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困難或痛苦的時候就會想要向人傾訴,不論是誰都好,希望能有個人可以聽自己說話、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為此所找的對象可能是家人、朋友,也可能是戀人,當我們帶著情緒向他們傾訴困頓的點、生氣的事情、沮喪的情況,不知不覺中,他們也會沮喪、困頓、生氣。
人類是會產生同理心的動物,情緒是具有傳染力的,這就是為什麼當對方開心地笑著時,我們也會跟著笑出來,當對方感到疲憊、哭泣時,我們也會跟著感到悲傷。偶爾一兩次聽對方分享心情還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是每天無止盡地聽到負面的故事,那麼聽的人也會感到疲憊,還會逐漸被負面情緒所淹沒。
有些人會一味地把自己的情緒單方面傾倒給其他人,而不與對方互相交流彼此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朋友、同事、家人,也可能是戀人,甚至有可能是主管。這些人不進行溝通,而是不斷地使用消極的言語把他人的生活變得頹靡不振,我們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
把對方當成情緒垃圾桶的人有這5個特點
我們先來了解會把對方變成情緒垃圾桶的人有什麼特點。
第一點,只有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聯絡。
會把別人當作情緒垃圾桶的人,平常不太會因為日常的事情聯繫他人,只有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例如在學校或工作中出狀況、與戀人的關係出現問題,又或者家庭不合諧等等,才會毫無徵兆地突然聯繫別人,這些人不會問候對方的近況,一字一句都在說明自己遭遇了多麼辛苦的狀況,讓人因此而感到疲憊。
第二點,期待無條件的認同。
由於這些人需要有人傾聽他們說話,所以如果對方不認同他們,他們就會感到非常不開心,他們希望別人能夠理解自己有多麽委屈與辛苦,有時候就算是他們自己的錯,也會希望對方無條件站在自己這邊,假如對方指責自己的錯誤,他們反而還可能會因此生氣並斷絕聯絡。
第三點,就算提出解決方案也不會感激。
這些人在訴說煩惱時並不是為了得到克服問題的解決方案,他們只是單純希望有人聽他們說話而已,即使有人認真聽他們傾訴並提出解決方法,他們也不會考慮要付諸實踐,不只是解決方法,就連釋出安慰的話語,他們也不會對此感到感激,他們並沒有想要讓自己太輕易就擺脫困擾的情緒。
第四點,對別人的煩惱完全不感興趣。
這些人的另一種特點是,他們只知道如何講述自己的煩惱,卻不知道如何傾聽別人的困擾,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處於世界上最艱難的處境,別人的困境都可以輕鬆看待,若當過煩惱諮詢對象的朋友試圖想要說出自己的煩惱時,他們就會表現出不感興趣的樣子,只顧著說自己想說的話。
第五點,不會分享有趣或開心的事情。
生活中總會發生幸福和愉快的事情,但這些人只會對人訴說悲傷難過的事情,而不與人分享快樂的事,這樣一來,對話的走向時常會朝著負面的方向發展,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產生正面的能量都被抽走的感覺,最終往往會導致彼此的關係逐漸疏遠。
有位女性因為職場主管的關係而在苦惱是否離職,她的主管會對她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生氣,而且一旦發起脾氣,就是生氣到整天都無法做任何事情的程度,他會歇斯底里地發洩怒火到他氣消為止,整天一遍又一遍地指責她的錯誤,怒氣還沒平息的話,就連下班後也會打電話,而且不管平日還是週末都無一例外。最奇怪的是,那位主管在生氣完的隔天就會變得像另外一個人似的,發了多大的火,就會釋出比發火時更多的善意,還會為自己生氣的事情找藉口,說是狀況太糟糕了才會如此,試圖得到她的理解,但同樣的事情卻又會一再反覆發生。
這位主管是把她當作是自己的情緒垃圾桶了,因為他找不到地方宣洩自己遇到的困境,所以才會對好欺負的下屬發火好讓自己平息怒氣。
我被當成情緒垃圾桶,怎麼辦?
如果你正處於這樣的狀況,或許可以試試看以下的做法。
第一,對過分的憤怒進行抗議。
如果不強硬地說出來,對方就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雖然就算說了,對方可能也不會馬上做出改變,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對方可能就會將你視為好欺負的對象,你就無法擺脫情緒垃圾桶的角色了。不過,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和對方一樣大呼小叫或使用兇惡粗魯的語句。旁觀者是冷靜的,若能以客觀的事實提出抗議,周圍的人就會支持你。
其次,告訴公司或身邊的人。
如果是會碰到面的人,可以避不見面的話最好就不要見面,但如果是無法避免的對象,就必須把該主管的行為告知公司或身邊的同事,這些人通常都會採取「遇強則弱,遇弱則強」的態度,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形象,會在許多人面前展現親切的態度,因此你必須告知身邊的人,預先防止對方對自己做出不適當的行為。
應該採取這些措施,好讓公司或周圍的人能夠意識到這位主管的憤怒調節障礙,這樣也才有正當理由向公司提出部門調動等解決方案。
擁有明確的自我價值觀與原則的人會受到他人的尊重,但要按照原則生活是很辛苦的,我們偶爾都會遇到與自己的原則相背的請託,這種時候該怎麼拒絕才好呢?
有一位剛開始工作沒多久的年輕實習生,他認為自己與其他同事和主管的關係非常好,但是實習結束後,他並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所以不得不離開公司。為什麼會這樣呢?
同事們不論什麼事情都會找他幫忙,而他也經常會說好,對主管下達的指示也總是回答沒問題,可是隨著時間一久,大家就發現因為他在工作時間都在幫其他人做事的關係,導致他並沒有好好處理自己負責的業務,再加上當主管下達指示時,雖然他總是語帶自信地回答「知道了」,但實際上卻沒能把事情做好,結果就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可惜的是,他並不知道自己沒有被錄取的原因。
答應別人的請託並沒有錯,但若釋出過多的善意就不對了,我們應該要多方面綜合分析,提出請託的對象是誰、地點如何、自身是否有接受那個請託的能力,如果因為無法拒絕就草率接受,那對雙方都只有壞處。
有很多人會抱怨主管在工作上分派了太過繁重的業務,但大部分的繁重業務背後都會有豐厚的報酬,如果想要表達不滿的話,就應該是業務本身有什麼問題,但若是如此,為什麼不能一開始就拒絕主管,表示自己無法做那件事呢?這樣說絕對不會讓主管把你當成一個不好的人來看待,因為拒絕並不是在否定對方。
也許有人會說我這麼說是因為我知道的不多,主管本來就是只會自說自話的人,他們是無法被說服的,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聽別人說話,所以與其拒絕對方,不如照主管吩咐的去做就好。
當然不是這樣的。如果從你的角度來判斷,你認為那件事毫無價值,那麼「提前拒絕」與「不拒絕而得過且過」,這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如果這件事最後並沒有成功,前者會被視為最大功臣,主管也會記得他是個具備良好判斷能力的人,可能也會想要給予一些獎勵。
但如果是後者,主管不會認為是那件事本身有問題,反而會覺得是執行這件事的人做得不好,特別是若有情緒摻雜在其中,每個人都知道你做這件事做得心不甘情不願,萬一事情處理得不順利,人們就會認為是你的工作態度有問題。不要害怕拒絕,這只有在剛開始很困難而已,只要提出正當的理由來拒絕,一旦被接受後,下次要再拒絕不合理的事情就不會覺得很困難了。
書名/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가까이하면 상처받고 멀어지면 외로운 고슴도치들에게)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2024年8月26日
作者/吳秀香(오수향)
作者簡介/韓國當代最權威的人際溝通專家。白石大學終身教育、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所結業,專注於研究教育心理與諮商心理學,現任SHO對話心理研究所所長。她運用首創的「心理對話法」,幫助人們解決人際關係的困擾,並針對職場、夫妻和親子溝通提供諮商建議。
譯者/楊琬茹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