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南崇德市場,許多民眾目擊一名阿嬤,因為 5 歲的孫女弄丟了外套,婦人氣到沿途叫罵,還不斷出手打孩子,公眾場合之下連打小孩十幾個巴掌,打到小孩都快站不穩,當下不少婆婆媽媽們出聲制止,直接喊這樣打小孩是犯法的。
阿嬤明顯管教失當,此舉已經犯法!警方與台南市社會局已介入調查,目前社會局裁處強制親職教育課,女童暫由其他親屬共同照顧。
▲打巴掌可能涉及到公然侮辱跟傷害罪。
5 歲孫女弄丟外套, 66 歲阿嬤當眾狠甩十幾個巴掌
台南有民眾在社群網站發文指出,5/12 早上在東區崇德市場看見一名婦人沿路出手狠摑小孩 10 幾下耳光,小女孩被打到都站不穩,引起不少人圍觀,有不少民眾出言相勸,有人說要報警,貼文引來大批網友留言,批評家長不應該這樣打小孩,警方與市府社會局也展開調查。
66 歲的林姓婦人到案後,向警方表示,她帶 5 歲孫女到菜市場買菜,期間因孫女不聽話又弄丟外套,一時情緒失控,才會動手管教。警方表示,分局將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利事項保障法>第 49 條進行通報,並協助聲請暫時保護令,另通報社會局相關單位介入處理。
阿嬤強制上親職教育,女童交由其他親屬照顧
台南市政府社會局指出本案經調查確認行為人確有違反<兒權法>第 49 條之情事,社會局將依同法第 102 條裁處行為人接受 4~50 小時強制性親職教育課程,以提升正向養育知能,如仍無改善再依法裁罰。目前社工已先協調其他親屬共同照顧女童,後續也會持續追踪女童受照顧狀況。
社會局提醒民眾一旦發現疑似兒少虐待,可善用 113 保護專線、110 報案,或至「社會安全網-關懷E起來」網站通報,通報者的身分資訊會完全保密,同時也能確保受害人的相關資訊不會外洩。
打巴掌可能涉及公然侮辱跟傷害罪
打巴掌是一個隱藏著高度羞辱性質的傷害行為,在情緒方面會有極大的羞辱、恐懼、警告還有恐嚇的暗示,導致心靈留下長久創傷、情緒困擾。所以,打巴掌可能涉及到公然侮辱跟傷害罪。
而打耳光不只是對身體上的物理性傷害,在公眾場合摑掌也容易變成對人格的直接貶損,導致心靈留下長久創傷、情緒困擾。而健康方面,如果力道沒有拿捏好,用力過度有可能造成被害人耳膜破裂、耳內出血、腦震盪的風險。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大約 60 %的 2~14 歲兒童經歷過體罰。
不體罰,4招教小孩撇步
「不打怎麼知道怕?」體罰是管教的方法之一,因為有不少人認為「痛過才知道怕」。而這不僅發生在亞洲國家,在全球都非常普遍,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大約 60 %的 2~14 歲兒童經歷過體罰,平均又有 17 %受過嚴重體罰。
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也曾在臉書專頁發表了一篇《避免體罰兒童》的文章,提醒照顧者體罰不能達到改善行為的目的,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行為問題。黃軒醫師以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論文說明,體罰兒童與孩子日後發展出攻擊行為是有直接關係的。
根據多國研究顯示,體罰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行為問題與叛逆表現,小朋友可能會變得脾氣暴躁、喜歡爭論、愛挑釁、反抗、拒絕遵守規則、容易出現惡意和報復心理。醫師更進一步說明,相較沒有受到體罰的孩子,被體罰的小孩「獲得的認知技能」也會更少。
體罰會讓孩子學會服從與恐懼,讓他們思考「我做什麼,才不會再被打?」其中的關鍵在於讓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從這點出發,可以參考以下四種備選方案來替代體罰。
1. 取消孩子的特權:
當孩子不聽話時,可以適當剝奪他的特權。例如:取消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拿走玩具,這可能比體罰能給孩子更大的震撼。但一定要先堅定地解釋這是不遵守行為的後果再執行,不能暴力地強硬奪走孩子的玩具,也要明確告知何時可以恢復權利。
2. 將後果與行為聯繫起來:
合乎邏輯的結果溝通非常重要,唯有將錯誤行為與後果聯繫起來,才能讓孩子吸取教訓。比如孩子一直故意丟掉餅乾,就沒收零食,讓他們知道浪費食物的後果。或是孩子在商場跑來跑去,你可以告訴他「爸爸/媽媽很希望帶你一起去,但是你上次跑來跑去不聽我的,我很擔心你走丟。今天先和阿嬤一起在家,下次你能好好聽話後,我們再一起去吧。」
3. 合適的限制與鼓勵:
提前告訴孩子你的要求,設定可執行的限制和期望。比如先告訴他們:「每次玩完要把玩具放回箱子裡。」而當他們表現良好的時候,一定要給予注意和鼓勵,更要具體說出良好的表現,讓他意識到哪些行為是更好的。
4. 隔離法(Time Out):
針對某些特定情境可以用隔離法(Time Out),但「隔離」不是把孩子關起來,而是讓孩子在看得見爸媽的地方進行,陪著他冷靜。如:小朋友因為情緒激動而打人(不管高興或憤怒)。這時候如果體罰,難免會給他們一種「為什麼爸爸/媽媽可以打我,我不可以打別人」的感覺。
先用冷靜與精簡的言語提醒他們做錯什麼,並帶到家裡指定的隔離地點,幫助孩子與自己平靜下來,再好好與孩子溝通。當孩子從特定情境中抽離,他們可以學習怎麼自我調節、並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
體罰並不是一無是處,但只用體罰的手段就沒辦法教會孩子溝通與生活的知識。如果真的被孩子皮到受不了,大感崩潰、忍不住想打孩子,可以讓其他人參與進來幫你看一下小孩,自己深呼吸、散散步等。或是你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去家裡的「隔離」區平復心情,思考自己發怒的原因是孩子的行為或是自己本身存在壓力與焦慮。育兒是鞭策孩子與自己的過程,但管教的目的不在於控制孩子,而是要教他們控制自己。
▲體罰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行為問題與叛逆表現。
注意!上網爆料受虐兒少的資訊是違法的
發現兒童少年有疑似遭受虐待或不當對待,應該怎麼協助他們?當發現身旁的孩子疑似受到疏忽、遺棄、身心虐待及性剝削,或是在網路上發現暴力、色情、血腥等不適合孩子閱讀的資訊,請伸出溫暖的雙手,勇於通報檢舉,一起幫助他們平安快樂地成長。
要注意的是,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69 條,有明文規範不可以將受虐兒少相關的身分資訊予以公開,主要是避免兒少遭受二度傷害,因此如果將兒虐案件的照片或是相關資訊放到網路上,不僅侵害受虐兒少的隱私,也違反了法令規定。
發現孩子可能遭受不當對待該怎麼做?
孩子受到之不當對待,分為身心虐待及疏忽兩種型態:
- 身心虐待的樣態包括身體虐待、精神虐待及性虐待──
身體虐待是指對孩子施加任何非意外性 之身體傷害,導致孩子受傷、死亡、外型損毀或任何身體功能毀壞;精神虐待包括言語的羞 辱、孤立、控制、漠視孩子的情緒需求等;性虐待是指直接或間接對孩子做出與性有關的侵 害或剝削行為,如性騷擾、猥褻及性侵害等。
- 疏忽孩子的基本需求──
如飲食、穿著、居住環境、教育、醫療照顧等,受到嚴重或長期 忽視,以致危害或損害兒童健康或發展,以及將6歲以下或需要特別照顧的孩子單獨留在家 中,或交給不適當的人照顧。
發現孩子被虐待,有哪些求助資源?
(一)113 保護專線
1.電話諮詢:若您發現有兒童、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遭受不當對待,或您本身有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等情事,不分縣市、 24 小時全天候可以手機、市話、簡訊(聽語障人士)直撥「113」,將有專業值機社工人員與你線上對談,提供您相關諮詢、通報、轉介等專業服務, 113 保護專線將遵循保密原則,不會任意向第三人透漏個人資料,請安心撥打。
2.線上諮詢:
如果是聽語障或不便言談的朋友,也可以傳簡訊至 113 ,或利用 113 線上諮詢與保護專線的專業人員聯繫。
(二)關懷E起來 、紙本通報〈兒少保護案件通報表 〉
提供民眾線上通報及諮詢有關家庭暴力、性侵害及兒少保護事項,如果發現身旁兒少疑似遭受疏忽、虐待等不當對待情形,請立即上網諮詢通報。
(三)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設有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可以就近受理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通報事件,如果發現身旁兒少疑似遭受疏忽、虐待等不當對待情形,也可以直接洽當地的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給予協助。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台南市社會局、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圖片來源/photo-ac
留言 2
anling
肯定不是單純為這件事生氣,這個事件只是導火線,奉勸所有父母親請自己帶小孩,不要成天想著別人得幫忙你顧, 要生就自己想辦法顧 ,不要什麼推給別人幫忙,這阿嬤肯定積冤已久,請各位家長不要以為大家都會愛你的孩子,都會覺得你的孩子可愛⋯
05月17日05:58
沁妤遇ㄗㄤㄖㄣ
知道獨自帶孩子的壓力有多大了嗎?您還要在您女兒下班後叨叨叨說您外孫的不是,怎麼不說說您內孫的不是,或問問上班累不累,要不要我幫妳帶一下孩子,妳好好休息一下,您自己也不是沒有上班過,不知道上班族的壓力嗎,走了就算了。
05月16日07:3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