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香港歌手鄺美雲,在臉書上自揭膝蓋出問題,目前依照醫師指示,避免走樓梯、運動等,並使用樓梯輪椅代步。設計師乾弟弟何國鉦透露鄺美雲因膝蓋軟骨退化,之前就有在使用拐杖。這種膝蓋問題統稱「退化性關節炎」,體重過重、運動過量、曾經骨折、韌帶/半月軟骨曾經受傷或先天關節結構較為脆弱,都是高危險群。
退化性關節炎的早期徵兆
發生退化性膝關節炎,最先就是會感到疼痛,後來連走路都痛,行動愈來 愈受限,常會用不正確姿勢減輕膝蓋壓力並維持平衡,久而久之,雙膝變形,變成O型腿。不少人為此所苦,但其實,膝蓋在走到這一步之前,早就有跡可循;早期發現、採取行動,關節就不用換成銅筋鐵骨。
1.特定時候會疼痛
儘管行走還不至於引起疼痛,不過,在彎曲和打直膝蓋的時候,膝蓋骨頭會隱隱作痛,或感到痠痛。
2.腫脹
在軟骨磨損,以至於變形之前,膝蓋會先開始腫脹,原因是膝關節的骨頭因為相互摩擦引起軟骨組織的病變,如關節滑液囊的發炎,造成液體在關節的位置堆積。
3.微熱
膝關節感到微微發熱也是早期徵兆之一,這樣的狀況以一天結束之後最為明顯。
4.僵硬
早上起床下床時,或身體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如久坐之後,膝蓋覺得僵硬,但稍事活動,情況又變好,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前兆。
5.膝蓋有聲音
腿部彎曲時,膝蓋喀拉作響,也是關節軟骨磨損的跡象。如果長時間久站之後,上述的症狀加劇,甚至是膝蓋紅腫合併發燒,很可能就已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儘管目前認為退化性關節炎跟遺傳、性別、年齡有關,從生活當中做改變還是有可能減緩或防止此類疾病的發生。
1.管理生活、職業上的風險
生活中的某些動作,或一些特定的職業會使膝蓋從事重複性的動作,如蹲下般重物再起身,這些動作長時間下來,容易對膝蓋造成壓力。穿著具有強力支撐作用的護膝,或借助搬重物的機具,或許能避免膝蓋損傷。
2.運動
以運動的方式強化大腿及膝關節的肌肉,可幫助肌肉支撐整個身體及膝關節骨骼,膝蓋周圍的肌肉有力,骨頭就不易磨損。並且,適度的運動能維持膝蓋健康,減緩關節僵硬。
3.休息
但也不能運動過度,還是要適度休息,使肌肉、骨骼能夠放鬆。如果膝關節已經紅腫、疼痛,更需要休息。
4.維持健康體重
體重過重會增加膝蓋的壓力,進而加速膝蓋軟骨的耗損。體型肥胖的人同時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減重不但能減輕膝蓋的承重壓力,也能減少腰腿的疼痛。
5.不翹腳
坐時雙腳交叉容易使骨盆傾斜,導致膝關節的髕骨外翻、位移,進而使軟骨磨損,膝蓋退化疼痛。因此,不翹腳、不站三七步,也能保護膝蓋不退化。 退化性關節炎近年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是每個人早晚會遇到的疾病。建議在軟骨磨損之前,先針對膝關節的韌帶和肌肉做好保護與增強措施,如此你的膝蓋不但不易因運動過早退化,甚至還可能愈來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