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 國民生活水準的水平對比,難用單一指標比較
- 低物價、高儲蓄及總體創造的高產值,使台灣躋身榜單
- 整體經濟榮景與個人薪資形成強烈對比,成為國人相對剝奪感的來源
2023年10月底,美國財經網站Insider Monkey在統整國際貨幣基金(IMF)全球經濟數據地圖後,發布了一份「全球最富裕20國」榜單。排名顯示,台灣以世界第12名之姿,超越日、韓成為東亞唯一上榜的國家,與排行第8的美國相去無幾。也是繼排名世界第一的新加坡和排行第10的汶萊之後,亞洲名列第3的國家。
Insider Monkey在榜單中寫下,台灣在全球消費性電子供應鏈中佔據關鍵地位,同時也是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台積電和多家大型電子公司總部的所在地,因而成為經濟強權(economic power)之一。
事實上,這也並非台灣首次在國際上展露經濟發展的高度競爭力。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的「IMD世界競爭力年報」中,台灣排名連續5年提升,在64個參與評比的國家中位居第6。在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基礎建設與經濟表現等四大指標上,均有亮眼表現。
(你可能也想知道:台灣躍居IMD世界競爭力全球第6名,最大的原因來自「企業效能」>>)
儘管在國際間贏得認可,榜單發布後,台灣民眾對此紛紛表示無感。
尤其數據顯示,台灣人均GDP(PPP)為73,344美元,換算成新台幣,意味著每年人均所得可達230.5萬,更是令不少人存疑。
榜單看起來沒那麼有錢?魔鬼藏在算法中
攤開這張「全球最富裕20國」榜單,你或許會發現,這些上榜國家如汶萊、聖馬利諾,與普遍認知的「富國」存在些許落差。
一般而言,進行各國人民生活水準的國際評比時,最常見的指標為人均國內生產毛額。人均國內生產毛額,或人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GDP per capita),是以各國貨幣計算,經常被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總體發展及人口的平均所得的經濟指標。
然而,GDP假設同一經濟體內,商品與服務的產值完全平分,人人所得均等,且忽略幣值、物價的差異。在進行國際評比時,不足以確實反應國民實際生活水準的相對情況。
為進行更公平的跨國比較,IMF採用另一項加權後的經濟指標「人均GDP(PPP)」(GDP per capita, current prices)。將各國「人均GDP」的單位調整為國際元,納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後計算,意圖彌平各國幣值與生活基本費用的差異。
在人均GDP(PPP)加權計算後,原有排名呈現大洗牌。台灣也一路從37名竄升至第12名。
台灣高儲蓄、低物價成上榜主因
那麼,每年人均所得230.5萬新台幣,又是從何而來?
除了台灣國內大型科技業、製造業創造的驚人產值,基本生活物價低廉及國人普遍的儲蓄習慣,才是台灣得以晉身「富人俱樂部」的關鍵成因。
以今年7月《經濟學人》發布的大麥克全球售價為例,在台灣,一顆大麥克漢堡賣75元(合美金約為 2.39 美元),僅占美國售價的42.8%,在受評比的55個國家、地區中最低。
另外,據2022年世界銀行(World Bank)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台灣物價水平名列全球第73位,低於全球平均。低物價水準意味著貨幣購買力的相對提升,也相對拉高了人均財富。
值得留意的是,購買力平價所參考的消費者物價(CPI)僅涵蓋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等消費性支出。房價、支票、債券等非消費性商品,則不予紀錄。對於房價驚人,民生物價卻穩定的台灣而言,該指標顯然無法對應人民實際的生活成本。
除此之外,台灣企業和人民「有錢卻捨不得花」的心態,使得台灣儲蓄率世界排名始終居高不下。高儲蓄、低投資、低消費累積的高額金融資產,也成為經濟指標扭曲呈現的主因之一。
是窮是富?整體富裕、個體貧窮的台灣
不過,比起經濟指標的適用性。台灣人「GDP無感」的議題,最終恐怕還是要回歸根本的薪資問題上。
據勞動部統計之最新台灣112年度10月「每人每月平均總薪資」為新台幣51,143元。與周邊東亞國家韓國(約新台幣97,334元)、日本(約新台幣64,896元)等地相比,差距尤為鮮明。
台灣的低薪處境,在國際也受到熱議。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BN)12月的專題報導,以攀升的物價和低廉的工資為主題,揭露台灣年輕世代所面臨的低薪困境。
報導將平均工資進行與「珍珠奶茶」進行換算,發現2012年,持平均工資約可購買1,097杯珍珠奶茶,到了2022年卻硬生生少了244杯,寫實反應了通膨時代下,薪資停滯的壓力。
即便相對國際間更便宜的生活物資,使我們能用較低的成本,享受相同品質的物質條件,GDP榮景與薪資之間的不對等情形,更突顯國人「體感貧窮」、產生相對剝奪感的根源。
對此,中研院也發布調查解釋,過去15年台灣實質GDP成長,勞動報酬份額變化卻不大。也就是說,薪資低落的來源很可能不是分配問題,反而是台灣在國際低價競爭之下,選擇生產低附加價值商品,導致國內產業價值低落的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此刻,台灣應思考如何提升產業附加價值,才能擺脫薪資停滯的困境。
主要參考資料:InsiderMonkey、Wisevoter、IMF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留言 556
隨遇而安
HOT
全台國民所得230萬?
信嗎?
如果全台人民的所得真的有230萬
怎麼可能連最基本的蛋和電漲價
都會有民怨
2023年12月23日13:59
Joy Hsiao
HOT
有人信嗎?媒體有人管嗎?
2023年12月23日13:56
Luke
HOT
台灣這種壓榨薪水的國家 真的夠丟臉
2023年12月23日13:50
Michael
這應該是以綠黨分贓國家隊為統計數字
2023年12月23日14:48
Yin Yen Yun
這就是執政的民進黨造謠給人民洗腦再暗中壓榨控制思想,和北韓金正恩一樣獨裁專制惡劣,為將來前景人民福祉必需一定要下架民進黨3️⃣🇹🇼
2023年12月23日16:0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