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總是說錯話了,才後悔莫及?2個方法,讓負面情緒不再「脫口而出」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18年12月13日07:42 • 發布於 2018年12月09日22:00 • 盧廷羲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點事也做不好?」不過是一點小事,卻因為一句情緒化的發言,導致氣氛陷入冰點,甚至演變成冷戰吵架的局面。類似的情境,你一定不陌生。

韓國心理教練、企業講師金允那(Kim Yun Na,曾獲韓國人資協會最佳輔導師)指出,這是因為我們的 「言語之碗」 不夠深。

她認為言語之碗,代表一個人的品格修養,碗大的人,能在說話時考慮當時的情境、雙方情緒等多種因素;碗小的人則是想到什麼說什麼,比較容易情緒化。

金允那提出兩個方法,幫助你修練言語之碗:

1. 釐清情緒、減少失控

金允那曾與先生約定,請他一周打掃廁所一次,但對方失約讓她破口大罵,事後想起他工作繁忙,又後悔發怒。她分析,可從「當時我覺得…」「因為我有…的期待」「靜下來想,我最初的情緒是…」的步驟找出真實情感。

以上述情境為例,金允那感到厭煩,因為她有「對方做得到這件事」的期待,所以情緒應是「失落」,而非「憤怒」。之後發生同樣情境時,她便懂得向先生表達「我很失望」的心情,心平氣和地說話。

2. 去除負面的「腦內公式」

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指人會在內心建立一些決策原則。 金允那說明,腦內公式由 3 階段組成,包含事件、信念、反應。 例如,被好友背叛過的人,容易訂出「不可輕易相信別人」的框架,傾向自我保護。

因此,使言語之碗變大的技巧,就是找出不好的腦內公式。

比方說,你不認同對方的提案,說「我才是對的!」此時你心中的公式即為「強迫」,要他人接受你的想法。其實,你可以改成「提問」的公式,像是「什麼經歷使你這樣想?」,更能貼近對方想法。

最後,金允那說,常聽見、常看到的詞彙,就會存在記憶裡,因此要多自問,「意見不合時,我會說什麼口頭禪?」,改善「惡言」脫口而出的壞習慣。

(本文取材自《言語之碗》,究竟出版)

延伸閱讀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