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寶寶哭鬧不休、脹氣、拉肚子,是乳糖不耐症?其實兩歲內很少發生!先排除兩原因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04月09日15:04 • 發布於 04月09日00:00
寶寶哭鬧不休、脹氣、拉肚子,是乳糖不耐症?其實兩歲內很少發生!先排除兩原因
寶寶哭鬧不休、脹氣、拉肚子,是乳糖不耐症?其實兩歲內很少發生!先排除兩原因

「我的寶寶一天大便十幾次,一直哭鬧,是不是乳糖不耐症?」這是許多新手爸媽,經常在診間問小兒科醫師的問題,到底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乳糖不耐症呢?

判斷乳糖不耐症 排除兩個原因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陳星諭表示,乳糖不耐症又稱乳糖消化或吸收不良,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體內乳糖酶的產量很大,乳糖酶是幫助分解乳糖的重要酵素,所以嬰幼兒可以把乳汁當成主要營養來源。

但隨著孩子年紀漸大,腸道中乳糖酶的分泌量就會開始減少,七歲左右僅會剩下新生兒的十分之一,這時,如果給孩子喝太多的牛奶,便容易出現乳糖不耐症的症狀,出現肚子脹、拉肚子、嘔吐等反應。

因此,最常見的乳糖不耐症的族群,其實不是嬰幼兒,而是成人,因為多數成人腸道中乳糖酶的存量已經很少了。

當寶寶有乳糖不耐症,會出現哪些徵兆呢?陳星諭醫師提醒,若是兩歲以下孩子,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或脹氣,甚至出現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並排除牛奶過敏、腸道先天結構問題及感染,如:胃幽門狹窄、巨結腸症等,就有可能是乳糖不耐症。

值得注意的是,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的衛教資料指出,牛奶過敏最常出現在出生後第一年,而乳糖不耐症通常出現時間較晚,很少在兩歲以內發生。

注意!嬰兒乳糖不耐症的四大類型

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分析,乳糖不耐症主要區分為四種類型:

類型1:發育性乳糖酶缺乏

早產寶寶的小腸,出生後短時間內無法產生足夠的乳糖酶來代謝乳糖,不過,這種情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

類型2:先天性的乳糖酶缺乏

是很罕見的遺傳疾病,小腸從出生開始,便很少或根本無法產生乳糖酶。

類型3:非持續性分泌乳糖酶

嬰兒期後,小腸產生的乳糖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因此乳糖不耐受的症狀可能會到了童年後期、青少年時期或成年才出現,這種情形也稱為「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全球約70%的乳糖不耐症人口為這種類型。

類型4:續發性乳糖酶缺乏

腸胃道感染,或是其他損害小腸的病症,如:克隆氏症或乳糜瀉等,可能會導致寶寶產生的乳糖酶減少,進而產生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兩方法處理嬰幼兒乳糖不耐症

如果諮詢小兒科醫師後,確定孩子有乳糖不耐症,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建議,可以嘗試下列兩方法,以避免或改善孩子的症狀:

方法1:改喝無乳糖或低乳糖奶

如果小孩確定是乳糖不耐症,治療上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攝取過多的乳糖!可考慮使用無乳糖或低乳糖奶,視年紀考慮使用其他乳糖含量較低的飲品,如:優酪乳、優格或燕麥奶等。

但乳糖不耐症在嬰幼兒發生的機會較低,如果寶寶臨床上有哭鬧不安,腹脹、腹痛或持續稀水便情形,切勿隨意更換奶品,應根據小兒科醫師的診斷,再進行相關治療。

方法2:順時針按摩寶寶的腹部

陳星諭醫師表示,如果寶寶喝完奶,馬上就容易出現脹氣問題,平時家長即可在寶寶喝奶前半小時或一小時,將雙手洗淨擦乾並搓熱,給予寶寶順時針的簡易腹部按摩,按摩時間不用太長,大約10~15分鐘即可。

由於寶寶皮膚細嫩,按摩過程中,要注意手法與力道儘量溫和輕緩,並隨時觀察孩子反應是否舒適,需要時可適當塗抹滋養油予以潤滑。

整理/游資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