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宣布,3月起擴大給付SGLT2抑制劑,不只糖尿病患,慢性腎病與心衰竭病人也適用,用藥可延緩這些疾病的惡化速度。醫師期待,此舉能幫助更多人延後進入洗腎的時間,台灣將有望擺脫洗腎王國之稱。
健保給付糖尿病患的SGLT2抑制劑,能抑制腎臟吸收葡萄糖、增加葡萄糖經尿液排出,進而達到控制血糖、延緩腎功能下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目的。健保署宣布,2025年3月1日起,擴大SGLT2抑制劑給付範圍,慢性腎臟病和心衰竭患者也能用藥,估計20萬人受惠,1年經費約16~18億元。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強調,條件是患者要參加照護網。
石崇良表示,2001年開始推慢性腎病照顧計劃,透過定期追蹤、飲食運動等生活形態調整,輔以藥物,延緩慢性腎病患者進入洗腎(透析)階段,24年下來已經看得到成效,透析的新生發率已經下降,但每年還是有9萬多人在透析。高齡化社會的多重慢性病人口,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這些都為透析新發生率的控制帶來挑戰。
「科學進步帶來希望,新的藥物也帶來了新的福音,SGLT2抑制劑就是我們3月1日要開始擴大的藥物。」石崇良說,適度使用SGLT2抑制劑可以延緩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衰竭的惡化。過去,雖然只給付糖尿病病患,但3月1日以後,可開放慢性腎病與心衰竭病患使用,條件是要參加照護網。
給付條件:看2數值,必須參加照護網
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邱怡文補充,腎絲球過濾率(eGFR)數值介於25~60、尿中白蛋白尿/肌酸酐比值(UACR)介於200~5000之間,且參與健保署早期CKD與Pre-ESRD照護計劃的患者,即符合健保給付資格。
註:正常腎絲球過濾率(eGFR)數值介於100至120,數值愈低代表腎功能愈差,許多患者往往等到俗稱「泡泡尿」的蛋白尿出現才就醫,此時eGFR通常已降至45~59, 病程是第3期或更嚴重,若未及時治療,很快就要洗腎。
邱怡文說,研究顯示,相較於未使用SGLT2抑制劑的慢性腎病病患,有用藥的病患病情惡化到需要透析的時間,可延後26.6年之久,這次擴大給付,可望為健保節省龐大透析支出。
然而,台灣現行給付條件仍比臨床試驗的條件窄一點,希望納入給付只是第一步,未來可以考慮放寬;如果患者目前有需要自費用藥,1顆藥大約30元,每天口服1顆,1個月藥費大約是1,000多元。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祕書長謝宜璋表示,糖、心、腎密不可分,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增加2倍心血管死亡風險、1.5倍心衰竭風險。每2位心衰竭患者中,就有1位同時有慢性腎臟病,洗腎風險是一般人的2.4倍。心衰竭的症狀「累、喘、腫」,也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增加診斷困難,延誤治療時間。
及早使用SGLT2抑制劑有助於同時護心、護腎,讓共病照護更為完善,降低因病情惡化而住院、死亡的風險,並減輕患者和家屬的心理負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