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又有「完全營養品」的美譽,富含蛋白質、豐富胺基酸,不僅是許多專家必吃的增肌、抗老食材,更在日本營養師票選應天天食用的食材中名列前茅。但若要吃得更健康,雞蛋的吃法也有影響,以下4種雞蛋料理或食用方式,可能無形中也吃下了大量油脂、鹽分、甚至是細菌!
1.滷太久的滷蛋、茶葉蛋
滷到入味的滷蛋最好吃下飯了,不過也不建議滷製的時間過長喔!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於節目《醫點不誇張》提醒,蛋白質滷煮超過2小時,會產生氧化膽固醇,影響心臟、血管健康。吃茶葉蛋時,不妨挑選顏色較白,放上層的茶葉蛋,而非在鍋底久滷的深色茶葉蛋。
- 建議烹調法:滷蛋不要反覆滷煮
2.半生不熟的糖心蛋、溫泉蛋
沒有徹底煮熟的雞蛋,容易有沙門氏菌等細菌汙染。中國曾有孩童因為吃了冰太多天、細菌大量滋生的的糖心蛋而體虛昏迷、搶救不治。
建議若是「免疫力低下、小孩、長輩、慢性病、以及腸躁症患者」,雞蛋最好吃全熟的,如果愛吃半熟蛋,要特別小心腹瀉不適或其他腸胃病,尤其部分腸躁症患者對蛋白或蛋黃敏感,較容易因為不熟的蛋白引起腹脹或腸絞痛。
- 建議烹調法:雞蛋煮熟再吃,可避免沙門氏菌帶來的健康風險。日本卵業協會建議,已剝殼的半熟水煮蛋,務必當天吃完。
3.過度油煎、油用太多的炸蛋或煎蛋
煎蛋時喜歡加入大量沙拉油又開大火,讓雞蛋變「恰恰」脆脆的嗎?高溫油煎容易讓膽固醇氧化,這些不良物質進到體內後,相對較容易引起血管發炎。再加上好吃的「炸蛋」需要用到大量食用油製作,無形中提高了很多熱量,除了發胖之外,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柏賢也在臉書提醒,因為這些油脂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患者就可能不見得適合!
- 建議烹調法:控制用油量、不要過度油煎、不建議吃焦掉的蛋。
4.鹹蛋或皮蛋等加工製品,不建議吃太多
皮蛋、鹹蛋是典型的台灣食物,適量食用當然健康無礙,卻不適合天天都大吃特吃,因為皮蛋和鹹蛋都屬於加工食品,鈉含量相對較高,一顆鹹鴨蛋的鈉含量就可以超過1200mg,長期鈉攝取過高,會增加腦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本身有三高或腎病的患者,要特別小心。
- 建議烹調法:皮蛋可搭配嫩豆腐製作成皮蛋豆腐,適合牙口不佳者補充蛋白質,不過仍須留意加工製品的攝取份量,以免不小心吃下過量鹽分囉!
總體來說,雞蛋當然是很健康的食材,只要留意烹調方式、選對食材,注意油脂攝取、料理時煮熟消滅細菌,就能吃進滿滿的健康益處!日本76歲抗老名醫鎌田實,就每天至少吃3~4顆蛋,當作增肌、健骨、預防失智症的手段!除了水煮蛋、蒸蛋、蛋花湯等家常美味料理外,不妨也看看他的「長壽蛋食譜」食譜,將雞蛋融入日常餐點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