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父親柯承發傳出病逝消息,享耆壽94歲。柯承發去年8月檢查出罹患癌症,儘管家屬並未詳細說明病情,不過外界推測可能是肺癌第4期。肺癌權威專家強烈建議,無論是否高危險群,45歲以上民眾最好都能進行肺癌篩檢。
「柯爸」柯承發傳出今天2/17早上8時40分過世消息。柯文哲在去(2024)年8月的影片中透露,柯承發騎腳踏車摔車後便住院,後來被檢查出罹患癌症;10月中旬一度傳出病危通知,柯家還緊急申請讓柯文哲戒護探視,後來柯爸病情也稍有好轉,柯文哲在去年底、今年初獲得交保後,幾乎天天到新竹台大分院探視父親,不幸今晨傳出柯爸死訊。
惡性腫瘤合併肺積水 推測肺癌的可能性高
儘管家屬並未說明柯爸罹患的癌別,不過,根據柯文哲與妻子陳佩琪曾受訪透露,柯爸檢查出罹患「一種惡性疾病」,必須化療,且合併肋膜積水、肺積水,外界推測罹患肺癌的可能性相當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曾在臉書推測可能是胸腔腫瘤、肺癌第4期,他當時說明,一般癌症發展到第4期,才會出現肋膜積水的症狀,若只能接受化療,沒有適合的標靶藥物可用,預後恐不樂觀。
早期肺癌5年存活率達90% 晚期肺癌最高15%
事實上,肺癌已連續44年蟬聯國人癌症死因第1名,包括發生率、死亡率和醫療支出,都是國內癌症「三冠王」。搶救肺癌存活率,該怎麼做?國內肺癌權威醫師、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教授指出,肺癌若能在未轉移的早期階段發現,及早手術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但若是晚期才診斷出來,國際上的統計,5年存活率約僅5到6%;以台灣的醫療科技領先國外,可達到10%左右,台大醫院更高達15%,但與早期診斷、治療的90%相比,則有相當大落差,因此肺癌早期篩檢十分重要。
晚期肺癌已經擴散,還能活多久?新竹台大分院胸腔外科陳沛興醫師說明,若以早期傳統治療方針,在無法開刀只使用化療的情況下,4期肺癌大約只能維持6個月的穩定期,且通常病人無法順利活超過1年。所幸,拜醫療技術發展之賜,目前已有更多肺癌標靶藥物及治療方法。
先化療或標靶縮小腫瘤 晚期肺癌也能開刀
晚期肺癌沒辦法手術嗎?陳沛興醫師表示,癌症越晚期,腫瘤相對大、周邊組織受損更嚴重,即使切除了原發部位的腫瘤,也容易復發,對病人身體負擔相當大。所幸現今肺癌手術大多可用微創胸腔鏡手術完成,經該院評估,多數病人都可用單孔微創胸腔鏡取代三孔或是雙孔的手術,幫助病人盡早返回日常生活,或進行下一階段的治療。
除了直接切除,陳沛興醫師說明,對於腫瘤切除手術或麻醉風險高的晚期肺癌患者,則可利用冷凍治療來破壞腫瘤,對周邊正常組織的傷害較小。而在標靶藥物的使用上,目前已進展到第2代、第3代,肺癌患者可先透過化療或標靶藥物縮小腫瘤,再進行外科手術。
陳沛興醫師表示,以新竹台大分院的臨床經驗,就有4期肺患者,在服用標靶藥物6個月後,腫瘤大小與分布範圍縮小到可以開刀。開刀後,持續服用第2代標靶藥物近4年,穩定病況控制;即使後來患者的肺部腫瘤出現新的突變,將標靶藥物由2代改為3代繼續服用,又再度妥善控制惡化的腫瘤 ,患者已穩定控制病情7年多。
權威醫建議:45歲以上都要照LDCT篩檢肺癌
不過,儘管晚期肺癌的治療武器增多,但陳晉興教授指出,早期肺癌的治癒率、存活率都遠高於晚期,且早期肺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血、痠痛症狀,幾乎都是第4期,即使用最好的基因檢測、標靶藥等治療,也都難有根治機會,因此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的篩檢,及早發現,才能減少遺憾。
陳晉興教授表示,國民健康署在2年前已開始推動高危險群免費LDCT篩檢,今年起更擴大為男性45歲、女性40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受檢。不過,陳晉興教授強調,目前肺癌成因還有不少謎團待解,臨床觀察到,不少肺癌患者並非高危險群;他鼓勵,民眾若經濟許可,只要45歲以上成人,不論是否高危險群,都應該接受肺癌篩檢,對於降低死亡率、提升整體存活率,有重要意義。
◎ 圖片來源/翻攝自柯美蘭臉書.TVBS資料照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蘇一峰醫師.陳沛興醫師.陳晉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