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早點察覺老化徵兆,及早採取對策就好了…」研究發現,過了60歲,身體機能會大幅度下滑,出現「斷崖式衰老」,該如何才能減緩身體功能下降的速度呢?其實,20歲與60歲的身體,能承受的負擔本來就不同,要是一直用錯誤的方式對待身體,小心持續產生不良負債!
日本抗老名醫伊藤裕提醒,尤其眼睛、耳朵、大腦這3個部位的症狀都是可能警訊,若能趁早察覺累積在體內的「老化負債」,就能及早防範快速衰老,同時有望降低失智症風險!
視覺負債:小字看不清、老花眼來襲
老花眼可能已經在40歲前已經漸漸來襲!因為我們眼部的睫狀肌能夠調整水晶體厚度,藉此調節視線焦距,但隨著年齡增長,水晶體也會慢慢失去彈性,進而減弱對焦能力。此時,睫狀肌為了要幫助對焦,會持續用力收縮、累積疲勞,當它過勞而衰弱就是視力負債的開始了!
視力負債症狀包含看書或看螢幕時容易看錯文字、黃昏時刻與昏暗環境下看物困難、以及眼睛更容易疲勞、使用電腦時背肩緊張。再加上,人體70%的感知訊息來自視覺,視力不好也容易加速認知功能退化、無形中增加失智的風險,可說是除了視力問題外還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
儘管沒辦法直接讓水晶體回春,但伊藤裕教授指出,只要早期發現老花眼徵兆,並趁早採取保養措施,就能可以有效延緩惡化!
- 改善照明:同時使用日光燈與檯燈,確保房間和桌面光線充足。
- 保持距離:雙眼至少距離螢幕30cm以上,最少每小時要休息一次。
- 遠近交替:工作時偶爾看向遠方,重複調整焦距。
- 補充護眼營養素:例如蝦紅素(鮭魚、蝦子等)、花青素(藍莓等)、葉黃素(菠菜、青花菜)。
聽力負債:聽不清說話聲
老年性重聽是國人聽覺障礙的主要成因。調查發現,65至75歲人口中估計約25%有聽覺障礙,而75歲以上者更有40%受此所苦。伊藤裕分析,通常會從「聽不見高頻聲音」開始,這類問題約在50歲左右逐漸浮現,比如習慣性地把電話音量和電視音量調大聲、在吵雜環境中難以聽清他人說話,都是聽力負債的警訊。
千萬別認為聽力變弱後只要別把音量開大聲就好!研究發現,聽力退化是導致失智症的最大風險因素,因為生活中人際互動默默減少,人開始變沉默寡言、有社交孤立的現象,這些都會減少對大腦與神經的刺激。伊藤裕建議,若發現聽力問題應及早使用助聽器,減緩聽力退化,避免老化負債進一步擴大。不妨把目標放在「80歲時還能聽見約30分貝(接近耳語聲)的音量」吧!
大腦負債:固執易怒、聽不進他人建言
家中長輩開始常常為了小事生氣、一言不合就暴怒?其實容易動怒、不願傾聽他人意見,也是一種「大腦負債」的表現,反映出腦部能力下降的警訊。相關症狀可能包含:
- 理解他人話語的能力減退
- 變得固執,無法彈性地接受他人意見
- 只顧著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對話中頻頻打斷對方
- 重複講述一樣的話題,常被身邊的人提醒「這個故事你已經講過了!」
- 夫妻之間爭吵次數明顯增加
當事人往往很難自己察覺這些徵兆,伊藤裕建議的方法是「試著努力稱讚他人」吧!原來,為了要稱讚他人,自己會需要先仔細觀察對方的行為與優點,而被稱讚的一方也會感到愉悅,使談話變得更為融洽,優點多多。
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則建議,年紀越大越要記得盡量嘗試新事物,幫助鍛鍊大腦額葉,預防腦部退化導致難以控制情緒。鍛鍊方法也很簡單,像是拓展各種新興趣,就連去吃吃看沒吃過的餐廳、刻意改變回家路線等日常小事,也都是挑戰新鮮事物的一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