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意外發現腹腔淋巴結 濾泡性淋巴瘤有哪些徵兆?
腹股溝淋巴結突然腫大,應及早警覺是否有惡性淋巴瘤之風險。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任唐季祿指出,台灣每年將近有3,000名淋巴腫癌個案,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最常見,每一年平均有2,500起,且發生率亦逐年增加。而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濾泡性淋巴癌占比第二,僅次於大細胞淋巴癌。
唐季祿指出,濾泡性淋巴癌的常見徵兆,除了淋巴腫脹之外,也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暴瘦超過10%、腸胃不舒服、咳嗽、喘。且大多好發於中老年人,平均年齡約在60至65歲。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未必能提早自我警覺。
唐季祿說明,濾泡性淋巴瘤病人一部份沒有症狀,有可能意外在健檢時發現,他舉例知名企業家李開復,也是在健檢時發現腹腔中的腸繫膜有1、20顆的淋巴結腫大,切片後才確診是濾泡性淋巴癌。
濾泡性淋巴癌病情發展差異大 快速復發存活期恐剩一半
濾泡性淋巴癌的病情發展可能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濾泡性淋巴癌從淋巴病變開始,可能需要經過15至20年才會威脅生命。多數濾泡性淋巴癌因惡性較低,患者如果沒有任何不舒服,未必需要接受積極治療。然而一旦淋巴變大、變多,或出現不舒服症狀,就需要開始採取治療控制。
唐季祿說明,當病人與醫師討論,確定需要接受治療時,會採用標準化學治療併用標靶治療,約有7至8成病人可以成功控制病情,平均存活達5至10年。一般而言,濾泡性淋巴癌患者在初期6至8次的治療之後,會再進行2年左右單株抗體的「維持治療」。然而,其中約有2成病人會在治療期間再度復發;或停止治療後半年內淋巴瘤又再出現,就屬於預後不佳的高風險族群。
第二代單株抗體降低死亡率復發率 健保給付造福更多病人
唐季祿表示,這群預後不佳的濾泡性淋巴癌病人,就以往的數據來看,存活率會縮短為4至5年,死亡風險也會增加。即便接受第二線、第三線治療,緩解期也會愈來愈短,甚至完全治療無效。過去面對這種淋巴腫瘤只能盡可能換藥,年紀較輕的患者有機會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一部份病人還能得到長期存活,但年紀較長的患者,較無法採用這種治療策略,只能以控制病情為主。
針對這種快速復發型的濾泡性淋巴癌,目前已有第二代的單株抗體問世。唐季祿指出,第二代的單株抗體藥物,大多會搭配溫和的化療藥物,加上2年的維持治療,有助於降低死亡率、減少復發風險達一半以上。然而由於藥費昂貴,造成病人沉重負擔,幸而目前已通過健保給付,有望造福更多病人。
濾泡性淋巴癌初期較難發現,唐季祿建議民眾中年以後,應每年定期接受基本健康檢查項目,包括抽血、照X光、腹部超音波等等。如若合併出現不明原因體溫過高逾38度C、不明原因暴瘦、不明原因夜間盜汗、腸胃不舒服、咳嗽、異常搔癢、不明腫塊,應盡早就醫檢查,可能為淋巴瘤或相關疾病的警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