因為覺得熱情就像性格一樣,是每個人獨特且與生俱來的東西。
MIT 電腦科學博士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在《深度職場力》(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中指出,與其想找出自己的熱情所在,還不如培養出自己稀有而寶貴的技能。
去找出市場上的某個需求,然後試著滿足那個需求。只要你能培養出相關技能、開始看到自己的成功,熱情自然會隨之而來。
紐波特寫道:
你先努力投入工作、讓自己在某件有價值的事情上變得出色,之後就會得到熱情,而不是先有熱情再去工作。換句話說,你工作的內容遠不如你工作的態度來得重要。
紐波特對熱情的想法與動機相關的研究結果完全吻合。動機也像熱情一樣,並不是個要去找出來的東西,而需要透過主動向前而創造。
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就會成功?這樣想反而會限制自己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傑羅姆.布魯納(Jerome Bruner)表示:「應該會是行動帶來感覺,而不是感覺帶來行動。」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自信也是一樣。你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自信,是你先選定目標、穩定朝目標前進,就會得到自信這個副產品。
想在努力之前就先有自信,就像是想在工作之前就拿到薪水,這根本就是想要偷懶又想一夕致富的想法,等於是希望不用付出任何努力與創意、不採取行動、不冒風險、不做任何改變,就想得到一個發展完全的性格。像是被寵壞的有錢小孩,希望一切都有人幫忙端到眼前。
熱情是最後的獎勵,但你就是得先投入努力才行。性格也一樣。性格不是一個你「找到」的東西,而是要透過你的行為與行動創造而成。
認為需要「找到」你的性格,就像是認為性格是天生、根植於過去,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事情並非如此。性格正如熱情、靈感、動機與自信,都是你在人生做出各種決定之後的副產品。
當你認為是性格推動你生命中的各種選擇(像是找工作時選了一個你覺得「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就會對自己造成限制、抑制你的表現。
(本文出自《訂做自己》,天下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不知道想做什麼,只好一直換工作?跳槽前寫好 OKR,才不會愈跳愈迷惘
你訂的 KPI,員工沒興趣追?溝通工作目標 4 步驟,幫部屬找回企圖心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2
Judy
會看這篇文章的人 應該就是失敗的人
我就是其中一個
成功的人 怎麼會點進去看這篇文章 簡直浪費生命
08月07日08:48
nini wang 王淑煖
哪位肚子又餓了!報應很多的
08月07日15:1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