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總統政見20問之1】三人最大公約數:兩岸維持現狀,軍民溝通都準備不足

報導者

發布於 01月10日02:34 • 文字:許詩愷、嚴文廷 攝影:鄭宇辰 設計:江世民、黃禹禛 資料整理:柯皓翔、簡毅慧 核稿:何榮幸 責任編輯:張詩芸、黃鈺婷
兩岸、外交與國防為總統的重要職責,柯賴侯三位總統候選人均認為要加強軍備,並維持兩岸現狀。圖為2023年漢光演習。(攝影/鄭宇辰)
兩岸、外交與國防為總統的重要職責,柯賴侯三位總統候選人均認為要加強軍備,並維持兩岸現狀。圖為2023年漢光演習。(攝影/鄭宇辰)

2024總統大選即將在1月13日投票,根據中選會資料,全國共有1,931萬多人握有總統副總統選票。大選至今雖已舉辦三場總統候選人、一場副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以及正副總統候選人各一場電視辯論會,但在進入選前最後一週令人眼花撩亂的選舉攻防訊息中,你手中的這一票該怎麼做出選擇?
《報導者》從公共政策出發,邀請各領域NGO組織及學者專家共同提出「總統政見20問」,並請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依抽籤號次)競選總部完成書面作答。我們也採訪長期關注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進行評析解讀,希望協助讀者了解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政見重點。

本文為「總統政見20問」兩岸、外交、國防篇,另有總論篇能源居住財稅篇教育勞工社福健保篇性別個資人權篇政見檢視報導,提供關注政見的讀者作為投票參考。

1月13日總統大選勝出者不僅是未來國家元首,也身兼我國三軍統帥、國家安全會議主席,履行總統最重要職責──兩岸與外交、國防政策。《報導者》邀請學者專家對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三位總統候選人提出「外交賽局」、「兩岸關係」、「國防戰略」與「軍民溝通」4個關鍵問題,並請學者專家檢視三位總統候選人的回覆政見。

在「外交賽局」與「兩岸關係」這兩題中,三陣營都把「美中對抗」列為我國外交的重大挑戰。問題草擬人之一,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黎寶文指出,顯示三位總統候選人都看到世界局勢,也知道問題在哪,雖然應對的做法不同,但這已經是一項重要突破。

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宣示「兩岸統一」決心後,台海局勢不斷升溫,黎寶文分析,目前藍、綠、白三黨對兩岸關係的定位與互動各有差異,大方向則一致以「維持現狀」為最大公約數。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蔡榮祥則強調,中國屢次對台灣發起貿易制裁、外交杯葛,長期用軍機艦騷擾台灣邊境,這些來自中國的單方面壓力,三陣營目前的回答都無法說明如何化解。

「國防戰略」的部分,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三位候選人陣營皆未回應「國防預算的分配比例」,僅有口號宣示、重複闡述既有政見,或端上「官兵加薪」的政見牛肉,未切中問題核心。而台灣自今年1月1日起恢復俗稱徵兵制的「一年期義務役」後,三陣營也一致認為應提高國防預算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

「軍民溝通」部分,學者專家們認為,政府有責任回應近年興起的民間自主訓練、救災課程熱潮,為人民在風險下指引方向;但三陣營對於如何強化民眾對國軍信心的回答,專家學者則給予「不及格」的評價,認為三位總統候選人都還需要多做準備

以下為各題提問、三位總統候選人政見,以及學者專家評析內容。

問題1:外交賽局

評析:

COVID-19疫情造成傳統組織分裂,俄羅斯侵烏戰爭、中國向外擴張衍生的衝突則醞釀各國「站隊」氛圍,國際秩序正重新洗牌,歐美及日韓等民主政體對抗專制的俄、中、北韓聯盟已成定局,總統候選人選擇外交路線時,勢必得看見此趨勢。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黎寶文表示,三陣營皆把「美中對抗」列為我國外交的最大挑戰,是一項重要突破,而賴陣營在此基礎上闡述美國與中國的僵局如何捲動各國,最終形成政治體系、經濟體系、價值觀的全面衝突,可見賴陣營更清楚「美中為何對抗?」並提出符合國際趨勢的答案。

「國際局勢不單是美國與中國的問題,」黎寶文強調,兩強背後有俄羅斯侵烏戰爭,有南北韓傳統對抗,也有科技與氣候談判等新型角力,看不見的戰場正瞬息萬變,他與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蔡榮祥共同規劃這項提問,便要檢視候選人對當今外交局勢的理解程度。黎寶文說,完整作答應符合此架構:「先描述現狀、提出目標,最後才應是手段與政見。」

三位候選人中,黎寶文認為柯文哲陣營的外交戰略較為模糊。他指出,柯陣營強調外交需「靈活務實」,卻未說明何謂務實;柯陣營批評藍綠兩黨「非中即美的二分法過於武斷」,但這句話的主觀判斷居多,既不是外交詞彙,也無法從中窺見柯陣營對印太地區(Indo-Pacific)的外交規劃。

黎寶文說明,侯友宜和柯文哲皆追求在美中兩強間尋求平衡,相較之下,侯友宜陣營的政見便明確不少,侯陣營提及「平衡策略」的作法是深化與美方合作,同時改善兩岸關係,最後「降低台海衝突風險」;當兩岸和緩,便有助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由遠至近劃出了外交藍圖。

至於賴清德陣營反覆提及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與友好國家對話、爭取結盟,黎寶文分析,此為賴與柯、侯最不同之處,賴陣營追求台灣的國際定位,把台灣置於全球戰略中,並非單純局限於「台─中」、「台─美」或「中─美」三方角力。

不過,賴陣營未申論如何穩固現有邦交國,蔡榮祥表示,這是賴陣營在回答上明顯不足之處;與之相對,柯文哲陣營指出邦交國維持合理規模,金援適當分配即可,則是柯陣營基於在野優勢的具體回應。

蔡榮祥直言,柯與侯無法回應「台灣如何避免中國杯葛」、「如何在中國干涉下維持平衡」,賴陣營則是難以證明與中國重啟對話的可能性,三陣營面對中國,仍有單方面看北京政府臉色的疑慮。

本題第二部分聚焦新型態、跨領域的國際合作,兩位學者認為柯陣營僅提及「深化目前已有關係為優先」,未提出較具體的外交願景,十分可惜;侯、賴陣營則列點說明政見,較能看出國際合作的規畫。

賴陣營用「創新多元價值外交」定義未來的外交路徑,並在提問舉例的領域外,加碼提出醫療、救災、農業等面向。蔡榮祥認為,賴陣營的政見依然延續蔡英文政府既有路線,尤其「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和青年外交等施政成果。

侯陣營則根據提問,以貿易、科技、氣候等領域進行分類。蔡榮祥指出,前兩者論述明確,反覆提及台灣的優勢與待加強處,惟氣候領域僅提及重啟核能,未對各國近年關注的碳關稅、氣候調適等議題多做說明。

問題2:兩岸關係

評析:

針對賴清德陣營、侯友宜陣營的作答,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黎寶文與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蔡榮祥認為,兩陣營的回答「完全相反」毫不意外,而他們將採何種政見讓台海降溫,同時維繫兩岸互不隸屬的平等關係,這正是提問的核心關鍵。

侯陣營在「外交賽局」與「兩岸關係」兩個提問中,都將「維持台海現狀」視為最重要目標,也加碼明確反對「中共的一國兩制」與「任何形式的台獨」,認定這兩者皆是破壞台海和平的危險舉措。

黎寶文說明,侯陣營近期不斷強調,他們拒絕習近平版本的「九二共識」,絕對不接受它強加於台灣,是一項重要宣示。

而侯陣營主張恢復陸客、陸生來台,黎寶文指出,此管道在疫情後已重啟,但中國持續杯葛民進黨政府,台灣對陸客、陸生的誘因也不如以往,且存在台灣恐將過度依賴中國經濟或遭滲透等疑慮。他認為,侯陣營的兩岸論述雖明確,但對於「尊嚴對等」與「中美平衡」的具體作法,卻只是重複2008至2016年間藍營執政路線。

針對賴陣營重申蔡英文政府的「四個堅持」,再加碼提出「民主和平四支柱」,蔡榮祥表示,台灣的任何自保作為都是中國政府的眼中釘,賴陣營的用詞應是刻意軟化,並凸現教育、文化、環保等面向,主張台灣可幫助中國,然而「中國要接這顆球嗎?」

蔡榮祥說,賴陣營在三位候選人中的兩岸關係立場最為強烈,也因此容易遭到中國政府杯葛,這是民進黨不得不承擔的風險。

至於柯陣營主張,中華民國台灣與九二共識僅是藍綠的一方說詞,民眾黨的首要之務是凝聚台灣人民共識;蔡榮祥認為,這段話並未說明如何「凝聚台灣人民共識」。而柯陣營在作答結尾強調:「該合作就合作、該競爭就競爭、該對抗就對抗。」黎寶文也指出,柯陣營應可進一步說明合作、競爭、對抗的標準為何?

黎寶文表示,柯陣營提倡的路徑值得選民思考,但另外兩陣營對此題的立場則比較具體及明確。

蔡榮祥最後強調,中國屢次對台灣發起貿易制裁、外交杯葛,長期用軍機艦騷擾台灣邊境,這些來自中國的單方面壓力,三陣營目前都無法說明如何化解。

問題3:國防戰略

評析: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三位候選人陣營皆未回應「國防預算的分配比例」,僅有口號宣示、重複闡述既有政見,或端上「官兵加薪」的政見牛肉。他指出,國防預算包含人員維持費、軍事投資費、作業維持費三大分類,作業維持費意即「裝備要維修、要彈藥和燃油」,是保障國軍日常防務的關鍵,但三陣營多論述人事與軍備,僅侯友宜陣營簡單提及後勤問題。

「我原本期望的答案是,候選人提出國防預算目標,而在有限預算中,我們進一步檢討整體戰略,再對此算出人力與裝備的合理需求,」林穎佑說,三陣營作答雖各有新意,但未切中本題核心,美中不足。

細觀三陣營差異,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分析,侯友宜陣營和賴清德陣營的幕僚中應有多位國防背景人士,他們使用的文字皆高度專業化,反之柯文哲陣營回答較為空泛。他舉例,柯陣營主張義務役應「秉持科學的精神做合理的訓練」,但並未說明柯陣營心中的訓練該採何種方向、方法。

然而,詢問三位候選人如何實踐國軍現行戰略?柯陣營是唯一在該題綱外,加碼提出「總體戰」目標者,柯陣營主張軍費調高至GDP的3%,也是三陣營最高,林泰和強調,柯陣營這些具體回應值得讚許。

針對柯陣營想依美國《2024年度國防授權法》爭取與美國聯合生產軍備,林泰和認為,該法案重點為擴大軍援及訓練,提及生產的裝備僅有輕兵器,且台美軍事互動的主動權在美方手上,此政見可行性較低。

賴陣營的國防戰略觀則是延續既有政見,林穎佑認為內容中規中矩,其中賴陣營主動說明國軍防守由遠至近的「層次」,並定義一年期義務役上路後,國軍主戰、後備部隊的不同任務,可稱為亮點;但賴陣營身為執政黨準備接棒者,應多提出未來規劃,這題作答中卻未見新意。

至於侯陣營對國軍戰略的路徑強調「嚇阻」,軍事評論員陳國銘贊同此原則,侯陣營卻未進一步說明如何達到此目標。陳國銘說,侯陣營的「3D戰略」應多加闡述「如何嚇阻」?

「人民想知道國防政見的菜單內容,不是總共幾道菜,」陳國銘舉例,如何加強台灣的防空部署,主力部隊面對解放軍發起「第一擊」後又該如何維持韌性,三陣營都缺乏正面說明。

而侯陣營提及,若中國開始入侵行動,國軍可對解放軍位於大陸的重要目標實施「跨海打擊」,三陣營中只有侯陣營強調此事,學者專家皆認為是一大突破。

侯陣營回應國防預算時也列舉「調整預算結構、提升裝備妥善率、充實物資庫存」等細節,林穎佑表示肯定。不過侯陣營對義務役的訓練細節未多著墨,僅宣示支持一年期義務役,陳國銘認為此項有待加強。

問題4:軍民溝通

評析: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以及軍事評論員陳國銘都認為,賴清德陣營詳細說明「災防、消防、國防、民防」四層級囊括的組織、法規、任務,提出未來擬參考日本經驗修法,將人為戰災和天災列為同一層級,並依「全社會韌性」原則規劃災防體系,是回答本題中最具體,並符合國際趨勢的可行方案。

林泰和認為,柯陣營的作答對「非傳統威脅」有詳細規劃,強調資訊戰、保護網路基地台的重要性,值得讚許,也補足了賴陣營回答的不足之處;不過,柯陣營並未提及如何應對「傳統威脅」。他表示,戰時國家將有前線、後線之分,在前線作戰的軍人僅為少數,多數民眾仍得依靠災防體系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因此,調度人力與物資將是戰時政府的最大考驗,以烏克蘭案例來說,「傳統威脅」與「非傳統威脅」的因應準備都不可偏廢。

至於如何做到「戰略溝通」,強化民眾對國軍的信心,甚至補上志願役主戰部隊的人力缺口?林穎佑直言,三陣營此題都不及格,賴陣營搬出執政期間的口號,未提出新解方;柯陣營則過度仰賴輿論戰。

至於侯陣營在此題僅用一段話回應:「九三軍人節」改為「全民敬軍節」且全國放假一天,三名專家皆認為該政見過於簡短。

林穎佑說明,「戰略溝通」(Strategic Communication)是軍事學的專有理論,它不只適用國與國的互動關係,更常見於政府對民眾;美國便非常擅長此作法,讓國防資訊透明化,建構人民對美軍的支持。

再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戰爭初期不斷向人民直播,回擊俄羅斯散布他已逃亡、陣亡的假消息,也積極赴盟國發表演講,即是澤倫斯基對「本國人民」與「他國政府」實踐戰略溝通的優秀案例。

林穎佑認為,三陣營皆未說明國軍在兩岸風險下如何爭取民眾信任,又該如何提升民眾對台灣的團結與防衛意識,可見三陣營準備不足,必須多做努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45

  • 白白
    謝謝國民黨帶來經濟起飛 謝謝民進黨帶來民主自由 54年了 這次請你們休息一下 讓台灣有新的改變 新的未來
    01月10日11:31
  • 悠遊網內湖店
    全面下架,廢死政黨!
    01月10日05:47
  • Jeffrey
    賴皮上台兩岸維持不了現狀的啦
    01月10日11:43
  • 周宥承
    兵役制度走回頭路的民進黨絕對是0分啦!其他兩黨期望能有所進步,至少也要恢復上一個制度的水準吧?
    01月10日08:25
  • 𝓗𝓸𝓷𝓰𝓙𝓲𝓮𝓡𝓸𝓷
    下架民進黨台灣會很美好的😊
    01月10日11:4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