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加熱烹煮會造成某部分營養素流失,例如維生素C不耐熱,所以通常不建議長時間過度烹煮,不過這不代表吃生菜就是最好吃法,急診科醫師張適恆在 YouTube 頻道列出4種常見的家常蔬菜,加熱後能引起化學反應,把原本不活化的物質釋放出來,讓營養價值更提升,吃進抗癌營養素!
1.紅蘿蔔:連皮烹煮,「加油」助吸收
紅蘿蔔富含多種抗癌植化素,例如促進癌細胞凋亡的木犀草素、抑制癌細胞增生的鐮葉芹醇,此外,類胡蘿蔔素包含600多種化合物,葉黃素、β-胡蘿蔔素都是其中成員,所以胡蘿蔔可說是集合護眼、抗氧化、抗發炎、對抗自由基的營養寶庫!
紅蘿蔔皮營養豐富,研究發現,整根紅蘿蔔不切塊、洗淨後連皮一起烹煮,可完整保留植化素,同時,因為類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營養素,煮熟後淋上橄欖油一起吃,還可以提高吸收率!
一篇發表《JAMA內科醫學》期刊的日本研究指出,血液中類胡蘿蔔素濃度高25%,癌症死亡率低18%、心血管死亡率也低14%。張適恆醫師建議,可以常常吃100g紅蘿蔔,即可讓血液中的類胡蘿蔔素濃度維持一定濃度。
2.菠菜:川燙去草酸,提升營養吸收
生菠菜富含草酸,而草酸需要腎臟代謝,所以攝取過量生菠菜不利腎臟健康,尤其慢性腎臟病患者可能要小心腎臟問題急速惡化或損傷!再加上草酸是典型的抗營養素,會干擾鈣、鐵吸收。
不過菠菜還是很營養的蔬菜,2023年一項英國研究就發現,常吃菠菜等營養豐富的綠葉蔬菜,可降低約10%大腸癌風險,尤其對男性的益處特別明顯。張適恆醫師建議,吃菠菜最好要煮熟,因為烹煮過程可以破壞草酸、避免影響營養吸收,同時保留豐富植化素。
3.菇類:加熱釋放麥角硫因,幫助抗發炎
美國研究發現,每天攝取較多菇類,能降低45%癌症風險,甚至對於攝護腺癌患者來說,有助於控制病情、阻止癌症指數(PSA)上升。
菇類含有的強效抗氧化物「麥角硫因」,能抗氧化、抗發炎,並讓大腸癌細胞的粒線體失去功能,阻斷癌細胞能量供應、抑制腫瘤生長。蕈菇加熱烹調的過程,會破壞細胞壁,讓麥角硫因充分被釋放,再加上這種營養素相對耐高溫,不論蒸煮或快炒,甚至煲成香菇雞湯都很適合喔!
4.蘆筍:釋放多酚,抑制腫瘤擴散
張適恆醫師表示,蘆筍含有抗氧化多酚阿魏酸,能抑制癌細胞分裂,也有研究指出可誘導癌細胞死亡,而蘆筍煮熟後,可以釋放更多阿魏酸,但是因為多酚類物質相對不耐高溫,所以建議以低溫蒸煮、水炒的方式料理,能保留最多抗癌營養素,不論製成蘆筍沙拉、蘆筍手捲都很適合,美味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