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股價來到半世紀低點!曾主宰晶片市場 20 年的 Intel 怎麼了?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李岱君

全球知名 IC 大廠英特爾(Intel)曾是美國最大、最有價值的晶片公司,但近年市值節節衰敗,2024 年初至今股價跌了 42%,來到半世紀以來最低點;Q2 也虧損 15 億美元,8 月更宣布裁員 1 萬 5000 人,還爆出產品品質有問題。為什麼在半導體、AI 大熱的時代,當年首屈一指的晶片巨頭卻無法乘風而起?

發明 DRAM、Wintel 聯盟:1970 年代的英特爾,是「創新」代名詞

回首 50 年前,英特爾是科技史上的傳奇公司,創辦人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跟高登.摩爾(Gordon Moore)都在半導體占有一席之地,諾伊斯是 IC 晶片的發明者,而摩爾則提出了積體電路可容納的晶體數目每隔 18 到 24 個月便會翻倍的「摩爾定律」。

除了 IC 和摩爾定律,英特爾在 1970 年發明了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 DRAM 晶片。DRAM 是當時最賺錢的半導體產品,讓英特爾成為全球記憶體市場的領導者。然而,隨著日本企業在 1980 年代初期崛起,英特爾的 DRAM 業務逐漸被超越,時任執行長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展開改革,大膽裁撤記憶體部門,全速進攻微處理器。

英特爾的微處理器以 x86 架構為核心,可運行複雜計算,1980 年代,IBM 將英特爾的微處理器放到個人電腦中,讓英特爾的晶片成為主流,再加上和微軟(Microsoft)的 Windows 系統聯合成「Wintel 聯盟」。那時,英特爾就是創新的代名詞,憑藉著微處理器與 x86 架構,在 1990 年代的個人電腦和伺服器的市場,市占分別達到 80% 和 90%,主宰市場長達 20 年。

拒絕 iPhone、緊守高市占產業,錯失手機與 AI 晶片市場

正是因為當年的風光,讓英特爾「死於安樂」——他們只專注精進在既有晶片業務,不積極創造新產品,因此錯過了智慧型手機的晶片市場,以及 AI 商機。

英特爾的第一個錯誤決策,是拿下了蘋果(Apple)電腦晶片的訂單,卻拒絕幫 iPhone 製造晶片。 2005 年,當蘋果打算研發首款 iPhone前,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登門拜訪希望能和英特爾合作開發晶片,英特爾還是認為訂單價格太低、出貨量有限,預估產值不大而婉拒。然而,當蘋果及高通(Qualcomm)等晶片設計公司發現 ARM 架構(一種簡化的處理器設計,讓設備在消耗較少電力的情況下達到更好的性能)更省電,也更適合裝在手機上後,讓同為處理器架構的競爭對手安謀(ARM)有機會壯大。

從現在的數據往回看,蘋果在 2007 年推出首部 iPhone,到了 2010 年,手機的總出貨量已超越個人電腦,英特爾錯失了手機晶片市場。

緊守高市占、高產值的市場不放,對其他新興市場不屑一顧的的企業心態,也讓英特爾錯過了發展 AI 必備的運算晶片 GPU。其實,憑藉當年資本,英特爾若要砸錢在 GPU 並不困難,但他們堅信個人電腦與伺服器的微處理器才是本業。這樣的態度,換來的是當年不被放在眼裡的競爭對手輝達(NVIDIA)、AMD 竄起,而英特爾則徹底缺席 AI 市場。

努力重回世界第一:鑽研技術、改變商模、以客戶為中心

英特爾如今面臨的問題是,既有業務衰頹,也無法切進新市場。眼看江山要被 AMD、台積電瓜分,當年被迫離開的技術長派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 2021 年回鍋擔任執行長救火,端出「IDM 2.0」策略,要讓英特爾既是晶片設計商、也是代工廠。

基辛格在接受《Digit》採訪時表示,英特爾沒有專注於建立一個代工廠,也是一大錯誤。過去近 40 年間,半導體最大的產業轉變,是專業分工。台積電的出現徹底顛覆了產業的商業模式,它只做代工,讓無廠半導體公司(fabless)可以專心研發,不用再額外投資晶圓廠,透過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大幅度推進半導體的製程技術。

然而,英特爾卻固守 IDM(垂直整合製造商)模式,從設計、製造、封裝、銷售全都做,好處是能壓低成本、防止技術過於依賴其他公司,但問題就是效率低,製程追不上競業。這也讓英特爾陷入了樣樣都行但都不精通的窘況,2017 年,台積電市值就一度超過英特爾,營收也在 2023 年正式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晶圓代工廠。

基辛格首先把設計部門獨立出來,將先進製程外包出去,讓設計、代工是 2 個獨立業務,誓言要在 2025 年前推出 18A 製程,超越台積電、三星。接著大規模在美國和歐洲設立晶圓廠,希望能為 AMD、輝達、高通代工。

而他也致力重建英特爾當年「注重創新和執行力」的公司文化,他認為英特爾以技術起家,更要拾起這份精神,不追逐財報數字,而是放眼技術發展的未來,近 3 年已投入 400 億美元(約台幣 1 兆 2735 億元)設廠與開發,另藉著美國當局補助的 200 億美元(約台幣 6366 億元)建廠,期盼英特爾能重回戰場,也讓美國半導體能夠自主發展,不那麼仰賴台積電或三星。

此外,他也強調紀律跟準時交貨,基辛格指出現在大多數的英特爾產品都能夠做到提前交貨,這也顯示了英特爾想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鞏固代工廠的名聲。

參考資料:
CNBCTrendForce、WSJ(1)(2)(3)(4)、ChallengesThe New York TimesPCViewedIntelChannel futuresC&T

核稿編輯:林庭安

延伸閱讀

全球最賺「打工女王」如何粉碎質疑、超車 Intel?蘇姿丰:加速 AMD 轉型,掌握「這類人才」最關鍵
英特爾創辦人摩爾辭世!回顧傳奇ㄧ生:摩爾定律預言成真、受葛洛夫尊敬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