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文化是無形無色,但從台積電進軍美國亞利桑那設廠的一連串挫折中,讓許多企業看見了鮮活的「跨文化衝擊」。
從疫情到中美貿易戰,台灣企業加速了全球佈局的腳步。然而,本月卻爆出,全球晶片製造龍頭的台積電在當地遭控訴種族歧視。當全球製造龍頭在跨文化管理上屢屢受挫,給予台灣其他企業哪些啟發?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從年初就有員工抱怨加班文化,現任人才招募主管Deborah Howington於8月在加州北區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台積電偏袒台灣候選人和員工。11月,又有12名前員工加入訴訟,聲稱台積電專門為美國職位招聘台灣候選人,並聘用「亞洲獵頭公司」協助招募。
原告律師Daniel Kotchen表示,台積電接受了美國聯邦政府的60億美元(約新台幣1,948億)資助,必須遵守反歧視法,平等對待所有種族與國籍。
事實上,這些爭議背後涉及的是文化層面的鴻溝。
原告聲稱,台積電的會議和業務資料通常只用中文交流,迫使非中文母語者通過翻譯服務來解讀教學文本。當美國員工被要求在台灣接受培訓時,這種情況尤為嚴重;其中一人稱,一位經理鼓勵她在Duolingo應用程式上學習中文。
擴廠不能只是複製貼上,融入「文化」更關鍵
這些指控令許多人十分不解,因為畢竟台積電絕對不缺錢找人把教學文本翻譯成英文。而台積電多數主管和員工或多或少也都具備一定程度的英文能力,內部溝通的電子郵件也一律使用英語作為主要語言。因此關鍵絕對不在於語言,而是第一線主管或同仁,缺少了「跨文化溝通」的細膩理解。
類似的鐵板,幾乎所有台企在進軍歐美市場時都曾被絆倒過。PwC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桂竹安便曾透漏:「跨文化管理這個議題近年很熱!」為此,他們還發展出訓練課程指導企業主管。
在全球擁有5據點,業務橫跨3大洲的信邦電子,也曾陷入文化隔閡的瓶頸……
繼續閱讀全文👉🏻 從台積電亞利桑那廠跌的一跤,看見血淋淋的「跨文化衝擊」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愈來愈少,原來是「微文化」在作祟?
[ * [靠感覺做事的印度人碰上愛開會的台灣人,聯發科2招融合異國文化](https://cwl.pse.is/6tbqje) ]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