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buraratn
「痔瘡」是一個常見但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除了生活習慣,包含久坐久站,排便不穩定等因素容易產生痔瘡;女性懷孕、生產時也可能因腹壓增加而有長痔瘡的風險。這次Women's Health整理了13個有關痔瘡的常見問題,並請到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為我們解答!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擾,趕快往下滑繼續看看:
Q1:痔瘡是什麼?和瘜肉一樣嗎?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bymuratdeniz
首先要先分別說明痔瘡與瘜肉的定義。
什麼是瘜肉?
有些民眾可能覺得大腸或肛門多一塊肉就叫「瘜肉」,但在醫生眼裡,「瘜肉」這兩個字是有不同意義的。鍾醫師解釋:「腸子裡面其實分佈的是『腸粘膜』,這個粘膜沒事不會自己膨一塊肉出來,所以在平滑的腸粘膜下面膨出一塊肉,最有可能是代表粘膜下面有不正常的增生,這時增生出來的東西我們就稱之為『瘜肉』。瘜肉不正常增生就會有病變的可能,所以瘜肉指的就是大腸裡有奇怪增生且有病變可能的一塊肉。」
什麼是痔瘡?
鍾醫師表示,肛門跟腸子裡的組織不同,肛門這邊是由軟組織跟血管所構成,所以此處膨出來的東西不是實質的一塊肉,通常都是因血管和軟組織老化造成的「痔瘡」。痔瘡因為是血管軟組織老化,所以它完全沒有病變的可能,也就不會稱之為瘜肉。這就成為了在區分大腸瘜肉或肛門痔瘡時,名稱定義上的分界點。
鍾雲霓醫師:「痔瘡就是肛門跟這個地方的軟組織與血管老化鬆弛的組織現象。至於老化原因是因為重力向下,肛門這邊會承受整個身體的重量,或站或坐,它都壓在你的身體下面,再加上排便時腸蠕動到最下端會累積腸道裡的張力,久了以後撐鬆了,軟組織與血管老了、鬆了,就脱出來了,所以就會有痔瘡的現象。」
Q2:如何區分內痔與外痔
PHOTO CREDIT: 鍾雲霓醫師衛教網站
肛門內部有一道鋸齒狀環繞的「齒狀線」,會以這條界線來區分內外痔瘡。
PHOTO CREDIT: 鍾雲霓醫師衛教網站
內痔瘡:齒狀線以上產生的痔瘡為內置,因肛門裡的神經少,所以比較不會痛,表現的症狀為無痛性出血、無痛性脫垂。
外痔瘡:齒狀線以下是密佈神經的外痔,所以外痔瘡的症狀會以腫、痛、癢、異物感作為表現。
鍾雲霓醫師:「事實上大部分的病人來就醫,放了陳年的痔瘡,通常都是內外痔一起混合的,所以內痔外痔其實只是我們醫師在區分病人在做各種治療時適合哪種治療的分界。」
此外,鍾醫師解釋因肛門的齒狀線在肛門以內(在裡面差1~2公分的位置),所以「在肛門以內、但齒狀線以下」這個位置的痔瘡,它雖然沒有出肛門但依然是外痔;而「齒狀線以上」就是內痔。
Q3:長痔瘡的症狀有哪些?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痔瘡?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Natalya Trofimchuk
痔瘡因為有分內、外痔,有神經、無神經,因此可能的症狀是千變萬化的。鍾醫師表示,「腫、痛、癢,異物感,感覺怪怪的、有東西從肛門膨出來,可能要縮一下肛門才會回去的…,這些肛門周邊的奇怪感覺,以及排便後不會痛但突然出一缸血的狀況,都可能跟痔瘡有關。」至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痔瘡?鍾醫師:「有沒有長痔瘡這件事就看你有沒有困擾了。」
鍾醫師進一步說明:「如果今天這個痔瘡是你自己感覺到了,醫師診斷也是了,你的確有困擾,這個痔瘡才叫做『我真的要注意或需要當一回事的痔瘡』;如果這個痔瘡平時你根本沒有任何感覺,只是在做健檢時醫生幫你看到了,做大腸鏡檢查、婦產科檢查,或是泌尿科檢查看到了,這種痔瘡就算人家告訴你有,你也可以不當一回事,所以痔瘡最主要是跟你的症狀和困擾有關。」
Q4: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太腸癌?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Westend61
大便出血就是長痔瘡嗎?其實不然,它可能隱藏著更嚴重的健康問題!鍾醫師分享了一些案例,有些患者在年輕時進行過大腸鏡檢查,發現有痔瘡,但因為症狀並未對生活造成太大困擾,就選擇放著不管,甚至多年未再進行健康檢查。然而某一天,當他的大便中出現大量鮮血,仍誤以為是痔瘡所致,而忽略了進一步的檢查。最終,當他終於前往就醫檢查時,才驚覺原來這是大腸癌的症狀!
這個例子提醒我們,不要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尤其是不尋常的症狀。即便是輕微的問題,也可能是更大問題的前兆。鍾雲霓醫師:「痔瘡不會變成大腸癌,永遠不會,但你現在出血到底是痔瘡出血或大腸癌出血,這不能用盲猜的,而是要用檢查的。」所以,在遇到任何異常情況時,及早尋求專業醫生的建議和檢查,是確保身體健康的關鍵。
鍾醫師也補充說明檢查準則:「國民健康局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可以考慮人生第一次大腸鏡。」她解釋,大腸黏膜要長出一顆瘜肉需要6~8年,如果這顆肉團是有高度增生性或是易於癌變的瘜肉,轉變成大腸癌需要2~3年的時間,換言之在8~10年之間,只要能除掉問題瘜肉,就可以免除大腸癌的疑慮和風險。所以如果擔心是否罹患大腸癌,建議可以做大腸鏡檢查,如果腸道內沒有瘜肉,那麼接下來的5~8年期間,即使排便出血也可以稍微安心一點。
此外鍾醫師更提到,在文獻統計裡有90%的人一生之中大概都會至少碰過一次有痔瘡的困擾。肛門血管也會自然老化,如果肛門血管有時因充血而帶來不適感,只要藉由適當的理療方法與保守治療的方式讓它緩解再觀察即可,千萬不要因為有沒有長痔瘡而自己嚇自己。
Q5:長痔瘡的原因?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TolikoffPhotography
前面提到,人在站、坐、走、生活時,肛門都壓在身體的下方,且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肛門,其軟組織跟血管自然可能會老化、鬆弛、脫垂。雖然每個人的體質和老化速度都各有不同,但從理論上來看,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肛門老化的進程,那為何有些人會出現肛門軟組織的脫垂現象,進而行程痔瘡呢?這就取決時你使用肛門的方式是否正確。通常,容易長痔瘡的原因歸納成以下4點:
一、排便習慣不穩定
排便穩定的意思是,當你有便意後,可以在5到7分鐘內就順暢地把大便排出。穩定排便對肛門的撐力和衝擊較小,所以比較不容易會有痔瘡。換言之,容易便秘的情況下,肛門常常會因為長時間撐著而使血管變得鬆弛,而容易腹瀉的話,則會因為肛門長時間被強烈的衝擊而導致軟組織鬆脫。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增加痔瘡形成的風險。
二、血液循環不佳
無論站或坐,肛門這邊的血管都會瘀積著血液。年紀越大、血管彈性就越差,如果缺乏運動習慣,而肛門這的血管又總是脹著,脹久了就會鬆,痔瘡就會跑出來。鍾醫師建議可以養成運動習慣,運動有助於血管健康,當老化的血管恢復彈性,就可以預防痔瘡產生。
如果你是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可以坐一小時後改站一小時,或是起來走動一下,讓血液循環能暢通。運動方面會建議一個禮拜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並以有氧運動為主,跑步,游泳,跳繩都可以。
三、腹壓增大
不管是肥胖或是懷孕都有可能增加腹部的壓力,當腹壓增加,造成直腸肛門壓力上升時,痔瘡產生的機會就會比較高。所以會建議過重的病人要減重,這對痔瘡的預防也有幫助;而女性在孕產期時也容易有痔瘡問題,所以更要重視平常排便的習慣,以抵擋懷孕時腹壓對肛門的衝擊。
四、抽菸
鍾醫師表示,喝酒不見得會讓痔瘡產生,但抽菸會!原因是因為香菸裡複雜的成分,像是尼古丁類的成分會破壞血管壁使其變脆,而肛門這邊的血管是微細血管,更容易脆化,當血管膨出來後就會產生痔瘡。
Q6:女性更容易長痔瘡嗎?
PHOTO CREDIT: 鍾雲霓醫師衛教網站
鍾醫師表示,其實不是女性更容易長痔瘡,而是女生有個不利因子,就是「孕產期」。根據統計,有70%的孕婦在懷孕中可能會遭受到痔瘡的困擾,但此時產生的痔瘡大多是暫時性現象。
醫師進一步解釋,懷孕當中骨盆腔的血液是平常的一倍半,肛門處血流量也會增加,這會使得痔瘡組織內的血管更腫脹曲張。而逐漸增大的孕肚也會造成腹壓增加;再來則是生產時,用力將胎兒推出的動作同時將存在已久的痔瘡組織推出肛門。因此若懷孕過程中有痔瘡產生也就不足爲奇。
然而這70%有痔瘡困擾的孕婦裡,約有一半左右的人的痔瘡是暫時性的,之後都會自動恢復正常,所以大多數的人不用太擔心,只需要給它一點時間就行了。
Q7:長痔瘡一定要開刀嗎?
PHOTO CREDIT: 鍾雲霓醫師衛教網站
鍾雲霓醫師:「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當我們在診斷後,確定這是個痔瘡,且沒有惡性的可能性之後,就可以視這個痔瘡到底會不會帶給你困擾,來決定要不要手術。」臨床上有幾個判斷準則:
一、痔瘡常常脫出來
如果痔瘡常常掉出來卡住,讓你覺得肛門很痛且造成生活不便,這時就是個可以認真考慮手術的分界點。
二、常常排便出血
雖然排便習慣良好,但常常造成痔瘡出血,這樣的情況久了以後就會造成慢性貧血。
當以上兩種狀況發生了,醫師就會建議病人不要拖,須儘早手術。
Q8:痔瘡會自然好嗎?
鍾雲霓醫師:「答案也是否定的。就像活到四、五十歲,臉會老去,不可能因為擦了什麼保養品而回春到宛如十幾歲,肛門組織血管老化也是。所以這是不可能自然好的事。」
然而,醫生指出,若痔瘡只是偶爾出現些微腫脹,通過良好的排便習慣和循環,以及建立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控制輕微的痔瘡症狀,甚至可以防止其再次發生。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使老化的血管重回年輕狀態,而是使相對較年輕的血管恢復其應有的活力。
Q9:痔瘡該如何治療?
PHOTO CREDIT: 鍾雲霓醫師衛教網站
痔瘡有分內痔跟外痔,兩者的治療方式不盡相同。鍾醫師表示,如果是內痔的話,因為它沒有什麼疼痛神經,所以治療方法有橡皮環結紮術、雷射,甚至更久以前的冷凍法,燒灼法…。
那一但痔瘡過了齒狀線神經分佈密集的分界之後,大概就只能選正規的手術了。除了有傳統手術,還有現在技術已相當成熟的微創痔瘡手術可以做選擇。
至於該如何治療才能符合心中的期許?鍾醫師:「我常笑說,痔瘡的治療其實有90%的關鍵都在看門診時,醫師有沒有經驗看得懂病人的困擾在哪、病人有沒有概念能夠敘述的好自己的困擾在哪,這樣這個治療才會確切的是你要的,並且在治療前大概就能知道效果會很好了。」
Q10:痔瘡開完刀會有後遺症/副作用嗎?
PHOTO CREDIT: 鍾雲霓醫師衛教網站
這取決於選擇的手術方式是什麼。鍾醫師指出,過去傳統手術的方式,會將痔瘡視為一塊肉團,在處理時就會把那塊肉割掉。因為沒有特別去區分它是屬於血管、軟組織、皮,或粘膜,所以在拿掉的過程中,無法避免傷害到一些正常的組織,就有可能會造成肛門失禁或肛門狹窄等後遺症。
而微創痔瘡手術算是這十年來已經很成熟的手術方式,其好處就是它的手術方式——「拿不要的,留下需要的」。
痔瘡中真正需要處理的是那些被撐鬆的老化軟組織跟血管。痔瘡其實並不是一塊肉,而是包覆在粘膜下方的軟組織跟血管球,而微創痔瘡手術是在粘膜上開一個小小的傷口,接著進到痔瘡的範圍裡後,把真正鬆脫的軟組織跟血管從裡面像抽絲剝繭般的抽出來,隨後再把兩旁開洞的粘膜盡量保留,並像鋪地毯一樣鋪回去。
因為不是整塊組織被切除,所以可避免肛門失禁跟狹窄的危險性。此外因傷害的正常組織少,傷口小、出血量少,自然好得也快,不用反覆的照顧且不用住院。
至於微創痔瘡手術後的恢復期會有哪些狀況?鍾醫師表示,術後一週內,排便時可能會有一些摩擦跟疼痛,能以止痛藥跟軟便劑幫助克服,所以不必太擔心。
鍾雲霓醫師:「手術大概就是無痛大腸鏡1個小時,就可以把病人這個很討厭的痔瘡困擾完全給解決掉。以前有些病人都會忍,覺得為了升活品質而犧牲到肛門功能不值得,但有了微創技術之後,只需要一個禮拜的恢復期,之後就可以一勞永逸的擺脫痔瘡困擾,你會發現何必忍呢?這些症狀都可以藉由痔瘡手術解決,更重要的是你就自由了,以後你就再也不用怕吃什麼東西痔瘡會脹起來,天氣變化或累一點的時候它就會脹起來。」
Q11:術後該如何護理?
術後護理:沐浴後擦藥膏、定時服藥,保持軟便及排便順暢
以前人們對痔瘡手術的術後護理可能停留在要優碘坐浴、換藥等,但如果是新式手術的話,術後護理就會更簡單一些。鍾醫師表示,術後洗完澡只需擦抗細菌藥膏、定時服藥、保持排便軟及順暢即可,保持軟便與排便順暢也比較不會有摩擦傷口的狀況產生,疼痛少一點,好得也快一些。
術後飲食:多喝水,攝取足量的纖維質,補充好的蛋白質
正確的飲食觀念及生活方式,是痔瘡術前術後永續保養的重點。鍾醫師分享,很多病人在手術後都會問是否需要戒掉肉食、炸物等等。實際上,這些食物都可以吃,但最關鍵的是確保攝取足夠的纖維質量!
因腸道蠕動速度可能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只需少量蔬菜就能有良好的蠕動,而有些人即使吃了大量蔬菜,蠕動仍然不順暢。因此,當你發現吃了大量蔬菜腸道仍然蠕動不佳時,就要注意你攝取的蔬菜總量是否能提供足夠的纖維質。
PHOTO CREDIT: 鍾雲霓醫師衛教網站
鍾醫師以兩位病人作為例子,一位是體重約100公斤的壯漢,另一位是體重40幾公斤身材纖細的女子。雖然兩人的食量可能有所不同,但驅動他們腸道蠕動所需的纖維質量可能是相同的。甚至有可能是身材纖細的女子需要更多的纖維質量,但如果她的食量不如100公斤壯漢多,該怎麼辦呢?這時吃得多不如吃得巧,我們可以依循國民健康局所建議的標準,選擇纖維質量較高的食物來吃,會比單純增加食量更為明智。
舉例:假如我今天吃了一份萵苣,每100公克的纖維質量是1.6公克,但如果吃了一份木耳,其每100公克的纖維質量就高達7.4公克,這就意味著木耳的膳食纖維量比萵苣多了近5倍。
除了木耳,許多深綠色蔬菜,像是地瓜葉、空心菜和龍鬚菜,其100公克所含的纖維質量大約都在2公克以上,這就比之前提到的萵苣,或是白菜、高麗菜的纖維質量高。需要強調的是,並不是說這些淺色蔬菜的纖維質不好,而是要看對於個人而言是否足夠。如果你覺得自己吃了很多蔬菜但還是排便不順的話,也許只要改變一下蔬菜種類,就能讓排便變得更順暢。
所以,保持排便順暢的關鍵在於確保攝取足夠的纖維質,而前面所提到的纖維質,主要指的是粗纖維(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例如:青菜),它可視為排便的骨架,能讓大便保持蓬鬆度。但如果希望大便更加水潤,則需要攝取水溶性纖維,而這一部分可以通過水果的攝取來實現。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d3sign
除了膳食纖維,每天也要喝足2000~2500 cc的水,尤其在炎熱的天氣,身體會更容易流失水分,如果發現自己在這種情況下難以維持足夠的水分,就可以試試另一個方法——選擇便利商店出售的果凍類食品,如仙草、愛玉或機能果凍…,這些晶凍狀水在吃進腸胃後不會像普通的水分一樣迅速排出體外,而是能在腸道中停留更長的時間,有助於滋潤腸道,使排便更加順暢。
此外建議病人可以攝取一些維生素C,以促進粘膜健康;也可以攝取新鮮的蛋白質,如肉類、雞蛋、魚類和豆類等。從新鮮的食材中獲取營養有助於身體吸收,不必追求大量保健食品,而是著重於均衡的飲食,多攝取青菜和高質量的纖維,這才能夠養成你的習慣並落實在生活中。
Q12:長痔瘡是否有飲食禁忌?以及運動禁忌?
飲食禁忌:
鍾醫師分享道,有些病人會問「開了痔瘡手術後是不是不能吃辣的食物?」或者「吃辣是否會讓痔瘡更容易復發?」
事實上,不論吃辣、喝酒,或吃油炸食物,都不會直接導致痔瘡的形成。如果你目前並沒有痔瘡,那麼吃這些食物並不會讓痔瘡冒出來;但如果你本來就有痔瘡存在,那麼這些食物可能就會對其造成影響。
痔瘡是由血管和軟組織老化引起的,因此任何可以導致充血的因素都有可能讓痔瘡變得更腫脹。當你感覺痔瘡有些不尋常的腫脹或發作時,吃辣或喝酒可能都會使症狀更加明顯,讓痔瘡更加充血並造成不適。所以,當痔瘡發作時建議暫時避免吃辣和喝酒,這樣可以更快地緩解症狀。
運動/動作禁忌:
有些病人可能在書籍上讀到過一些關於痔瘡的資訊,例如不能吹喇叭,因為增加腹部壓力後,肛門會凸出來;也不能進行重訓等等。實際上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前提是如果你並沒有痔瘡,這些行為並不會導致你長出痔瘡來。然而,如果你已經有了痔瘡,而且痔瘡正在蠢蠢欲動、腫脹疼痛,這時若進行重訓就可能會增加下盤的充血,使痔瘡更容易掉下來。
鍾醫師分享她有一群病人平時都有在從事鐵人三項訓練(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由於早年可能因排便不順暢而形成的痔瘡,導致他每次運動時痔瘡就會掉出來。她解釋,這並不是說不應該進行這些運動,實際上這些運動都可以提升血管彈性和活性,只是在進行這些運動之前,應該先考慮將舊痔瘡好好處理掉,這樣在繼續運動時就可以避免痔瘡的干擾。
Q13:如何緩解痔瘡不適感
考慮到痔瘡通常與血液循環有關,這時候如果讓身體重力一直向下的話,痔瘡可能會更加脹大。所以如果有機會可以躺下來稍作休息,藉此幫助這些血管紓解躁動,使痔瘡緩解脹大的情況,回到正常位置。
另外,由於痔瘡內是血液,當血管膨脹時,有可能在血管內部形成血塊(類似於瘀血卡在其中)。這時會建議用「坐浴」來緩解。可以使用臉盆或在浴缸中加入比體溫稍高一點的熱水直接浸泡,有助於促進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以緩解痔瘡腫脹的症狀。
以下也整理幾招緩解痔瘡不適感的方法:
一、避開酒跟辣
二、發作時多坐浴
三、平躺或左側躺休息
這些都可以在不想開刀時對痔瘡的保守治療有幫助
感謝諮詢:鍾雲霓 醫師
PHOTO CREDIT: 鍾雲霓 醫師
Dr. Hemor 痔瘡達人
學經歷
- 鍾雲霓外科診所院長
- 如一聯合診所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
-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
- 日本大腸肛門醫學會會員(JSCP會員番號K123)
- 東京辻仲病院婦女肛腸外科部進修醫師
- 第七屆東京大腸直腸外科會議會員
- 渾然天成聯合診所微創痔瘡專任醫師
- 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總醫師
- 馬偕紀念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士
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 粉絲專頁
Women's Health美力圈SAY
⚡️時髦女子必知!美力大小事一次看
立即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168間歇性斷食,明星和營養師最愛的燃脂減肥法懶人包!
>>【WH專家說】尿酸過高可能導致痛風、關節炎!醫生:這些食物要少吃
*本文由 Women'sHealth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加入Women's Health Taiwan美力圈 Line@官方好友,定期給你時髦女子必知道的運動飲食、美妝生活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