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月的天氣又悶又熱,出門沒幾分鐘就全身發汗,有些人還會起熱到紅疹,渾身不舒服。小兒科醫師陳鉉煒日前在粉專分享,有一名6歲男童雙臂外擴走進診間,遠看有點像猩猩走路,就醫時媽媽表示男童已經手痛3天,且痛到連走路手也不敢擺動,從外觀看沒什麼大問題,沒想到請男童舉起手臂後看到兩邊腋下整片通紅,診斷為「對磨疹」,推斷與悶熱、潮濕的天氣脫不了關係。
<圖/小兒科醫師陳鉉煒授權使用>
「對磨疹」常出現在孩子的這4個部位
陳炫煒醫師說明,對磨疹(intertrigo)又稱摩擦性皮膚炎(intertriginous dermatitis),是一種表淺性皮膚炎,主要出現在皮膚面緊密接觸、互相磨擦的地方,以孩童來說,大多出現在胳肢窩、頸皺褶、臀皺褶、腹股溝等部位,尤其是包尿布的臀部最常發生。
對磨疹在各個年齡層都會發生,除了寶寶以外,其他常見的族群包括:免疫系統降低、行動不便和尿失禁的年長者、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等發生頻率最多,特別是在氣候炎熱潮濕的地區更普遍。
「對磨疹」易與「紅蘚」混淆,診斷就看這一項
對磨疹顧名思義就是皮膚皺褶兩側有輕度紅斑,且呈現鏡像(mirror-image)模式,如果兩片皮膚過於靠近,鏡像模式未必會出現。陳炫煒醫師指出,由於男童的鏡像模式不夠明顯,猛一看以為是「紅蘚」(erythrasma),然而就病程看來,紅蘚本身幾乎沒什麼症狀,而且病程極為緩慢。
但是,對磨疹則是症狀來得又急又快,比較會出現疼痛或搔癢,病灶主要是因為汗液積滯,加上局部悶熱,引起皮膚浸濕及刺激,又再加上長期磨擦,造成皮膚潮紅、充血或糜爛,所以這算是一種「潮濕相關皮膚損傷」(MASD)。在皺摺的深部有時候會出現皺裂現象,而且很容易合併細菌或黴菌的二次感染。
延伸閱讀:寶寶的皮膚有紅疹!醫生教你這樣判斷
對磨疹的治療與預防
陳炫煒醫師引用比利時沙提爾曼大學醫院皮膚病理科醫師芙拉葛西爾(Flagothier)解釋對磨疹的致病原理,那是因為角質層過度水合和浸漬,皮膚的摩擦係數隨著表皮防衛功能減弱,而使得摩擦越來越嚴重,所以只要讓這些部位的皮膚保持通風乾爽,就能降低發生機率。
治療的部分,就是要減少濕氣和摩擦兩片皮膚,產生「對磨」發炎,所以必須有東西將兩片肌膚「隔離」,不要再產生摩擦,最常用的就是凡士林或氧化鋅,而由於這位男童因摩擦破皮引起部分繼發性細菌感染,因此舉手會痛,所以給予局部弱效類固醇,早晚塗抹薄博的一層,再加上口服表皮性抗生素,過了3~4天就幾乎完全康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