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即將在11月26日投票,今年選戰不但相對冷清,在藍綠白陣營相互攻擊的風波中,最應受討論的六大直轄市市長候選人政見都被淹沒了,許多六都選民可能到現在都還不了解各黨候選人提出了什麼政見,又該如何比較這些政見的差異與可行性。
《報導者》特別蒐集六都市長主要候選人針對「社會住宅」、「幼托政策」、「長照政策」、「綠色運輸」這4項焦點議題的完整政見,邀請OURs都市改革組織、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4個專業組織,分別就其長期關注的對應領域進行檢視與解讀,協助讀者深入了解六都市長候選人的政見重點。
本文為六都市長候選人政見檢視系列的導論,另有其他4篇政見檢視報導,歡迎讀者靜心閱讀,以做為投票前的重要參考。
根據中選會統計,今年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在直轄市(六都)選出新一屆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里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在13縣和3市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長和里長。其中,嘉義市市長選舉因候選人逝世,選舉日期延至2022年12月18日。)將選出11,023名公職人員。地方選舉的政見與民生息息相關,尤其擁有資源的六都市長候選人所提政見更受矚目,但電視政見會、選舉公報都只能呈現部分政見,選民必須耗費時間逐一查閱才能一窺全貌,即便蒐集了所有政見,如何分析、比較相關政見更是一大難題。
根據過去各項民調結果與學者專家分析,居住正義、少子化、高齡化、交通問題等4大領域,已是六都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六都市長主要候選人也都針對這4大領域提出了各項政見,應可做為選民在投票前的重要比較基礎。
聚焦六都市長候選人4面向、508項政見,邀請專業NGO分析解讀
《報導者》從這4個領域出發,邀請長期關心相關領域的OURs都市改革組織、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NGO(非政府組織)多次討論後,進一步再聚焦於「社會住宅」、「幼托政策」、「長照政策」、「綠色運輸」這4個面向,並且完整蒐集六都市長主要候選人的相關政見。
由於六都市長候選人高達30位,光是台北市就有12位候選人,我們只能針對達到一定門檻的主要候選人進行政見分析。根據過去選舉經驗,我們採取兩項標準:上一屆立法委員選舉政黨票得票超過3%的政黨所提名,或是各項民調支持度長期超過5%,符合其中一項即列入評析之列。
設定這兩項門檻的原因,首先是立委選舉政黨票超過3%是中選會政黨補助的門檻,以此標準來區別政黨提名候選人是否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此外,考量無黨籍參選人亦可能當選,例如2014年柯文哲就是以無黨籍當選台北市長,因此參考9月至10月中旬各項民調機構、媒體所發表,有效樣本數1,000以上,並清楚說明抽樣方式與抽樣誤差之民調(排除沒有抽樣的網路民調(沒有隨機抽樣的調查,不足以代表全部調查對象,再以此結果進行推論時,容易造成對結果的偏誤。))。
六都共有15位市長候選人符合上述兩項標準其中之一,分別是(依姓氏筆畫排序):
台北市:陳時中、黃珊珊、蔣萬安。
新北市:林佳龍、侯友宜。
桃園市:張善政、鄭運鵬、鄭寶清、賴香伶。
台中市:蔡其昌、盧秀燕。
台南市:黃偉哲、謝龍介。
高雄市:柯志恩、陳其邁。
《報導者》逐一聯繫上述15位候選人後,共有14位候選人提供「社會住宅」、「幼托政策」、「長照政策」、「綠色運輸」面向的政見內容,僅台南市長候選人謝龍介陣營未提供。考量公平原則,我們仍盡量蒐集謝龍介對於這4項政策的公開發言紀錄以納入評析範圍。
經過整理之後,此次NGO分析的所有政策包括:「社會住宅」107項新政見與19項舊政見(尋求連任者在第一個任期提出的政見與實踐內容整理後納入評析,作為與新政見的對照,並在圖卡中註明「上屆政見」。)、「幼托政策」104項新政見與46項舊政見、「長照政策」74項新政見與9項舊政見、「綠色運輸」125項新政見與24項舊政見。加總之後,四大面向共計508項政見。
《報導者》與4個合作NGO達成共識,將所有六都市長候選人的政見打散,不以個別候選人作為分類,而是以政策領域的關鍵面向重新編組,方便讀者以檢視、比較政見內容為優先。另外,我們也從兩方面進行分析:
1. 整體觀察六都市長候選人所提政見的趨勢,並提出數項值得選民注意的「政見比一比」指標;
2. 細部分析每一項政見的可行性。
另外,《報導者》也與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合作,將所有政見內容製成圖卡以方便選民逐條檢視,除了將政見檢視報導相關的圖卡置前以外,其餘政見則由北而南按照候選人號次先後排列,並附上候選人競選團隊提供的完整文字內容連結。
「社會住宅」、「幼托政策」、「長照政策」、「綠色運輸」四大面向的政見評析報導,請見:
★社會住宅篇:〈興建社宅已成共識,如何整合資源、永續營運是未來焦點〉
★幼教政策篇:〈加碼補助、延長托育皆難治本,六都應帶頭打造友善育兒環境〉
★長照政策篇:〈擴充量能拼創意、日照將成趨勢,看護移工政策卻幾乎繳白卷〉
★綠色運輸篇:〈淨零目標逼近,從汽機車、公車捷運規劃看六都減碳藍圖〉
NGO整體分析1:政見缺乏跨域整合概念
整體而言,4個NGO組織在評析過程中,不約而同看到六都市長候選人在這4個面向政見的共同盲點:「專注於提出各自轄區內的政見,缺乏跨域整合的概念」。
以國民黨為例,黨中央打出北北基桃4位市長候選人號次合起來剛好是「1126」,並組成「友善國安」連線,呼籲選民讓北北基桃四都全上打出全壘打,但仔細檢視政見卻發現,國民黨北北基桃市長候選人並沒有提出彼此合作的政見內容。不僅國民黨如此,民進黨、民眾黨等六都市長候選人也都有類似現象。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祕書長陳景寧舉例,新北市擁有比較好的空間與環境可以增設長照機構,台北市有比較多年輕上班族需要更多幼托機構,兩市應該可以針對這兩個議題共同合作,整合資源將預算發揮出「1+1大於2」的效益,但很可惜沒有看到具有跨域整合性質的政見,即使是同黨候選人也沒有類似的概念。
民進黨中央日前集結北北基桃4位市長候選人推出「1200首都交通月票」,將首都生活圈的大眾運輸工具納入其中,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認為,這項宣示就具有跨域整合的概念,但以六都市長候選人可以合作的面向來說,只有這一項比例實在太少。而這項跨域整合政策實際上是與現行台北捷運1280月票互別苗頭,在納入台鐵、客運後還低於現有的月票價格,是否合理也仍有深入討論的空間。
幼托政策的部分,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提出放寬生育獎勵金申請條件至北北基,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雖然本質仍是發錢撒幣的政見,但有試圖以跨區域整合看問題,還是值得被提起。
此處必須說明的是,4個NGO團體是針對「社會住宅」、「幼托政策」、「長照政策」、「綠色運輸」4個面向,認為六都市長候選人普遍缺乏區域整合概念,在這4個面向之外的政見則不在此次評析之列。
NGO整體分析2:補助加碼撒錢仍佔多數
綜觀六都15位市長候選人的政見內容,更明顯的整體趨勢是:喊出補助加碼的撒錢式政見仍占大宗。
因此在這次政見評析中,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簡稱全教總)建議將可行性分類中增設「政見可行但不推薦」,以彰顯專業NGO團體對於補助加碼式政見的重大疑慮,並獲得其他3個NGO的認同與採納。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說明,撒錢式政見只要有編列預算都可行,但其產生的後遺症卻很少被正視,站在長期關注教育政策的立場,例如尋求連任的台中市長候選人盧秀燕提出「提高育兒津貼、增加托育補助、就學費用再降低」大禮包,全教總對於這類短視卻很可能排擠其他預算、甚至債留子孫的政見採取反對態度,因此主張將「政見可行但不推薦」納入分類。
舉例來說,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提出「社宅租金全面調降10%,設籍台北市者租金補貼每月加碼1,500元」,OURs都市改革組織就在這項填寫「政見可行但不推薦」,並在評析中寫道「反對。目前真正補貼不夠的是所得分位較低的民眾,補貼的加碼與折扣的加碼都應該針對所得分位較低的民眾,而不是齊頭式提供優惠。」另外桃園市長候選人張善政提出「都更社宅可購買」,OURs都市改革組織明確表達:「強烈反對,社宅的核心定義就是只租不賣。」
再如長照政策部分,桃園市長候選人鄭寶清提出「提高全年敬老補助,敬老津貼1萬元」或是台南市長候選人謝龍介提出「3歲以前免費發放尿布,由市政府統一採購,里長發送」,陳景寧就認為,只發錢的政見不該被鼓勵,因此將此項政見分類為「政見可行但不推薦」。
NGO整體分析3:喊出興建社宅目標數,已成共識
在NGO團體眼中,此次六都市長候選人政見也有共同值得肯定之處。
以社會高度關切的居住正義而言,上屆地方大選仍存在「要不要蓋社會住宅」的爭議,此次已普遍提出「社會住宅要蓋多少?怎麼蓋?」的政見,顯示興辦社會住宅已是高度共識,而15位六都市長候選人更都提出了「興建社宅的目標數量」。
OURs都市改革組織祕書長彭揚凱指出,這是台灣城市治理一種全面性的進步,已經沒有市長候選人會質疑社會住宅的必要性,加速興辦社會住宅更已成為跨黨派的共識。
彭揚凱指出,興辦社宅會成為六都市長候選人的共同政見,另一層意義是房價上漲對年輕選票的衝擊,嗅覺敏銳的候選人不約而同提出具體政見,儼然已是青年政策的一環,對長期倡議居住正義的NGO而言,確實有看到一點成果。
台北市更是興辦社宅的一級戰區,陳時中提出4年要達到5.7萬戶、黃珊珊是5萬戶、蔣萬安是4.8萬戶,彭揚凱強調,這3位候選人能不能達成興辦社宅的目標數?以及有沒有具體計畫?關心社宅政策的選民可以再細看其政見內容,並參考OURs評析意見後做出判斷。
讓更多政見檢視與討論浮上水面
九合一大選即將進入尾聲之際,參與此次政見評析的4個NGO組織都認為,台灣社會需要更多對於候選人政見的認真檢視與討論。
侯俊良認為,當口水負面選戰滿天飛的同時,相信仍有關心政見的選民,因此花很多心力針對幼托政策逐一評析,提供給選民參考;陳景寧指出,選舉過程中需要更多政見的檢視與討論,就跟NGO長期做政策倡議一樣,一直說、一直說,直到被聽見為止,監督六都市長候選人只是開始。
彭揚凱強調,既然各項調查都顯示,六都選民很在乎居住正義問題,那就更應該正視六都市長候選人提出的社會住宅政策。OURs日前也提出了六都市長候選人的社宅政見評比,提供選民做為投票前判斷的參考。
蔡中岳也強調,現在已是六都競爭與合作的年代,因此,選擇一位合適的六都市長,不但決定六都未來的政策走向,也可能形成台灣城市治理的新風貌,希望《報導者》與NGO組織這次合作進行的政見評析,可以讓選民在各政黨口水戰之外冷靜回歸選舉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