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即將在11月26日投票,今年選戰不但相對冷清,在藍綠白陣營相互攻擊的風波中,最應受討論的六大直轄市市長候選人政見都被淹沒了,許多六都選民可能到現在都還不了解各黨候選人提出了什麼政見,又該如何比較這些政見的差異與可行性。
《報導者》特別蒐集六都市長主要候選人針對「社會住宅」、「幼托政策」、「長照政策」、「綠色運輸」4項焦點議題的完整政見,邀請OURs都市改革組織、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4個專業組織,分別就其長期關注的對應領域進行檢視與解讀,協助讀者深入了解六都市長候選人的政見重點。
本文為六都市長候選人政見檢視系列的「綠色運輸」篇,另有總論及其他3篇政見檢視報導,歡迎讀者閱讀,以做為投票前的重要參考。
今年3月,國發會等中央部會聯手宣布2050年淨零路徑後,6個直轄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全都公布了淨零白皮書或淨零路徑,顯示減碳環保不僅是國際趨勢,更是六都城市治理刻不容緩的議題,如何減少交通工具的排碳量則成為檢視重點。
交通政見牽涉中央政策與法規,地方政府有部分權限進行管理規劃。《報導者》與長期關心淨零減碳政策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合作,針對六都市長15位主要候選人(我們採取兩項標準,符合其中一項即列入評析之列:
1. 上一屆立法委員選舉政黨票得票超過3%的政黨所提名,
2. 或是9月至10中旬各項民調支持度長期超過5%(排除未抽樣的網路民調)。
共計15位六都市長候選人符合標準。)所提出的「綠色運輸」政見進行整體評析。
15位主要候選人填答政見後,經過整理區分為「燃油車汰換成電動車」、「汽機車停車管理」、「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共享運具」等四大面向,共篩選出125項新政見和24項舊政見(尋求連任者在第一個任期提出的政見與實踐內容整理後納入評析,作為與新政見的對照,並在圖卡中註明【上屆政見】。),地球公民基金會再針對進行細部評析,提供選民做為參考。
南北大眾運輸發展落差大,推動方向、強化重點各異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指出,台北市戶籍約260萬人,但日間在台北市活動的人約有350萬人,就算不計入台北市往外移動的人口,單就進入台北市的通勤人口也有約90萬人;處理好這些人的交通,就能對節能減碳有很大幫助。
從六都民眾的交通使用習慣來看,北部直轄市有較好的大眾運輸基礎,使用的人口也多。蔡中岳認為,從15位主要市長候選人提出的政見來看,原本各都像是獨立競爭,彼此間沒有合作串聯,但民進黨基隆、台北、新北和桃園市長候選人日前同台提出「1200首都通交通月票」,把都市生活圈的概念放進去,是相當正確的方向,「票價要調高調低可以再討論,但把台鐵、捷運、桃捷、客運等都納入是大事。」但目前也只有看到這一項具有跨區域整合概念,就政見比例而言仍屬偏低。
離開北部,中南部大眾運輸使用率明顯較低。蔡中岳表示,高雄捷運、輕軌已完工多年,但使用率仍不高,應該提高大眾運具的使用,例如落實公有停車格收費跟費率調整,試圖轉移至大眾運輸上;台南作為古都,本就沒有太多空間可利用,雖沒有捷運、輕軌,但仍可有所作為,例如在各大美食觀光景點推動「無車區」,能吸引遊客減少使用私人運具、改以搭乘大眾運具為主。
蔡中岳表示,新的大眾運輸系統上線,往往是最能改變民眾運輸習慣的時候,台中捷運綠線去年(2021)剛開始通車,雖還不構成路網,但站點附近的交通接駁設施、共享運具如何強化,「或許台中會是最有進步空間的都市。」
問題1:燃油車汰換成電動車,政見普遍缺乏新意
機車汰舊換新政策是指民眾將2007年6月30日前出產的老舊機車報廢,並新購電動機車或較環保的七期燃油機車,中央與地方政府給予數千元補助(註:2022年開始,環保署在換新部分不再補助七期燃油機車,僅補助電動車。)。蔡中岳分析,若仍使用私人載具,電動車會比燃油機車好,從2021年各縣市補助來看,六都因為電動機車換電站點較密集,新購電動機車比例高很多,但普遍來說,汰舊換新的政策只有在金額補助,且維持「一台換一台」的思維,並沒有太亮眼的表現,六都市長候選人政見部分也無太多創新。
電動公車部分,多位候選人皆提到2030年要達到全面公車電動化。蔡中岳指出,這屬於中央既定的政策。推行電動公車方向正確,唯一的風險是買不到車,因為全世界都在搶車,「全部候選人都只提出2030公車電動化也是個問題,代表提不出更好的政見。」
不過,在電動車部分仍有政見亮點。因應運具電器化,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要成立「運具電氣化維修人員培訓委員會」,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做好服務轉型的相關運籌措施。蔡中岳認為,這就是「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指有些特定族群的工作權、生存權等既有權益可能會在淨零轉型過程中被犧牲,例如煤礦、煉油業、燃油車司機的失業問題,因此必須想辦法引導這些特定族群轉型,以保障他們的相關權益,也能減少淨零轉型的反對聲浪。)」的範例,是觀念正確且相當獨到的政見。
問題2:汽機車停車只談智慧管理,卻不敢漲停車費
就綠色運輸角度來說,私人車輛是愈少愈好。蔡中岳認為,六都市長候選人的政見卻大部分都著重「管理」並非「管制」,例如強化停車智慧管理系統,讓汽車更容易找到停車位,「即便可以減少汽車在找車位繞行時的排碳,但跟不開車出門的減碳相比還是差太多。」
蔡中岳認為,最基本的管制手段就是停車格收費、調漲到合適費率。但因為收費過於敏感,「只要一提出,就會掉選票」,造成沒有候選人敢提。另外,很多候選人提出電動汽機車免收停車費的政見,但若該地區連燃油汽機車格都很少收費,就會稀釋到減碳效果。
即便如此,針對私人運具部分仍有不錯的政見。蔡中岳指出,對人口密集的大都會來說,「無車區」是重要且革新的做法,這次雖沒人直接提出政見,但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的目標在2030年達成全台北市空氣品質維護區,就是正確的方向,可以透過車牌辨識系統,至少先減少排汙高的車輛。
問題3:大眾運輸規劃鮮有突破,人行道、自行車道缺具體作為
大眾運輸系統根據不同氣候、地形、運量跟使用習慣會有很多不同的選擇。蔡中岳表示,自從台中BRT失敗後,台灣各縣市似乎就不太敢嘗試捷運和輕軌以外的軌道系統,從六都候選人政見來看也是如此,多選擇比較保守的「公車增班」政見,沒有突破性的大眾運輸規劃。蔡中岳舉例,輕軌適合在平地運行,在上下坡起伏多時耗損能量比較大,能適應高低地形的公車反而相對適合。
「都市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大眾運輸特色,」蔡中岳指出,各都市長候選人的政見卻還看不到這樣的特色。例如熱帶國家新加坡規定,大眾運輸場站周遭的人行設施必須要有雨遮設計,讓行人不用一直開傘關傘,才能提高搭乘大眾運輸的意願。台灣北部也可以有相同設計,且可行性高,「只要先做捷運出口到公車站這一段就好,大部分也都是公有土地,屋頂甚至可以設光電板,讓民眾習慣太陽能發電。」
不過,大眾運輸仍有一些具亮點且可行性高的政見。針對高齡化且交通不便利,運量又不足以撐起公車的偏鄉,台中市長候選人盧秀燕提出要增加「小黃公車」路線,意即用運量較公車低的計程車改做定班行駛,並維持公車低票價。蔡中岳就認為,這些都是運量不大但有實際需求的路線,是大眾運輸非常關鍵的搭配,可行且成本低,唯要注意其他縣市的類似經驗,讓小黃公車叫好也叫座。
高雄作為港都,船運相對發達。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提出「交通渡輪全面電動化」,規劃新建3艘電力驅動渡輪,並預計在2024年全數完成交船。蔡中岳分析,渡輪量不多所以能夠加速推行電動化,有帶頭示範的效果,是相當可行的政見。
步行往往是大眾運輸最後一哩路,如果沒有良好的人行設施,可能導致使用大眾運輸的意願降低。蔡中岳認為,過去台灣的交通政策都是新闢、拓寬馬路,讓車子愈來愈多,鮮少重視行人;這次六都市長候選人開始有注意到這部分,加入人行空間的政策,但仍嫌不夠具體,「只有說有加人行道,但加在哪?怎麼加?最基本『要求機車退出騎樓』的政見也很少候選人敢提。」
自行車道部分,蔡中岳指出,首長常喊出要增加幾公里、幾倍長的自行車道,這些都要進一步確認樣態才能掌握減碳成效。增加的自行車道必須是在市區通勤路線上,才能誘使汽機車使用者轉換交通工具,若僅是增加假日景點區的自行車道,對減碳無助益。
此外,自行車道類型也有差別,若只是在現行慢車道畫上自行車標線的「人車共道」,因為自行車跟汽機車過大的速差而容易發生碰撞,從而降低自行車通勤意願,「只是增加(自行車道)數量容易,但不夠負責,應該要更細緻談怎麼增加?」
問題4:共享運具不是喊就有,需創造業者投入誘因
共享運具同樣呈現南北區域差異。蔡中岳表示,大眾運輸跟共享運具在發展到某一個程度之前,都是屬於正相關,即軌道、公車愈發達,共享汽機車數量就會愈多,以北部來看確實呈現這樣的關聯。中南部則是共享汽機車數量少、服務範圍小,這直接跟共享運具業者的人力有關,「業者有人力才能找到車,換電池,維修車輛。」而業者願不願意投放人力,則跟使用頻率有關,增加大眾運輸、減少私有載具才能提高共享運具使用頻率,到頭來還是要看大眾運輸是否能夠成長,中南部的共享運具數量跟服務區才能慢慢擴大。
蔡中岳認為,六都市長候選人都有提共享運具政見,但只有提到增加數量的大方向。由於共享運具目前主要還是由業者提供服務,費用跟服務地區都回歸商業市場競爭,但市府依然能夠透過自治條例調整共享運具業者權利金、提供空間優先使用權,實質鼓勵業者多投入資源,「目前共享機車不用停車費,但仍不一定有位置停,可以考慮設置專用停車格。」
共享機車多數為電動車,再加上台灣主要採用換電系統,私人載具電動機車跟共享機車使用相同換電系統,讓微型電網結合電動機車具有可行性。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在「智慧能源首都計畫」政見提到要打造韌性電網與電動運具模式,就讓蔡中岳認為相當有發展性。他解釋,平時充電站幫機車電池充電,等到社區缺電時,機車電池就能放回充電站供其他用電,「台電只要跟換電系統商簽約就好,不需跟個人簽約(非換電,在自家充電者),這是台灣優勢。」
六都15位市長候選人中,有4位候選人是現任尋求連任者。《報導者》將盧秀燕、陳其邁、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台南市長候選人黃偉哲在上次(2018)選舉時提出的政見,與4年來的成效一併檢視。
蔡中岳認為, 4年後有些類似政見再度被提出,如智慧停車、增加人行道、自行車道長度,「提類似的政見表示這幾年沒有什麼進展,也代表還有很大優化的空間。」譬如說,通勤自行車道路網建構起來後,自行車立體停車空間、騎士盥洗空間都是可以討論加強的部分。不過,整體上看來,這次選舉關於綠運輸的政見都比上次還要更多元,這也代表綠運輸的趨勢是被廣泛認同的。
減碳進程迫在眉睫,考驗六都市長綠色運輸規劃
這幾年全球受到COVID-19疫情侵擾,雖大大打擊了大眾運輸,但許多人居家上課、上班,也讓綠色運輸有了不同的想像。「沒有運輸其實對減碳最好,」蔡中岳說,居家辦公進而減少移動,已是全球未來生活的趨勢,但可惜這次六都市長候選人沒提出類似的政見。
台灣運輸部門大約佔全國碳排量的13%,其中有96%都來自於公路運輸。以世界各國趨勢而言,挑選節能減碳的運輸方式,將逐漸成為地球每一位公民的責任,這也成為人口密集的六都市長一大挑戰。面對2040年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2050年全面淨零轉型的全國既定目標,六都市長當選人應能拿出更多魄力和新意,讓民眾有更多淨零碳排的綠色運輸選擇。
*★總論篇:〈檢視六都市長候選人政見:撒錢補助居多、缺跨域整合概念〉*
*★社會住宅篇:〈興建社宅已成共識,如何整合資源、永續營運是未來焦點〉*
*★幼教政策篇:〈加碼補助、延長托育皆難治本,六都應帶頭打造友善育兒環境〉*
*★長照政策篇:〈擴充量能拼創意、日照將成趨勢,看護移工政策卻幾乎繳白卷〉*
台北市
專業團體評析:空品區立意良善,但現有稽查機制不足,舉發效果有限。所以多劃設是好的,但需要有執行。不過這是對的概念,給予支持。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在達到2030年全市公車電動化後,將台北市公車專用道優先劃設為低碳交通區,專供電動、氫能或新興能源公車通行,減少交通排碳,2040年起擴大針對主要幹道劃設低碳交通區,2050年將全市劃設為低碳交通區,以打造綠色運具使用環境。
專業團體評析:擴大路網是對的,但過去柯市府在自行車路網中,7年僅增加11公里多,若加上人車共道也僅有30多公里,所以具體200公里要如何突破現有困境,可能需要說明,否則很難相信達成的方式。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節合能源使用概念,把電動運具當做儲能設備是正確且進步的思維,但要如何配合台電系統會是關鍵。
資料來源:陳時中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共享運具權利金一事更需要被討論與思考,另外就是共享運具停車問題,這可能是當前推動不了的困境,而不只是提出目標而已。但有目標才會改,這些討論有其意義,但期待目標更積極。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未來也將提供更多元的綠色運具,讓市民有更佳的選擇,以提高綠色運輸比例,包括建構電動車及自行車的友善環境,積極推廣共享汽、機車,以及推動停車位共享服務等,透過公私協力方式引領台北市朝向綠色共享交通持續發展。
專業團體評析:超過柯市府目標許多,但未檢討現行增加公共自行車的阻力。推共享也對,提到停車機制會是共享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千輛的規模可行,但長輩外出騎單車需要有安全交通環境(專用道)。
資料來源:陳時中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台北市是一個高齡化城市,我希望再引進千輛YouBike 2.0E,讓長輩外出更便利,上班族使用更省力。
.串聯北北基桃,共同規畫YouBike 2.0E,讓大首都生活圈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漸趨一致。
專業團體評析:提升使用率的設定比提升車輛更好。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目前台北市有YouBike、U-Motor、U-EV及U-Parking等4U共享綠能交通,未來將持續提供協助及鼓勵業者投入電動汽機車共享計畫,加強宣導減少使用私人運具。
專業團體評析:概念不錯,建議有電動化運具優先,否則間接造成私有運具的便利不見得是好事。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台北市原目標為2022年53%,2030年62%,這項政策目標為2030年65%,比原目標提升3%,值得鼓勵,唯須寫明如何加速完成的具體做法。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且有獨特性,確實需要在轉接站點有更好的人本交通空間,且站點多是公有土地,市府有一定權力可來執行。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拓寬、新闢道路並非綠運輸的最好政策,且此規劃僅有人行道,但沒有單車專用道,雖然有高低起伏問題,這與綠運輸道路規劃方向不同。
資料來源:陳時中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西通廊部分:北起環河北路,南接承德路,寬約23公尺4車道全長約3.5公里,提供社子地區及社子島經承德路進出市區便捷路徑,提供洲美快至重慶北路交流道間便捷路徑,提升通河西街沿線社區生活功能。河堤改建為防洪牆,配置4車道、人行道、綠帶、停車位之人本綠色新通廊,有利推動通河西街沿線都市更新,提昇生活品質。
.東通廊部分:北起福國路,南接新生北路、中山北路,寬約23公尺4車道全長約5公里,提供科技園區、劍潭經新生北路、中山北路進出市區便捷路徑,紓解士林、承德路、洲美快車流,提升通河東街沿線社區生活功能。拆除河堤改建為防洪牆,配置4車拆除道、人行道、綠帶、停車位之人本新通廊,有利推動通河東街沿線都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質。
專業團體評析:與台北市原目標相同,但具體做法須說明。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目前台北市公共停車場電動車充電停車格數量為428格,其占比為0.78%(428÷54,697 [路外總車格位數]),應先檢討過去增加緩慢的原因,且補助格數應搭配電動車預計增加的數量,給予電動車較好的環境。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營造友善電動車環境,就需提高換電設施的普及化。未來我們將持續擴大設置路邊停車格充電設施,並搭配一定比例之快充設施,如社會住宅須設置10%充電車格、新建築預留電動車充電設備管線比例由10%逐年提升至100%等政策,透過普設公共電動車充、換電設施,並補助、輔導社區、大樓設置充電車位,便利電動車及時補充能源,來提升市民換購電動車意願。
專業團體評析:就多元支付、智慧城市都有提升的效果,但減碳跟非現金的直接關係小;必須以停車費調整、停車區位落差等形式,讓大眾運輸擁有更多優勢。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清楚說明現有汰換政策的權屬跟中央、地方關聯,但需要有立即換的強力誘因出現,且除了補助外應該要有配套。另拉成8年計畫不見得是好事,但要看實質內容再來判斷。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雖為中央及地方政府長期補助方案,台北市政府亦從2021年起將連續3年對台北市民恢復提供新購電動機車補助,其目的在於建立民眾對採購電動機車的信心。
專業團體評析:此政策與現有柯市府政策目標一致,並未提前或有所進步。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此為加快公車電動化與大眾運輸推動的共同策略,補貼加快加多是否能提升大眾運輸,須討論,但大抵方向去調整現有政策,不失為一種方法。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補貼較弱勢營運路線是可行的,而且轉換乘捷運的計次優惠方案也有助於增加習慣的提升。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廣設充電樁,解決土地規劃端的問題,是正確方向。不過,擔心僅是放寬建蔽與容積,對於誘因是否足夠?以及對建築的影響?都還需要全盤討論。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延續既有政策,可行性高,但北市使用捷運/公共運輸之比例已經最高,應設定目標量,並強化步行與單車接駁環境、系統,讓最後一哩路可搭配不同運輸方式完成。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在以推動綠運輸為重點的環境共融部分,台北市大眾運輸服務網已為全國之最,目前完工通車的捷運路線已達152.3公里,配合現已核定興建中之信義線東延段、萬大─中和─樹林線及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加上規劃中的東環段,目標在2030年完成首都捷運環狀線,藉由大台北捷運路網的建設,可有效提高雙北民眾綠運輸使用率。
專業團體評析:廣設捷運的問題是使用者量能不夠、益本比低、排擠其他預算;且牽涉台北市未來的發展想像,20年是否可行有點難評估,大眾運輸若只押寶在捷運系統,擔心成長有其天花板。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公車專用道延續既有政策,但需評估捷運常客優惠是否有拉高捷運使用量,若無,就得想更多策略才能提高公車運量。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亦可能有效,但也要找出1280未購買的原因,是否因為不夠多元?還是因為其他因素使得推動造成瓶頸?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電動公車中央補助是重點,哪裡買車也是問題,所以每年增加的概念是對比,但也需要評估可行性。另2030公車電動化也是中央政策。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除電動機車外,電動公車同樣具有高能源使用效率,及低噪音、低汙染等優點。因此,致力發展電動公車,持續推動高品質的公共運輸,也是一大重心。我們提出「2030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以實際政策作為帶動淨零減碳的具體行動。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亦可能有效,但也要找出1280未購買的原因,是否因為不夠多元?還是因為其他因素使得推動造成瓶頸?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這是行的安全,對於減碳屬於間接幫助(因為安全,所以大家想搭),但軟體提升也是綠運輸的關鍵之一,所以可行也支持。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通用計程車跟本來的復康巴士雖然設計概念不同,使用起來卻有許多重疊之處。比例拉高,提升了對不同族群的服務,但是否有疊床架屋可多思考。
資料來源:黃珊珊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現行沒有一個TOD是成功的,市府評估原因是誘因不足,但修法提出未通過,故必須找出TOD推不動的原因再回頭推政策。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推憑證可以,但憑證是要有個人碳權還是其他概念?尚需釐清。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公正轉型地方來做,概念是對的也可行。
資料來源:蔣萬安競選辦公室(2022)
新北市
專業團體評析:2030公車電動化為中央政策,補助電動公車可行,但可能要以增加電動公車數量為目標。另外,拿八里當示範區的原因有點不懂。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電動公車目前每輛補助783.8萬元(本府交通局150萬/輛+交通部483.8萬元/輛+環保署150萬元/輛),另為推動八里示範區,行經八里地區電動公車每輛加碼補助100萬元。
專業團體評析:現行政策是2030年公務車全面電動化,此項政見比中央政策提前,但公務車只要編列經費就能完成,所以判斷為可行。
資料來源:林佳龍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加碼補助的金額較其他縣市少。
補助汰換獎勵,長期都有,但事實上民眾更換率提升有限,或許提升補助是必要條件之一,只是若僅有補助而缺乏交通管理手段,也沒有加嚴燃油運具的規範,將無法突破困境,更像是殘補性獎勵,易淪為政策買票。(另有研究指出,對於電動化基礎設施、對於電動性能的疑慮等,都是是否汰換的原因之一。)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依照2022年新購電動機車補助4,000元/台計算,1至4期機車若換為電動機車,50萬輛可減少約115萬噸CO2排放。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但目前共享業者大多是招商或主動設站,本項政見的加速要透過什麼手段,需要說明。
資料來源:林佳龍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方向正確,但提高自行車使用率還涉及安全的專用道及服務系統完整。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方向正確,但看不到設定的數字,難以評估減碳噸數是否合理。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目標很讚,比對手積極,但如何達成?
資料來源:林佳龍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快捷公車有班次跟路線增加,使用量也增加,較多集中在新市鎮的林口、三峽等地,但也一樣相對偏鄉的北邊、東邊可能也會有所需求,可以再多加推動。
資料來源:侯友宜2018選舉政見DM(2018)
備註:【案例】
[2022-11-03] 截至2022年8月底,新北市快速公車已達61條,其中跨駛雙北二市共32條,跨新北市、桃園市快速公車9條。
專業團體評析:大撒錢鼓勵綠色運具,但此政策可能跟1280+的政策打對台,若一點為一元,必須使用習慣到一個月超過1780的使用者才願意買月票,這也必須考慮。但點數比蓋捷運有感,養成公共運輸習慣也很重要。
資料來源:林佳龍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且較少人提及,確實需要在轉接站點有更好的人本交通空間,且站點多是公有土地,市府有一定權力可來執行。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比對手積極,4年內公車要50%電動化不容易,需要看到更舉體政策執行方式而非目標。
資料來源:林佳龍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運用智慧站牌增加公車可靠程度,候車亭增加停等的舒適度,都是可行的政策。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需檢視現在的愛心卡使用狀況,以台北市為例,真的使用完所有點數的敬老卡並非多數,若無思考僅是增加點數,對於增加使用率是否有幫助就值得懷疑。
資料來源:林佳龍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新北市敬老愛心卡目前只能使用在公車與捷運,使用機會相當有限。對於偏鄉或沒有捷運通過的區域市民並不公平。為擴大使用量與使用範圍,要將每月480點的敬老愛心卡增加為600點,並擴大使用在捷運、台鐵、公車客運、公共自行車及計程車,並能運用在國民運動中心,讓敬老愛心卡更好用,真正發揮該有的功能。
專業團體評析:不知道是否為卸任前達到大眾運輸40%?目前連台北市大眾運輸都不到40%,新北市又比台北市少10%,整體來說不容易。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也可能有效,整合綠色運輸是正確方向。但建議要找出1280未購買的原因,是否因為不夠多元?還是因為其他因素使得推動造成瓶頸?另外,要思考一樣在新北的綠色交通500點,可能造成排擠效應。
資料來源:林佳龍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首都圈公共運輸使用率,直接影響空氣品質與交通安全,目前雙北1280月票,只能使用在公車與捷運。至於費率,則可以設計為一市或多市通行設計,市政府結合交通部公共運輸發展計畫、道路交通安全計畫、軌道相關基金及環保署空汙基金等機制,進行有感補助,讓道路交通安全與環境品質提升在新北市成為示範城市,大幅提升。
專業團體評析:廣設捷運的問題是使用者量能不夠、益本比低、排擠其他預算;且牽涉台北市未來的發展想像,20年是否可行有點難評估,大眾運輸若只押寶在捷運系統,擔心成長有其天花板。但有搭配轉乘點,有路網想像較為可行。
資料來源:林佳龍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政見有些攏統,但塞車問題目前看不到數據上的減緩,反而是整體登記在新北市的車輛更多,是否造成更多問題?打造路網部分,就私有小客車上想要多拉幾個高速公路交流道,但目前進度緩慢,且交流道是帶來車流還是舒緩,這會回到本來城市發展的樣態與誘因。所以,這項政見確實難以核實。
資料來源:侯友宜2018選舉政見DM(2018)
備註:【案例】
[2022-7-14] 105市道(按:林口通往八里的重要幹道)拓寬工程:
.新北市政府新工處自2019年起規劃改善工程,依全線道路特性,區分八里端平面路段、蜿蜒段改善路段與林口端平面路段等三個路段,研擬改善方案。
[2022-08-10] 林口交流道南出北入匝道改善工程:目前七度流標,無法按原訂時程2024年完工。
[2022-07-14] 拓寬105市道林口端雙向2車道至4車道,7月審議通過,預計2023年完成用地取得及設計作業後續辦工程發包,工期約40個月。完工後,帶動林口及八里地區的產業發展及提高生活的交通便利性。
2. 土城亞洲路拓寬工程:
[2022-08-06] 土城區亞洲路因鄰近土城工業區,又是往返土城、樹林、台65線上下匝道的要道,為解決嚴重塞車問題,新北市政府規劃辦理道路拓寬改善工程,並同步啟動都市計畫變更,經二級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於2021年8月6日發布實施,預計於2022年完工。拓寬範圍將從員安路與亞洲路口至城林路口,全長468公尺,將利用大安圳河道上游現有箱涵加蓋拓寬增設1車道,並於雙側設置人行道。
專業團體評析:有順利推出捷運先導公車,對於捷運運量接軌是有幫助的,但長期就要看捷運上線後的表現。
資料來源:侯友宜2018選舉政見DM(2018)
備註:【說明】
[2022-11-03] 捷運先導公車目的在培養規劃中捷運路廊之先期運量,以利後續捷運建設之推動,增加民眾搭乘意願。截至2022年8月底,三鶯線、萬大樹林線、藍海2線等3條捷運先導公車上線服務,至2022年7月底止,總計服務5,704萬餘人次。
專業團體評析:是正確的方向、但失敗的執行,缺乏宣傳跟鼓勵使用的誘因。所以即使概念正確也需要大力宣導,並從失敗的經驗上尋找調整做法、規範,才真正有利於大眾運輸的可能。
資料來源:侯友宜YouTube頻道(2018-08-02)
備註:
【說明】
[2018-01-31] 想坐公車可是沒有直捷的路線可搭,想建議政府或公車業者新開一條路線程序複雜又曠日廢時,該怎麼辦呢?新北市交通局為了讓民眾可以簡單方便表達對新闢公車路線的需求,特別與新北市公車公會合作開發「跳蛙公車App」。民眾可以透過App自己規劃路線,輸入要去的地方及希望幾點到,之後只要募集到一定人數(20人),路線就會在20天內開出來。
【背景】
[2022-06-27] 據《聯合報》報導,跳蛙公車現有57條路線,2022年有142條路線申請,預繳費用確認時卻僅12條通過,開通率只有8%。被放鳥的路線多達92%、130條。對偏鄉來說,要湊滿20人到同一個目的地,難度非常高。
專業團體評析:目前這些都僅在規劃階段,且原來三環三線建設運量不如目標,機捷目前則被不同候選人規劃要納入通勤大眾運輸票價路網系列,或許軟體執行比工程興建更為重要。
資料來源:侯友宜2018選舉政見DM(2018)
備註:
【背景】
[編按] 前新北市長朱立倫2010參選期間喊出三環三線,含環狀線、萬大─中和─樹林線、機場線、三鶯線、淡海輕軌、安坑輕軌、汐止民生線。
[編按]「三環三線+三線」即侯友宜提出的三環六線,新加五股泰山輕軌、八里輕軌(連結淡水漁人碼頭、八里)、深坑輕軌(連結深坑、北市)。
[2018-08-30] 三環三線2018年底完成56%實線。
【背景】
1. 整體
[2022-08-17] 三環六線在2030年能夠完成139公里、121座車站。
2. 新北環狀線:
[2020-01-31] 已在2020年正式營運。
3. 萬大中和線:
[2022-10-21] 位於土城、中和交界的金城機廠,施工已超越原先進度達52%;萬大中和線預計2025年完工,樹林線2028年完工。
4. 三鶯線:
[2022-10-17]捷運三鶯線進度達68%。
5. 汐民線:
[2022-03-15] 捷運汐東線綜合規劃報告獲交通部審查通過。
6. 輕軌系統:
[2020-07-05] 五股泰山輕軌可行性研究在2020年3月獲交通部審查通過。
[2020-11-15] 淡海輕軌第一期藍海線正式對外營運。
[2022-08-31] 安坑輕軌整體進度達9成 年底通車計畫不變。
專業團體評析:停車格若有電動車優先政策才是減碳,且廣設停車格若僅是便利私有運具,對整體減碳不利;也要有現有停車格需求評估,若增設在大眾運輸節點,提供立體停車格,才有協力大眾運輸發展的意義,所以需要確認政策細節。
資料來源:林佳龍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目標具體而可行,若可加強,公共停車場應該可以拉更高比例,去補民間的不足。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目前公共停車場(公有及私有)扣除臨時路外停車場之停車格為90,627格,2030年充電樁目標為5%,即4,500格,依照經濟部2030年中度發展情境公共充電需求車樁比為15,可對67,500輛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
專業團體評析:均為具體可行之政策,同時對新集合住宅規範是正確的,要注意拿什麼獎勵來談規範,若僅是容積獎勵,那效益可能有限。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自2022年3月1日起,集合住宅類新建建物需100%預留電動車充電設備,至2030年累計約設置22萬電動車充電設備,預計減少碳排放量257,400公噸。
.另非住宅用途之建築物則分階段自2025年起按停車數量之5%留設電動車充電設備2030年提升至10%、2040年提升至20%、2050年提升至30%。結合社區改造補助,社區設置電動汽車公共線槽,依社區規模最高補助10~30萬元。
專業團體評析:具體可行,若推廣有效,每年300場次可倍增,加速處理既有建築。另既有建築相關規範法規如有瓶頸,也應該就溝通後試圖突破。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新北市政府為既有公寓大廈(有成立管委會及未成立管委會)研訂既有公寓大廈增設電動車充電設備指引及宣傳摺頁已上網公告,供民眾下載參辦。
.本府為鼓勵社區設置電動車充電設施以推廣低碳交通,每年度辦理充電設備及法令宣導說明會,預計約有200個社區參與,並提供電話提供諮詢服務及至社區現場輔導作業。另年度公寓優良大廈評選作業已納入設置充電設備等節電環保效能納入評分加分項目,以加強宣導政策推廣,每年約有100處社區參加。故每年度共計可推廣300個社區,至2030年預計可推廣達2,400個社區。
針對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草案,工務局已提出有關公寓大廈增設充電設備相關條文(第12條及第58條)給予既有社區設置充電樁相關法令支持,以利社區推廣設置作業。
專業團體評析:若僅為增加機車格,對於期待將人轉為捷運族是不利的;因為便利了私有運具,在低油價時代很難有交通移轉的功能。但若增加在大眾運輸節點的停車格,就可能誘導讓私有運具成為整個運輸過程的最後一哩路,增加捷運運能。不過整體來說,增加機車格沒有輔以收費機制、區位選擇、電動機車優先等政策,都不是綠運輸的好事。
資料來源:侯友宜Facebook專頁(2018-10-26)
備註:
【背景】
[2019-11-20] 新北市交通局極力爭取前瞻計畫,要在4年內增加3,579個機車格位,盼緩解機車族停車需求。(編按:2019年狀況)交通局統計全市路外停車場的機車停車格有51,796格,路邊機車停車格277,206格,加上建築物附設機車停車格207,514格,全市總計有536,516格機車停車格。
【案例】
[2022-08-13] 捷運海山站的新北高工地下停車場在2021年正式開工。未來可提供271輛汽車、733輛機車停車位,預留其中20%預留予電動車。
專業團體評析:若僅是智慧停車系統,在牌照辨識、車位評估僅是第一層,若有全市規劃的智慧停車與調度,才是更進步的作為。與減碳關係較為間接。
資料來源:侯友宜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正確的政策,雖然都更執行不易,但若有成功都更的案例,都值得推動人行空間加大的方向。
資料來源:侯友宜YouTube頻道(2018-09-03)
備註:
【案例】
[2019-08-28] 新北環狀線的人行道復原改善工程,進行全面改善優化。全長共22.5公里,將在2019年底通車前完成。
桃園市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設定分年目標及整體方向,是清楚的政策。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初期以打通騎樓與標線行人行道設置,先提供簡易的通行空間降低民怨阻力,養成行走習慣後再編列經費建構實體人行道。
專業團體評析:免費政策多為提升習慣的可能,但免費政策不可能持久,必須要有更長期的配套才是完整的政策。
資料來源:張善政競選辦公室及《報導者》整理(2022)
備註:【說明】
「現行」桃園YouBike的收費制度為前30分鐘免費,搭配「幸福里程」的優惠下,市民騎YouBike享有:
.每天1次:「1小時」免費騎乘,平日通勤與假日休憩更便利!
.其他次數:仍然享有「前30分鐘免費」的優惠。
.騎乘30分鐘等同5公里,此一優惠等同市民每日可免費騎YouBike 10公里!
專業團體評析:增建自行車道是正確的,但此項政策僅有旅遊景點的自行車道,對於通勤改善的減碳沒有幫助,最後變成觀光客用私有運具到景點騎單車,只有健身沒有減碳,故從綠運輸觀點不支持此項政策。
資料來源:張善政競選辦公室及《報導者》整理(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且從需求評估著手,並重視連續性,都應該是重要的方向。唯也可能是因為有建設才創造更多需求,可滾動式修正優先順序。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將自行車路網做檢視是非常好的政策,但應該也放在通勤自行車路網,而非以旅行的自行車路網為主。現況下要達成減碳首要處理的是通勤時願意以自行車替代原有運具,若只是旅行的路網可能替代功能不足,只是周末或夜間使用,甚為可惜。
資料來源:《報導者》整理後經鄭運鵬競選辦公室確認(2022)
專業團體評析:這跟綠運輸無關,只有非常間接地提升安全讓用路人環境變較好,且強力處罰是中央法規層次。
資料來源:《報導者》整理後經鄭寶清競選辦公室確認(2022)
專業團體評析:增建自行車道是正確的,但此項政策為環繞景點的自行車道,對於通勤改善的減碳沒有幫助,若有連結大眾運輸節點,讓觀光客不是用私有運具到景點騎單車,可能才有減碳效果。故從綠運輸觀點對此政策持保留態度。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更新公共自行車系統有必要,並非獨厚單一系統,而是從使用者經驗出發,做更新與新站點鋪設。但桃園需要更多有善自行車的通勤路網,縱使電輔車要上路,也需要有良好的騎乘環境。
資料來源:《報導者》整理後經鄭運鵬競選辦公室確認(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也應該要廣設並處理無障礙人行空間。有提到行人空間應以安全為主題,是綠運輸的要件。
資料來源:《報導者》整理後經鄭寶清競選辦公室確認(2022)
專業團體評析:不太理解挑戰路線是指休閒路線之外較有挑戰性的休閒路線嗎?若是,此項與綠運輸無關。 因為一般通勤自行車到應該是配合既有道路,不見得要新闢。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目前自行車路線除休閒路線外,挑戰型路線容易因叉路多而騎錯路,有必要檢視桃園市內熱門挑戰路線,建構指示牌與導引路標,提升民眾騎乘意願。
專業團體評析:汰換應該全數就是電動公車,不知道為何沒有寫清楚?是否留有購買新式柴油公車的空間,若為政見就應該清楚宣示自己的立場與方向。
資料來源:張善政競選辦公室及《報導者》整理(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也應加強的方向,與人行道接軌也是安全提升的方法之一。但無障礙運輸與提升大眾運輸利用率相關性沒有這麼直接。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目前無障礙公車比率僅有50.36%,10多條路線為全線低底盤公車,相較市區公車路線數比例較低,除鼓勵業者積極申請公路總局購車補助外,市府也應編列預算進行補助提高無障礙公車比例,並積極審視搭乘者需求,擴大公車停靠區周邊的人行道布設,便利使用輪椅的民眾上下車。
專業團體評析:桃園捷運建構中,延續既有政策可行,但加速完工也要兼顧安全及品質;整體捷運路網建構有助於大眾運輸使用,現況下就可以提出相對公車路網的輔助政策,以銜接整體規劃。
資料來源:《報導者》整理後經鄭運鵬競選辦公室確認(2022)
專業團體評析:觀光熱區有接駁公車是好事,但必須有更強制的力氣將車流限制在熱區外,也要有停車空間搭配,否則公車與私有車一樣在狹小的觀光熱區移動,恐排擠更多行人及自行車之路權。
資料來源:張善政競選辦公室及《報導者》整理 (2022)
專業團體評析:候車空間改善重要,但既然要評估身心障礙者需求,也可就整體市民的需求做評估,如遮雨空間、停等區安全性等等。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就待改善缺失列管進行修繕維護,以及就站牌設置地點加以檢視是否安全、有無空間設置候車亭或簡易式座椅供候車時可供民眾休憩之用。對於常見違規佔用公車停靠區,造成公車停等困難、降低營運效率,也要加強違規取締。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也可能有效,整合綠色運輸是正確方向。但建議要找出1280未購買的原因,是否因為不夠多元?還是因為其他因素使得推動造成瓶頸?
資料來源:張善政競選辦公室及《報導者》整理 (2022)
備註:【說明】
1. 「1280月票」方案,有以下4大重點:
.「三合一」全都包:涵括台鐵、客運與機捷,全方位Cover通勤族!
.解決交通最後一哩路:跨縣市1280月票,市內幸福里程30公里!
.票證整合,一票到底:一張市民卡整合月票,促進民眾搭乘意願!
.「與其虧空鄭注資,不如事前善投資」:
2. 1280政策投資4大效益:緩解塞車、節能減碳、提升機捷用量、帶來人流商機!
專業團體評析:做研究分析是經費不多但卻對規劃有效的方式。除了分析外,建立大數據動態調整,將更有助規劃端的安排。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現有共享租賃,是企業端自行規劃租車使用範圍,所以地方政府廣設租車區有點不理解意義。換電站是對的,但僅設換電站卻沒有充電設備,這樣的主張非常特別,現有換電站也是廠商自己設置,此項政策有點意義不明,看起來是把公有土地主動招租而已,必須盤點現行換電站是否不足。
資料來源:張善政競選辦公室及《報導者》整理(2022)
專業團體評析:乘車無縫接軌,讓使用者有信心的預報系統,都有助於市民掌控時間規劃,是必要的軟體規劃,可行且有必要。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先黏貼公車路線乘車資訊QRcode方便民眾瞭解等車時間,並於桃園公車App提供民眾轉乘公車路線規劃、下車站牌無障礙資訊、公車乘載人數顯示、到站提醒、轉乘站點導航與時間預估,減少乘客等車時間。
專業團體評析:桃園機車停車格收費的極少,且有電動機車專用免費停車格,所以此政策必須要有普遍停車格收費,才有意義,否則獎勵誘因不大。
資料來源:張善政競選辦公室及《報導者》整理(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的政策,給較長程但缺乏其他系統的大眾運輸有使用的空間與機會。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乘客利用手機App就可以提出公車搭乘需求,公車業者與路線主管機關依照民眾提出的特定時間、地點,快速規劃並開通公車路線,挖掘潛在乘客需求,節省通勤時間。
專業團體評析:補助買電動機車,汰換較多是中央補助,但桃園確實是過去地方政府補最多的,所以維持此政策有意義。
補助汰換獎勵,長期都有,但事實上民眾更換率提升有限,或許提升補助是必要條件之一,只是若僅有補助而缺乏交通管理手段,也沒有加嚴燃油運具的規範,將無法突破困境,更像是殘補性獎勵,易淪為政策買票。(另有研究指出,對於電動化基礎設施、對於電動性能的疑慮等,都是是否汰換的原因之一。)
資料來源:張善政競選辦公室及《報導者》整理(2022)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也可能有效,整合綠色運輸是正確方向。但建議要找出1280未購買的原因,是否因為不夠多元?還是因為其他因素使得推動造成瓶頸?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除建構桃園市區內多元運具月票方案外,也將納入機場捷運,並與雙北市協調台鐵整合推展區域多元運具月票方案,回應不同目的需求搭乘,提升公共運具使用率。
專業團體評析:可行,YouBike 2.0也確實較多使用者喜歡,但預計設定多少站可設定目標。
資料來源:張善政競選辦公室及《報導者》整理 (2022)
備註:【說明】
尋找讓更多市民方便使用、最有效益的地點,儘速轉換至太陽能供電的YouBike2.0,深入社區擴大建置共享單車站,增加城市交通效率,市民無論是平日通勤或是假日觀光都更幸福、更便利!
專業團體評析:先從檢視出發,而不是盲目喊一個興建量,是較為正確的方向。期程上若有設定,會更清楚。
資料來源:賴香伶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觀光行的共享運具目前受限於使用區域,不見得這麼可行,所以服務範圍、共享汽機車停車系統,都必須拉在配套裡處理。不過本項政見有提及要在轉運站設置,是正確觀念。
資料來源:張善政競選辦公室及《報導者》整理 (2022)
台中市
專業團體評析:通過自治條例是具體的,但自治條例內容是規範共享業者還是推動共享事業?目前各縣市模糊的權利金概念都放在自治條例中,若無法說明清楚,將會使共享運具受到限制。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智慧停車系統各縣市均有建置,可行也具體。減少找車位時間也有助怠速減少。但長期需搭配停車費率調整、停車格縮減或強化運輸節點停車空間,成為大眾運輸推動的推力。
資料來源:蔡其昌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串聯公、民營停車場資訊,即時顯示剩餘停車格數量,導入導航功能,讓市民節省找車位時間。利用科技管理及大數據分析,能使市府對於停車管理、交通熱點、大眾運輸等有更精確掌握,有助建立更便捷、更低碳、更少空氣汙染的交通環境。
專業團體評析:概念正確,且從法規跟區域特性來思考,是該有的方向,但看不出具體作為。
資料來:蔡其昌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提升公共自行車服務是正確的,但也需要搭配安全的騎乘空間跟整體友善規劃。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方向正確,目標前進;新興開發區優先做是較為可行的方向,另外評估優先施做區也合理。可惜沒有具體目標數量。
資料來源:蔡其昌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台中市新興開發區優先做,強烈要求申請建照同時審核人行道規劃的設計圖,達到串聯、舒適、安全的基本標準。
.第二優先施作的區域:市民朋友喜歡散步的地點、公園附近的道路及爸媽帶著孩子上下課的地。
.當整條街廓,所有的朋友都很有意願期盼能優先設置或翻新人行道時,也會優先來施作。
專業團體評析:僅有宣傳過往改善與新闢成效,但未有未來4年的目標,看不到在人本交通的決心。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背景】
自2019年迄今已新闢人行道48.69公里、已改善人行道34.9公里,持續健全本市人行空間,以創造以人為本的優質生活環境。
專業團體評析:興建通勤型自行車道也是正確政策,但若可以有人車分道的建設,讓自行車專用道更加安全,將會是成功關鍵。這項政策是走在對的方向上,值得督促與期待。 不過本項政策包含自行車驛站,大多是給觀光自行車道使用;通勤自行車因為多是住家到辦公處所,停放空間有線,需要更多是立體停放的空間設計。
資料來源:盧秀燕Facebook專頁(2018-11-05)
備註:【案例】
[2019-04-17] 豐原潭子段鐵路高架化後,平面留下大片空間,把這片空間規劃成自行車道、人行道以及綠美化廣場。市府團隊努力爭取經費,地方中央聯手投入3.9億,將在2020年6月底完工。
[2020-06-11] 綠空鐵道南段已完工:增加0.75公頃綠地、雙十路新增5處庇護島、增加348格汽機車停車位、改善2.9公里人行徒步空間。
[2020-08-28] 文華高中站施工出入口留設1.5到1.8公尺的人行道空間,增加雙向行人行走空間。
專業團體評析:中央設定2030公車電動化完成,台中過去汰換速度確實慢,若可加強是好事,但須多確認電動化緩慢原因。另未設定時程有點可惜。
資料來源:蔡其昌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台中市大約有1,600輛公車,但是目前只有240輛電動公車,尤其近4年的汰換速度太慢,相較4年前只有增加90輛。
專業團體評析:補助汰換獎勵,長期都有,但事實上民眾更換率提升有限,或許提升補助是必要條件之一,只是若僅有補助而缺乏交通管理手段,也沒有加嚴燃油運具的規範,將無法突破困境,更像是殘補性獎勵,易淪為政策買票。(另有研究指出,對於電動化基礎設施、對於電動性能的疑慮等,都是是否汰換的原因之一。)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自2018年12月底至2022年5月底,台中市電動機車成長55,793輛,成長率245.8%。同時也積極提升機車定檢率,2020年機車定檢率達82.7%。
專業團體評析:目前清潔隊垃圾車、資源回收車多為公務車,中央政策是2030全面電動化,此目標可行,但也未設時程。
資料來源:蔡其昌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此項為概念式政見,無論汰換、推廣、打造有善環境都是正確政策,但看不到內容,無法評論是否可行。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為推動電動車,建置完全電動車輛環境,市府持續推動「電動汽機車充電站設置補助計畫」,提供符合資格之補助對象申請,以打造友善充換電環境,提升市民使用低汙染車輛之意願。
專業團體評析:僅為政見一項標題,沒有具體做法,難以判斷是否可行。
資料來源:台中市選舉委員會選舉公報(2018-11-05)
備註:【背景】
[2019-06-04] 2019年,台中市政府與中央編列了1.8億元經費,鼓勵民眾汰換老舊機車。
[2019-12-22] 2019年二行程機車淘汰率六都第一、定檢率更達80%,績效優異。
[2021-05-10] 2021年,台中市電動機車為61,851輛(上任前23,000輛),每年減碳量約18,741公噸。
[2021-05-10] 2021年機車充電站GoStation數量破300站。
[2022-02-18] 據台視報導,Gogoro建置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站(GoStation)至2021年底已累積至312站,超越台中市加油站數量311站,達成「由油轉電」里程碑。
[2022-02-18] 據台視報導,2021年12月底,台中市電動機車數已逾7萬輛,高居全國第2。
[2022-08-21] 市府也大力補助電動汽機車,鼓勵民眾汰換老舊機車,機車一般民眾加碼補助,補助金額為六都最高,台中市電動機車成長率達245.8%。
專業團體評析:廣設充電空間是對的,但應說明要以地方自治條例等法制化或獎助手段,將所謂「規範」更加具體。除了要求企業設置充電設備外,這跟擴大獎勵運具電動化並非直接關係。
資料來源:蔡其昌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廣設充電空間是對的,直接講清楚補助方式也很清楚。但私人在增設充電空間的困境不一定是在補助,對於制度、法規應該也要有調整的方向。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台中市2022年訂有「電動二輪車及汽車充電站設置補助計畫」鼓勵符合補助資格之對象申請設置,電動汽車DC直流充電站補助總設置經費49%,最高補助75萬元。
專業團體評析:電動車免牌照稅、燃料費是中央政策,現行免牌照稅延到2026年才開徵,燃料費將改成汽燃費,但現況也未有規劃。公有停車場、停車格免收費是有意義的,不過長期來說,管制私有運具仍應該被規劃。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2019年3月1日起,凡車牌上有註記「電動車」者,免申辦電動車證,立即享有免費停車優惠,車牌上無註記「電動車」者,向本府申請電動車輛停車證,即可憑停車證於公有停車場免費停車。另外也增設電動車停車格,截至2022年9月9日止,已完成設置585格電動車格。
專業團體評析:若僅是智慧停車系統,在牌照辨識、車位評估僅是第一層,若有全市規劃的智慧停車,才是更進步的作為。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車牌辨識系統不僅縮短駕駛取票等候的時間及票卡成本外,更可減少車輛排隊等候時所排放的廢氣,進而降低空氣汙染之情況。多元支付則可達零接觸、無紙化等效果,更貼近智慧綠能的停車環境。
專業團體評析:方向正確,回報至台中智慧停車系統後,如何優化使用者使用的方式,可參考其他縣市。但這不是困難的事,其他直轄市都已經就位,過去4年沒有完成甚為可惜。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可減少車輛繞行時間,亦降低民眾因等待車位時違規停車行為、交通事故發生,經實測,藉由地磁即時資訊共享,可節省約46%尋找車位之時間。
專業團體評析:整合停車系統是好事,減少找車位時間也有助怠速減少。但長期需搭配停車費率調整、停車格縮減或強化運輸節點停車空間,成為大眾運輸推動的推力。另外,4年任期內竟然沒有做完整,多元支付跟公私有停車場整合緩慢,顯然積極性不夠。
資料來源:盧秀燕Facebook專頁(2018-11-05)
備註:【背景】
[2020-11-22]台中交通網App改版上線,整合台中市智慧停車雲端系統,讓使用者可透過App查詢台中路邊9,500車格並導航至空位停車格。
專業團體評析:已有捷運系統的城市擴編,只要成本/效益評估下來合理,確實可執行。但捷運經費涉及大量中央配合,執政黨縣市首長確實在動工、核定上有優勢,但不應該是無止盡擴張,同樣的經費若投入其他大眾運輸系統,或許可創造更佳的效益。
資料來源:蔡其昌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中央設定2030公車電動化完成,這項政見並沒有設定長遠期程,且台中過去汰換速度確實慢,應先確定過去汰換緩慢的原因,否則目標難以達成。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鐵路高架化是大多是為了服務平面道路的完整,但因為高架化的專用道限縮了鐵道擴增容量的空間,再加上高架化要徵收土地與工程費用,多是大量經費但效益欠佳的建設,甚至鼓勵私有運具空間,對大眾運輸發展是不利的。
資料來源:蔡其昌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提升運量跟建構路網都對,但本項政策並沒有新內容,無論是票價優惠或敬老愛心卡,若沒有細節更動,都是現有政策維持,沒有看見新的機會。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提升運量跟建構路網都對,但本項政策並沒有新內容,無論是票價優惠或敬老愛心卡,若沒有細節更動,都是現有政策維持,沒有看見新的機會。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建設轉運中心會是大眾運輸發展重要的指標之一:轉運中心是路線、車種的交會處,除了硬體也需要清楚的指引、即時的軟體配件,讓民眾能便利使用,是可行且重要的。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大眾運輸路網銜接是提高運量的關鍵,台中過去有搭配捷運路線的公車試跑,到配合捷運站點的其他路線轉乘,能夠有先期規劃是重要的。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小黃公車或DRTS是運量不大但有需求的路線,非常關鍵的大眾運輸搭配,服務增量完善路網是重要的,可行且不太花錢。
資料來源:盧秀燕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此項政策為延續性政策,但10公里免費政策對於整體運量提升有限,且一直免費對於大眾運輸系統的營運也並非解方,台中整體大眾運輸量仍然比北三都來得差。所以要有其餘突破性想像,才有助於延續。
資料來源:盧秀燕Facebook專頁(2018-11-05)
備註:【背景】
「雙十公車」優惠政策:
[2022-08-09] 2018年共有6條幹線公車路線參與,串聯鐵路、捷運、國道客運及重要交通轉運節點。
[2022-08-09] 其中700路崇德幹線,運量從3萬人次提升至2018年6萬人次。
專業團體評析:盧市府的捷運加快政策在過去4年備受質疑,但確實在任內承先啟後啟動了捷運路網;只是此項政策劃太多大餅,缺乏捷運的益本比評估,對於大眾運輸系統固然有提升,但同樣的成本可能可以做更多。
資料來源:盧秀燕Facebook專頁(2018-11-05)
備註:【案例】
1. 綠線:
[2020-07-02] 綠線2020年底通車之外,市府向交通部提交延伸計畫,北到大坑、南到彰化,經交通部審查「有條件通過」,修改後再送行政院審查。
[2021-04-25]2021年4月,台中捷運綠線正式通車。
2. 藍線:
.目前規劃捷運藍線全長24.8公里,規劃西起台中港,沿台灣大道串聯沙鹿火車站、市政府、台中火車站,東至臺糖生態園區,沿途經過各大醫院、學校、觀光景點、政經中心,並與捷運綠線交會形成十字路網,全線規劃高架車站8座、地下車站12座,共設有20座車站以及1座機廠。
.捷運藍線可行性研究於2018年10月3日奉行政院核定,市府即依其基礎啟動綜合規劃作業,綜合規劃作業攸關捷運興建成果,包括整體路線方案檢討、車站規劃、工程技術標準、用地取得、土地開發環境影響及都市計畫等,目前已完成綜合規劃報告書,並已於2021年5月11日提報中央審議,捷運藍線環境影響說明書已於6月16日通過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同時綜合規劃報告於5月提報交通部審查中。
[2022-11-02] 台中捷運藍線綜合規劃在交通部審查未獲通過,審查委員會要求檢討及補件。
3. 橘線:
[2021-04-09]橘線規劃起點設於台中國際機場,行經大雅市區、水湳經貿園區、一中商圈、台中車站、中興大學、台中軟體園區等地點,終點設於霧峰省議會附近,路線全長29.2公里,規劃高架車站15座、地下車站11座,共設有26座車站。
.可行性研究於2021年4月9日提報交通部審查後,已依據審查意見於2021年8月提送修正報告,交通部接續於2021年11月辦理現地勘查,並於2021年12月召開初審會議。市府已依初審會議意見完成報告修正,並於2022年4月1日再提報交通部續審,市府會配合中央審查程序並積極爭取可行性研究儘速核定。
台南市
專業團體評析:廣設充電空間是對的,但私人在增設充電空間的困境需要釐清,補助、制度、法規都可能是造成困境的原因,執政4年應該要有評估再宣布政策。
資料來源:黃偉哲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廣設充電裝置是對的,看此政見是規範新建建築才能有預留的假設,與中央政策方向一致,但預留是否有獎勵或不預留要有懲罰,建議應該講清楚,不要只是給容積獎勵而已。
資料來源:黃偉哲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說明】
台南在《低碳城市自治條例》中,規範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應預留電動汽(機)車充電相關設備及空間。
專業團體評析:觀光熱區外圍設置停車場可行,但若沒有好的接駁系統,不見得會有疏通區內效果。好的停車區位應該與大眾運輸系統站點連接。長遠來說,觀光熱點更應該處理的會是大眾運輸,而非私有運具停車而已。
資料來源:謝龍介Facebook專頁(2022-03-22)
專業團體評析:增設停車格,可能使更多車輛上街,但倘若是在轉運空間周遭,並且有無車區概念設置、輔以拉高收費的機制,不見得是壞事,讓有需求的人可以快速找車位,但也不只是鼓勵開車而已。
台南停車系統有以大數據進後台,並有預測未來車位可能的機制,對於停車管理是創新,倘若能將數據做更細部的分析,最終導回大眾運輸發展,將會有更多可能。
資料來源:黃偉哲Facebook專頁(2017-06-11)
備註:
【說明】
1. 都市停車問題最令人困擾的是停車位難尋,以致於並排或路口違規停車隨處可見,經常導致車禍意外發生。工程面向為獎勵民間興建智慧型停車場,並配合開發智慧停車預約App。智慧型停車場之闢建,可透過民間參與BOT或BOO等方式進行。為增進社區民眾支持,訂定社區居民優惠與回饋方案。
2. 因應市民使用行動載具的普遍性,先進停車資訊服務「台南智慧停車新平台Plus+」之應用,有其必要性與方便性。整合「智慧停車管理系統」與「公共出租綠能運具雲端平台」,停車資訊導引、查詢系統及查詢週邊公共出租綠能運具的出租地點,即時顯示現況資料,隨時更新內容,方便開車民眾尋找停車位,提升周轉率,降低尋找車位的時間,避免亂繞造成道路壅塞,環保又節能。持續即時更新、市民使用方便性、市民日常使用廣泛推廣、觀光客旅遊使用行銷推廣,為首要目標。
3. 除了停車供給與資訊應用外,在降低停車需求與提高停車周轉率方面,提出「多元運具多元停車空間、停車彈性管理」政策,推行分區停車訂價、路外路邊差別訂價、長時間停車高費率、限時停車、調整收費型態、多元車種多元管理等策略,以提高停車周轉率,為有停車需求之車主創造最大可能之停車機會。
【案例】
[2022-07-27]「台南市第一期智慧路邊停車計費系統BOT案」於2018年6月簽約,2,000席智慧停車格位,在2020年6月全部上線,平均車格使用率增加38.44%,平均車位周轉率提升22.6%。
[2022-06-06] 2022年6月,台南第一座前瞻立體停車場即將啟用。預計2022年還有2座完工,未來兩年再多6座。停車場有102格汽車停車格。包含2個婦幼車位、3個無障礙車位、9個綠能充電車位、88個一般停車位以及40個機車停車格,而且採取辨識車牌智慧收費方式。
[2022-07-27] 第二期智慧路邊停車BOT案:規劃於台南市政中心、高鐵台南站與新興重劃區再建置2,000席智慧停車格位,其中60座計費柱還提供充電功能,預計2023年4月上線。
專業團體評析:方向正確,但完善路網、補貼票價、增加班次都涉及經費與補助,可能需要更細緻的規劃才看得岀是否可行。
資料來源:謝龍介Facebook專頁(2022-09-14)
專業團體評析:2030年公車電動化是中央政策,且不只應該不補助公車業者買柴油車,更應該有所限制。
資料來源:黃偉哲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觀光熱區有接駁公車是好事,但必須有更強制的力氣將車流限制在熱區外,否則公車與私有車一樣在狹小的觀光熱區移動,恐排擠更多行人及自行車之路權。
資料來源:謝龍介Facebook專頁(2022-03-22)
專業團體評析:台南是否合適捷運系統,需要更多評估,但本項政見為做綜合規劃跟可行性研究完成,所以屬於可行的範疇。
資料來源:黃偉哲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整合使用者習慣的系統,會提升使用效率有其道理,但若只是意氣之爭,沒有處理好T-Bike車輛與系統,也將是另一種破壞。
資料來源:謝龍介Facebook專頁(2022-09-01)
專業團體評析:基本上是跳票啦,現有訊息是:2022年9月提報中央,要再審綜合規劃大約2~3年,核定後施工8年,最快是2032年通車,顯然跟之前的政見有具體時程落差。 但也很清楚,捷運就是一個曠日廢時,長期規劃與處理土地問題後,才可以有的建設,再加上效益難以評估,目前台灣僅有大台北捷運系統可盈虧自負,所以除了蓋捷運,綠運輸還有更多可在短期內有效、引導獎勵大眾運輸可能的方法。
資料來源:黃偉哲Facebook專頁(2018-01-01)
備註:
【說明】
[2018-01-01]
.其中優先路線與第一期藍線(大橋站─大同路)預計於2020年動工, 2025年完工,我欣然期待首期建設完成之日到來。
.然而就市府原規劃的二期路網,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二期藍線應延伸至新豐區,行經台39線高鐵橋下路段則可將部分橘線納入接連到高鐵站,透過藍線東延段納入部分橘線的規畫,可將台南的先進運輸「提早高鐵化」,讓府城區與新豐區近120萬市民,以及透過高鐵來台南旅遊的遊客,可以共同受惠於先進運輸的便利。簡言之,設計的變更能有效地避免虧損減少財政負擔,更能擴大服務範圍,讓搭乘高鐵的民眾快速進到南關線與東區、永康區與返回、進入市區。
【背景】
[2022-10-25]第一期藍線:2022年9月進入綜合規劃作業階段,規劃11站,路線長8.39公里,預計最快2023年通車。
[2022-06-28]第二期藍線:2022年6月審議通過,預計今年可完成可行性研究成果。捷運藍線延伸線銜接第一期藍線終點,西起仁德轉運站,沿182市道往東至歸仁及關廟,支線則沿台39至高鐵台南站與沙崙綠能科學園區。路線長度共14.99公里,沿線設置15座車站。
專業團體評析:方向正確,但不瞭解實際內涵與做法。
資料來源:謝龍介Facebook專頁(2022-09-01)
專業團體評析:正確政策,但這4年處理緩慢,進度不如其他縣市,長久的2030公車全面電動化也必須執行。
資料來源:黃偉哲Facebook專頁(2017-06-04)
備註:【案例】
[2022-01-20] 傳統路線全新體驗,最繁忙的市區路線,用最先進的電動公車,市區5路公車,全面電動化!5路公車是黃金路線,從永康桂田酒店出發,行經鹽行、奇美醫院、成大醫院、火車站、民族路赤崁樓、西門路新天地、健康路家齊南商、大同路二空機場、奇美博物館。平日往返85班次。
專業團體評析:是正確的方向、但失敗的執行,缺乏宣傳跟鼓勵使用的誘因。所以即使概念正確也需要大力宣導,並從失敗的經驗上尋找調整做法、規範,才真正有利於大眾運輸的可能。
資料來源:黃偉哲Facebook專頁(2019-01-28)
備註:
【說明】
[2019-01-29] 台南市政府介紹,偏遠地區資源較少,若沒有提供完善的公共運輸,將造成地區居民就學、就業、就醫等困難,不利於城鄉均衡發展。「小黃公車」是計程車外觀,但除了公車原本固定路線、站牌及班表外,更提供預約方式的彈性運輸服務,以符合當地民眾需求。
[2022-07-23] 小黃公車收費比照公車,同享基本里程8公里免費、轉乘優惠等折扣,如使用市民卡敬老卡、愛心卡亦享免費搭乘。可謂付公車的票價、享受計程車的服務。 台南市公共運輸處處長吳俁之表示,預約式站牌比照一般小黃公車的預約規則,只要2人以上共乘,在搭車前1日下午5點前,致電或使用大台南公車App預約即可預約叫車服務,站牌周邊1公里內可到府接送,服務時間為每日早上6點到晚上10點。
【背景】
[2019-01-29] 台南市政府交通局與台一大車隊合作大台南「小黃公車」上線,優先通行白河、玉井地區5條路線,未來再視需求擴大服務範圍。
[2021-09-07] 小黃公車即時動態資訊上線,台南民眾可利用大台南公車的網頁、App查詢小黃公車即時動態、車上空位、線上預約等3大功能,沿線智慧站牌也能同步更新,或直接打電話查詢。
[2022-07-23] 台南市政府指出,小黃公車已開闢20條路線,路線涵蓋14個行政區,包括白河、玉井、楠西、官田、大內、南化、左鎮、關廟、龍崎、北門、學甲、將軍、七股及佳里等區,主要服務聚落密度分散、公共運輸需求分散或原有支線公車運量小於每班次3人以下的地區。搭乘人次累積超過65,000人。
專業團體評析:與中央政策接軌,且與中央補助有關,沒有加快。
資料來源:黃偉哲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補助汰換獎勵,長期都有,但事實上民眾更換率提升有限,或許提升補助是必要條件之一,只是若僅有補助而缺乏交通管理手段,也沒有加嚴燃油運具的規範,將無法突破困境,更像是殘補性獎勵,易淪為政策買票。(另有研究指出,對於電動化基礎設施、對於電動性能的疑慮等,都是是否汰換的原因之一。)
資料來源:黃偉哲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加速淘汰二行程機車是普遍減碳、減空汙政策,但現有汰換成功數字跟二行程使用年限也有關,所以需要更多檢視,是否為補助創造汰換成效。若使用年限持續上升,應該設定具體期程,將現有二行程淘汰更加全面。 另台南共享機車發展數量慢,也應研究現有問題後來推動。
資料來源:黃偉哲Facebook專頁(2017-06-04)
備註:【背景】
[2020-07-01] GoShare與宏佳騰機車投入台南市共享電動機車市場。
[2020-01-06] 淘汰二行程機車:自2012年至2020年,台南市已汰換約37萬輛二行程機車。
[2022-03-17] 台南市環保局統計,2019年老舊機車442,456輛,2020年底減為319,622輛,2年淘汰122,834輛;2021年底電動機車50,790輛,較2017年6,946輛成長7.3倍。
[2019-06-10] 行政院環保署公告修正「淘汰老舊大型柴油車補助辦法」,將淘汰一二期大型柴油車才有補助的規定,放寬為淘汰三期大型柴油車也有補助;此外調修燃油控制系統或加裝空氣汙染防制設備也各有補助。台南市環保局長林淵淙鼓勵車主可依各自需求,盡早規劃申請補助。林淵淙指出,柴油車每年約排放936公噸PM2.5,佔全市PM2.5汙染來源的17%,其中大型柴油車就佔了約75%。環保局將全力配合受理、審查補助案件及撥款作業。統計顯示,環保局配合環保署柴油車補助政策,2017~2018年共獲環保署補助逾3億元,執行率95%已逼近3億元。
[2022-10-10] 市長黃偉哲表示,2050淨零碳排為重要目標,近年來南市電動機車充電、換電站日益方便,目前全市有594個充電站、369處換電站,市區每座換電站距離平均低於350公尺。全市電動機車5.4萬輛,較2017年成長6.8倍,為六都第一。使用電動機車享停車半價、免燃料稅、免排氣檢驗、低噪音、低失竊等優勢。
高雄市
專業團體評析:劃設空品區確實在汙染管制上有其必要性,但此項政策其實現任就可以執行,在台灣也並非獨創的領頭羊,有必要加快制訂相關管理辦法。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轉乘免費政策多為提升習慣的可能,但免費政策不可能持久,必須要有更長期的配套才是完整的政策。
資料來源:柯志恩競選網站(2022)
專業團體評析:在捷運、輕軌上都有建設端的進展,BRT似乎沒有建設,但其餘公車系統也都有進化。 高雄的大眾運輸系統多元、相對完備,不過大眾運輸系統在高雄的使用率仍然低,或許不是建設端的問題,而是使用者習慣的移轉,需要更多管理政策進場,包含對私有運具的管理,人性化的大眾運輸,可能得思考除了建設之外的誘因。
資料來源:陳其邁2018年競選網站(2018-11-07)
備註:
【背景】
1. 捷運(MRT):捷運各線狀況
[2022-08-08]紅線(岡山路竹延伸線):1階施工進度81.92%(至2022/7/31)、2A階段2022年1月動土,預計2027年完工通車,2B於2022年7月通過環評
.黃線(都會線):
[2022-08-08] 黃線環評已通過,綜規2022年3月行政院核定通過,預計2022年底動工,2028年底通車。
[2022-10-31] 黃線機廠統包工程動土典禮舉行。
.紫線(學園線):
[2022-09-13] 高雄市捷運局表示交通部已同意補助高雄捷運紫線可行性研究經費,規劃從捷運紅線左營站沿途行經高雄大學、高科大等多校後,止於佛陀紀念館,預計2023年底前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小港林園線:
[2022-08-08] 可行性報告綜規於2022年6月通過交通部審查與環評,預計2022年底動工,2030年完工通車。
2. 輕軌(BRT):
[2022-08-08] 第一階段(C1-C14、C32-C37):目前營運中(2020年大南環段通車)
[2022-08-08] 第二階段(C20-C24)美術館路段(C20-C24)施作軌道及車站主體工程預計8月底完成,進度超前60%,2022年10月將完工通車
[2022-08-08] 第二階段(C24-C32):2023年底全線通車
[2022-10-05] C20-C24段10/5試營運通車;高雄市捷運局表示,C24愛河之心站至C32凱旋公園站的大順路段預計2023年底通車營運,全線完工。
3. 公車式小黃:
[2022-08-08] 「公車式小黃服務」深入偏鄉服務當地民眾,涵蓋33個行政區,提供當地公共運輸涵蓋率,路線數達61條占全國第一。
[2022-07-21]2022年1月,啟動「公車式小黃2.0-幸福共享美濃GO」計畫,彈性預約服務,支持偏鄉運輸。
4. 公車:
[2022-08-08]推動層級式公車(增設快線公車10條、幹線公車20條、一般公車107條、長途公車30條、觀光公車3條)。
.電動公車有130輛,佔11.3%。
5. 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交通行動服務計畫:
[2022-03-16]整合本市公共運具及共享運具,提供簡單、無縫的個人化旅運服務(MeN Go),並以單一方式完成旅次費用的支付。
.目前MeN Go有4種月票和學生7日週票,未來提供QR Code功能和發行旅遊時數票。
專業團體評析:捷運黃線直到選前一個月才正式動工,算是完成宣示性政見,但整體路網是否要一樣處理更多地下化,則有待商榷。高雄已經有豐沛的運輸路網,但整體大眾運輸量仍然拉不起來,顯然除了硬體外,更要有多元的軟性政策輔助,讓大眾運輸運量可以提升。
資料來源:陳其邁2018年競選網站(2018-11-07)
備註:【背景】
捷運各線狀況:
.黃線(都會線):
[2022-08-08] 黃線環評已通過,綜規2022年3月行政院核定通過,預計2022年底動工,2028年底通車。
[2022-10-31] 黃線機廠統包工程動土典禮舉行。
.紅線(岡山路竹延伸線):1階施工進度81.92%(至7/31)、2A階段2022年1月動土,預計2027年完工通車,2B於2022年7月通過環評。
.小港林園線(編按:即林園延伸線):
[2022-08-08] 可行性報告綜規於2022年6月通過交通部審查與環評,預計2022年底動工,2030年完工通車。
專業團體評析:執行得完整,優先處理公有設施可管理範疇內的運具電動化,是帶動減碳的契機。
資料來源:陳其邁2018年競選網站(2018-11-07)
備註:
【案例】
1. 電動觀光公車:
[2019-08-05]「綠1」公車:2019年7月起營運,來往商圈景點。
[2022-05-01] Model T「24區間車」:今年3月營運,來往高鐵左營站至義享天地。
[2022-06-24] 其他電動公車路線:黃1、黃2,以及50、52、53、73、81、88、紅21、紅22、紅52、紅57、橘8、橘10、橘16。
2. 電動觀光船:
[2020-12-17]「旗福二號」在2019年1月營運。(「旗福一號」停航中).愛河太陽能船目前營運中。
[2018-9-13] 2018年9月,高市輪船公司與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合作「智慧無人駕駛船」研發計畫,將把愛之船改造升級為智慧型無人載具。
專業團體評析:建構智慧站牌可行,可設定全數完成的期程;另智慧站牌設置可增加可預測性與準確性,但候車空間若同時改善遮陽或遮雨,都有助人本運輸。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關注到船運電動化對於減碳也有幫助,且因為量小所以可以加速進行,更帶動整體市府管轄範疇內的運具電動化,有示範效果。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智慧卡做為整合的意義,在於運輸資料彙整可做為調整各式運具調度,理解使用者習慣的關鍵,若能整合成功有其必要。但關鍵在於若僅能在高雄使用,單獨系統對於使用者來說還得另外用一個卡或者是App,要加強使用者端的宣傳與便捷開發,否則擔心叫好不叫座。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備註:
【說明】
未來目標將深化與觀光旅遊合作拓展MeNGo 服務,提供多元食宿遊購及跨縣市整合,成為全台單一交通行動服務平台,提供多元創新服務。
專業團體評析:產業推動不易,且台灣生產大車技術並不突出,需要更多研發端介入才可行,要打造基地同時有外銷能力才是關鍵。否則擔心會跟離岸風電國產化一樣,擁有部分技術,但卻無法外銷。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搭配生產基地,創造試驗空間是有意義的,但是否能帶動智慧電動公車則有所懷疑。現有國際電動車市場,台灣角色有限,如何在公車市場異軍突起,還需要技術提升。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高雄黃線正在興建中,安全比加速更為重要,完善捷運路網可能要靠搭配輕軌及其他大眾運輸運具,才能提升使用率,若只靠興建捷運系統,可能都緩不濟急。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任何暢通行人空間的政策,都是綠運輸不會後悔的投資。雖然看到具體成果較多都是哪裡有新的鋪設,但政見裡面細緻的舒適性、遮避設施都是正確方向,只是在既有成果中較少看見描述,應該好好梳理,創造優質行人空間的建設案例。
資料來源:陳其邁2018年競選網站(2018-11-07)
備註:
【背景】
[2022-08-08] 路平政策:2021年道路刨鋪面積286萬平方公尺,較2020年增加19.6%,2022年1~6月刨鋪面積133.7萬平方公尺。
[2022-08-12] 高雄市工務局長楊欽富強調,人行道改善面積在韓國瑜任內為39,000平方公尺,陳其邁任內達115,000平方公尺。
【案例】
[2021-04-04]2021年4月,中博高架橋拆除後,已完成實體人行道。
[2022-03-16]2022年3月,啟動左營大路環境改善工程。全長約3.5公里,以人本交通環境為指標,包括空中電箱落地及纜線下地、電桿拆除、設施退出人行空間、人行道鋪面重整、騎樓順平及AC鋪面翻新等。
[2022-10-03]2022年10月,在美術館路額外增設3.5公尺人行步道。
專業團體評析:使用Ubike2.0,讓使用者有習慣的系統,並非獨厚某家公司,但若有增加使用率,就是對的方向。另外興建通勤型自行車道也是正確政策,但若可以有人車分道的建設,讓自行車專用道更加安全,將是成功關鍵。這項政策完全走在對的方向上,值得督促與期待。
資料來源:陳其邁2018年競選網站 (2018-11-07)
備註:
【背景】
[2021-04-12] 共享運具:UBike2.0已有906個租賃站,已超過800萬人次使用,高雄市是全台唯一擁有公共自行車、共享電動自行車、共享電動機車、共享電動汽車的城市。
[2022-08-08] 自行車使用概況:高雄YouBike2.0自上任後站數共增加593站,已突破1,962萬使用人次,2022年7月底已累計啟用1,105站。
[2021-01-27] 通勤型自行車道長度現況:截至2021年,自行車道總長1,033公里。規劃有10條市區建議路線、8型路網。預計增設9公里長的車道,包括左營計畫約2公里、高雄計畫約4.2公里、鳳山計畫約3.1公里,總長1,042公里。
專業團體評析:增設自行車站與年運量作為目標都是正確的方向,但友善自行車除了車輛與站點增加外,友善通勤空間、安全的專用道也都是可努力的方向。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巡迴巴士與充電站增設都有意義,也是容易達成的政見,但目前換電站都是廠商負責,充電站除了有加油站的概念外,若能有智慧電網調節電力的設計就更好。但整體來說,都是對運具電動化的協助。
資料來源:陳其邁2018年競選網站(2018-11-07)
備註:
【背景】
1. 電動巡迴巴士:
[2022-03-04] 今年3月16日起,30輛「Model T電動巴士」行駛「24區」公車路線,來往左營高鐵至義享天地。
2. 廣設充電站:
[2021-07-28] 截至2021年7月,市內電動機車充電站共有136個。
專業團體評析:廣設充電樁有助於電動車運用,與智慧車電網也有助於電力調度,不過到2030年的2,000槍的數字可以更積極。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加速淘汰二行程機車是普遍減碳、減空汙政策,但現有汰換成功數字跟二行程使用年限也有關,所以需要更多檢視,是否為補助創造汰換成效。若使用年限持續上升,應該設定具體期程,將現有二行程淘汰更加全面。
資料來源:陳其邁2018年競選網站、陳其邁Facebook專頁(2018-11-07)
備註:
【說明】
1. [2018-11-07]到處跑的要升級:針對移動汙染源,首先擴大加碼補助對二行程機車、老舊柴油車之汰換為電動車,並扶助在地電動車產業,降低車輛成本。其次,提高高雄港岸電電使用率。要求中油及港務公司推動無岸電船舶使用低硫燃油。
2. 擴大補助加速汰換二行程機車
[2018-06-29]擴大補助加速辦理二行程機車汰換,並補助購置電動機車,扶助在地電動車產業,降低車輛成本。
.爭取中央補助其他高汙染源如大型車輛的汰換。高雄市政府已經連續兩年(2016、2017)都汰換8萬多台二行程機車,成效是六都最好。
【背景】
1. 汰換為電動車、二行程機車汰換現況:
[2022-04-01] 從2016年補助方案啟動後至2021年間已淘汰46萬輛老舊機車,其中二行程機車更淘汰285,173輛,淘汰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2. 綠色港口政策:
[2021-05-16]規定2019年起國際航線船舶全面使用低硫燃油。2020年起實施國際航線船舶應採用含硫量0.5%以下低硫燃油燃料,高雄港提前於2018年2月起依船舶噸位實施低硫燃油獎勵措施,並於2019年起實施國際航線船舶硫含量管制措施,進港船舶須使用低硫油品,航港局依據國際海事組織(IMO)「船舶使用低硫燃油查核程序」,執行船舶抽查作業,實施至今成效良好。
.推動船舶減速措施:高雄港2018年與環保署共同推動「船舶進出港減速補助計畫」。2018至2020年符合減速船舶約3萬多艘次,減碳量達20萬噸。
專業團體評析:與中央2030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接軌,現行電動車比例已超前其他縣市,可做為使用上的經驗分享。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補助汰換獎勵,長期都有,但事實上民眾更換率提升有限,或許提升補助是必要條件之一;若僅有補助而缺乏交通管理手段,也沒有加嚴燃油運具的規範,將無法突破困境,更像是殘補性獎勵,易淪為政策買票。(另有研究指出,對於電動化基礎設施、對於電動性能的疑慮等,都是是否汰換的原因之一。)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汰換二行程機車有意義,但單純以補助舊換新來說,可能需要其他政策,如加嚴汙染管制標準來配合。否則過去汰換量雖然數量多,但比例上仍有長足進步空間。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無人載具都是電動化設施,不過是否能做為大眾運輸使用仍有待檢核,所以試驗性質居高,不失為一種方式。但現況實驗居多,且還有賴於整體交通秩序維持,不是無人載具上路就可以創造優質空間。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
專業團體評析:管制物流業的排放標準,有一定意義,但為何特別挑四大超商與清運業?似乎高雄還有更多貨運業者可以管理,可同步加速管制車種及範圍。
資料來源:陳其邁競選辦公室(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