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4種人容易因秋燥傷肺 這種水果養肺效果佳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1年10月26日09:52 • 發布於 2021年10月26日09:52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淑宜 圖/Unsplash
4種人容易因秋燥傷肺 這種水果養肺效果佳
4種人容易因秋燥傷肺 這種水果養肺效果佳

時序入秋,常覺得口乾舌燥嗎?不少人甚至沒有感冒卻乾咳、夜咳不止,中醫師指出,這是「秋燥傷肺」的影響,以節氣養生觀念來看,秋季是養肺的季節,當令水果梨子,兼具食療及養生之效。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Dr.Nice中醫醫療系統總院長陳潮宗指出,在中醫以氣候分類的觀念中,秋季是比較「燥」的季節,加上秋天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秋燥邪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身體水分的總稱),因而出現口乾、唇乾、鼻乾、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各種「秋燥」症候群,多喝水不見得能改善這些症狀,所以秋季養肺有其必要。

4個族群容易受秋燥影響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師林亞萱表示,有4個族群容易受秋燥影響:

1.高齡:入秋後溫差變化大,秋燥易誘發長者乾咳、夜咳。

2.體質陰虛、氣虛、肝火旺、肝鬱氣結:除了食慾不佳容易疲倦,也容易出現呼吸道不適的咳嗽症狀。

3.胃食道逆流、腸胃功能欠佳:也是咳嗽的常見族群。

4.年輕時有抽菸習慣或工作環境粉塵較多:容易有慢性咳嗽,秋天乾燥度上升,支氣管會因乾燥收縮加劇症狀。

梨子潤肺湯 改善長輩夜咳

林亞萱說,75歲的陳爺爺就是每到秋冬咳不停的高齡族群,常常半夜咳醒影響睡眠,也導致白天精神不好。陳爺爺求診時,她先排除陳爺爺的咳嗽是因肺癌等肺部疾病引發,也確認並不是藥物副作用造成咳嗽,最後診斷陳爺爺是因為天氣轉涼、氣候乾燥引起的乾咳,除了以藥物調理身體,也教家屬回家烹製「梨子潤肺湯」,1週後陳爺爺的咳嗽症狀明顯改善,晚上也睡得好了。

「晚秋開始,天氣變乾燥,確定是因氣候變化造成乾咳、夜咳,便可透過自製『梨子潤肺湯』養肺、潤肺,午餐、晚餐或運動後口乾舌燥時飲用。」林亞萱細說梨子潤肺湯製作方式:

梨子潤肺湯製作方式

基本食材:帶皮梨子1顆、麥門冬5克、大棗或紅棗2~3顆、百合5克、枸杞5克、冰糖適量(依個人習慣調整甜度,可用蜂蜜代替)、白木耳適量、水量依梨子大小增減(一碗約為200cc)。

做法:梨子洗淨不削皮切片,與麥門冬、百合、撥開的大棗或紅棗一起放入水中,煮滾後加入白木耳、冰糖,轉中火再煮10分鐘,入味即可食用。如果希望口味濃郁或準備給長者及牙口不好者食用,可多煮5~10分鐘,讓食材更加軟爛。

她提醒,務必連皮一起烹煮及食用,才能達到止咳潤肺之效;加入適量的麥門冬、大棗或紅棗、白木耳、百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效果更加顯著。

(梨子潤肺湯用帶皮梨子加白木耳、麥門冬、大棗或紅棗、百合、枸杞烹煮而成,有止咳潤肺之效。圖片來源 / 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梨子吃法不同 藥效也不同  

 「梨子是秋冬養生最適宜的果中佳品,」陳潮宗進一步指出,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秋燥襲人時,出現口渴、乾咳、便秘等症狀,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症狀,可多食梨,「養生、食療兩相宜。」他說,《本草備要》記載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梨子吃法不同,產生的藥效不同,他提供梨子潤肺各種食用方法:

● 生吃,能解除因上呼吸道感染所產生的咽喉乾燥癢痛、音啞、乾咳及便秘溺短、生瘍作瘡、癰疽發背、煩渴、潮熱等陰虛、虛熱的症候。

● 榨汁,加澎大海、冬瓜子、蟬蛻、冰糖少許,煮服飲之,天氣亢燥、體質火旺液虧、易生喉炎咽嗌乾澀、聲音不揚者,具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

● 生梨加冰糖或蜂蜜熬成膏即成「秋梨膏」,可治療肺熱咳嗽。   

● 梨切片,與杏仁五錢,桔梗、川貝母各二錢,澎大海一錢同煮,可治傷風感冒後黏痰不癒者。

● 梨削去頂尖,成一蓋形,挖去核仁,放入川貝母一錢,加入少許冰糖或蜂蜜,將梨蓋蓋回,隔水加熱燉熟為度,可治療痰火胸痛、咳嗽。

● 同上法,將黑豆納梨肚中,加冰糖適量(蜂蜜更佳),用炊籠蒸熟,或隔水加熱法燉熟,即成「黑豆瓤梨」,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及長期閱讀書報引起視力減退者,常食用之,對於保護氣管與視力保健,有不錯療效。

以梨解燥應注意體質

陳潮宗說,梨子的品種與質地雖有良莠之分,「不過藥性不離其本,異少同多,」不一定要選擇價高的進口梨,台灣種植生產的梨子取得容易、價廉物美,就是很好的選擇。

他也提醒,梨子雖是解秋燥的聖品,但考慮到梨子性質偏寒,所以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須隔水蒸過、煮湯,或與藥材清燉;長期腹瀉的人則不宜多吃水梨,因水梨性寒,多食腹瀉加劇。

延伸閱讀:

避免「秋燥」傷肺 6個清心養肺好食材

入秋養生中醫教「睡子午覺」 更別錯過這3食材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