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是專案的負責人,要控管進度與時程,什麼是你最深的恐懼?肯定不是發現問題、設法解決;而是進度告急時,之前都沒講話的人,才吞吞吐吐地說出困難。
然而,如果在專案執行間,沒有設定任何機制讓團隊成員放心地回報或溝通,問題通常只會在最後的檢討會議才會浮現,而屆時常為時已晚。
敏捷(agile)最常使用的 scrum 框架,它規定了一系列會議,讓專案執行中有許多檢核點可以對焦彼此的進度、困難與目標。其中,「每日立會」的目的,就是讓團隊每天都有時間停下來,反思自己的工作與專案目標之間的關係。
顧名思義,每日立會必須要站著開,以確保能精簡地在 15 分鐘內結束。團隊成員依序回答 3 個問題:
1、昨天你做了什麼事協助團隊完成本階段任務?
2、今天你準備執行什麼事,協助團隊完成本階段任務?
3、有什麼阻礙團隊前進的因素?
每天、同一時刻、全員到齊,資訊愈流通,團隊效率愈高
《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指出,每日會議的運作方式存在一些原則:每天都要在同一時間開會、每個成員都要參加。假如無法全員到齊,就等於沒有溝通;固定時間開會的重點在於給團隊固定節奏,而控制時間的原因是希望大家能直接地說重點,如果有事要進一步討論,會議結束後再深入探討。
規則設立時有其背後的意義,但執行久了卻容易流於形式,可以把每日立會的進行方式想像成球隊圍在一起討論戰術,「那個防守員礙到我了。」「沒關係,他交給我負責,你好好進攻。」團隊成員如果都想著獲勝,就會主動找出問題點,並立刻排除。
當團隊的每個人對每件事的所知愈多,團隊做事的速度就會愈快。《Agile 成功法則》強調,團隊不應該只是按表操課,而是透過思考、觀察,深入了解專案的真實進展。它必須每天執行,但如果團隊坐得很近,或是每天都透過其他工具持續溝通,其實不需要等到這個會議才更新進度。
比方說,《敏捷專案管理基礎知識與應用實務》提到的資訊發布站,像是透過看板視覺化顯示工作任務與進度,放在團隊和其他利害關係人可以容易看到的地方。如果看板能夠讓團隊成員了解其他人的工作進度與困難,就可以即時更新進度,也不會讓團隊工作量超標。
回顧會議累積成就感,激發持續改善的動力
了解團隊成員的狀態、整個團隊的進度,敏捷專案管理會把目標拆成比較小的子項目,透過一次次衝刺(sprint,通常為期 2 周)執行。只要完成一個衝刺,就會舉辦「回顧會議」。一來是展示團隊在這個階段完成的成果,二來則是大家一起坐下來思考,哪些事進行得很順利、哪些事可以更好,以及下個衝刺中如何改善。
台灣敏捷協會理事長張昀煒表示,回顧會議的優點是,不斷累積小小的成就感,就算有地方需要改善,打掉重練的也只會是這一次的衝刺,而不是所有努力全部被推翻。
舉例來說,2004 年開通的雪山隧道,當時政府一共舉辦了 7 次貫通典禮,被專家學者詬病,說還沒完成就慶祝是浪費公帑。但張昀煒指出,從敏捷專案的角度來看,這些慶典是必要的,因為雪隧全長有 518 公里,不可能一次打通,也不確定能不能打通,必須透過階段性的慶祝,創造里程碑激勵大家。
比對專案計畫與進度現況,找出造成誤差的原因
不過,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執行專案中,時常會發生非預期的事件。《學會專案管理的 12 堂課》寫道,失敗的專案都有一個特性,就是計畫和實際執行的差距非常大,表示在過程中專案一直無法上軌道。
這時,就必須靠專案監控來調整,監控方法是比對專案計畫與現況的各項基準,看看有沒有差異。所謂差異,就是不一樣的地方,但實務上,人們往往會覺得時程延誤是差異,但超前進度或在預算內完成工作等誤差,就不用特別去追究原因。
然而,這有可能是成員誤解了工作內容或品質需求,又或許是發現了更好的工作方法。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要找到根本原因,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排除問題;就算是進度超前,也可以把好的方法複製至其他環節。
運用實獲值管理,一眼看出時程與成本差異
專案常用甘特圖(gantt chart)追蹤時程,但它卻無法看出有關成本的任何訊息。「實獲值管理」(EVM,earned value management)是 1960 年代美國政府發展出來的系統,在一張圖上看出專案的成本與時程表現,以利專案監控。
實獲值管理的基本元素有 3 個:計畫值(PV,planned value,專案計畫中應完成的工作總值)、實際成本(AC,actual cost,專案實際花費的總值)與實獲值(EV,earned value,專案實際完成工作的總值)。用這幾個數值做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看出專案在時程與成本上,是否延遲或超前。
舉例來說,EV-PV 可以知道時程的差距,如果一切按照計畫,數值相減會等於 0;如果超前進度,數值會大於 0;進度落後則會小於 0。想知道成本狀況,則是用 EV-AC,不過相減的缺點是,無法跟其他專案相比。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通常會把計畫值作為分母,看看完成的工作量或成本占原訂計畫的比例(EV/PV 或 AC/PV),透過比例,就可以跟其他專案做比較。如果符合進度或預算,數值為 1;進度超前或花費低於預算會大於 1;進度落後或超出預算,數值會小於 1。
在專案中增設幾個檢核點、設定一些小里程碑一起慶祝與回顧、時時監測專案的進度與成本,可以縮短專案與計畫之間的差距。然而,在專案結束後,大家還是得坐下來檢討,這次執行有哪些可改進、可沿用之處。
台灣敏捷協會理事林裕丞表示,產品成果、檢討會議大家都會開,但敏捷最特別的是反思和自省會議,要讓大家說出做得開不開心,覺得哪裡運轉不順需要加強、最喜歡與最不喜歡的地方是哪裡。
他認為,自省會議是提升團隊工作效能的最大關鍵,因為能調整做事方法,也能調整團隊間的默契,讓成員透過這樣的會議與流程成長。這就如同《第五項修練》裡提及的「雙環圈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組織除了透過「偵測錯誤、矯正錯誤」的過程來學習、改善表面的錯誤,更要進一步檢視組織的規範、政策等,促成深層的改變,發揮組織學習的效果。
延伸閱讀
「每日立會」怎麼開? 15 分鐘追完進度、迅速決策的敏捷式會議,一次學會
Agile 跟 Scrum 差在哪?導入敏捷,開發就會變快?敏捷式管理的常見誤解
留言 1
台灣大哥大告員工
湯城鬼王抓交替?
員工湯城跳樓自殺
勞檢不查
三重湯城群聚確診
閻羅告陰狀告許櫻懷陳俞安余麗媺顧自珍死
2022年04月20日10:5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