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礦工醫院院長搶救病人自己卻心梗死!「倒在最熱愛的戰場」醫:醫師是心梗高危險群

健康2.0

更新於 10月01日10:11 • 發布於 10月01日16:00

基隆八堵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於昨(9/26)下午在ICU加護病房為一位病人插管手術,成功救治病患後,他因為頭暈在加護病房空床休息,3時15分突然抽搐,疑似心肌梗塞。儘管院方立即展開急救措施,包括電擊等,搶救2小時後仍回天乏術,距他救回病人時間不到3小時,於當天下午5時許宣告不治。醫師提醒,醫師本身就是心臟病高風險族群,自己也要注意健康。

奇美醫院加護科主治醫師陳志金在他的臉書中悼念黎院長,他寫道:黎院長和他一樣是僑生,早年的馬來西亞僑生有不少人在礦工醫院服務,當年該院收治很多「塵肺症」的礦工,後來病人少了,很多學長姐都離開了,黎院長仍然堅守在礦工醫院。

陳志金說,「以黎院長這麼資深的管理階層,本來就不用再輪班或值急診。但是,他仍然大多數時間都在急診室最前線,醫院有時半夜需要幫忙時,也是一通電話,就見他風塵僕僕開車從新店到院內處理病人。」他說:「黎院長鞠躬盡瘁,倒在他最熱愛的醫療救人工作上,讓人深感不捨及哀悼,在此向大學長致敬!」

院長搶救病患後突發心梗 與高壓作息有關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指出,黎院長本身是一位一般外科醫師,醫師本身就是心臟病的高風險族群。醫師的工作性質經常需要值班、日夜顛倒作息,且在處理緊急病患時壓力極大。當病患情況危急或醫事人員在急救過程中,醫師自身的壓力也會大幅提升。

林謂文進一步說明,這種瞬間的交感神經刺激會導致血壓飆升、心跳加速,若本身有潛在的心血管疾病而不自知,在壓力、情緒波動和過勞等因素的影響下,可能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意外事件。而且大多數心血管疾病來自於三高等慢性病,而黎院長年近70歲,可能本身也有慢性病,本就屬於高風險族群。

過勞、生活作息不正常 加速血管疾病

除了緊急搶救病患的瞬間壓力外,林謂文認為黎院長身兼院長職務,除了從事第一線醫療工作外,還需兼顧院務運作和會議等事務,身心俱疲。再加上年事已高,各種因素疊加之下,無形中加速了血管疾病的形成,最終導致心臟問題的發生。

林謂文坦言,第一線醫師面對病患病情惡化時,情緒和精神壓力都非常大。尤其外科醫師經常需要執行長時間手術,甚至夜間也要進行緊急手術。病患術後若出現狀況,醫師壓力更是不言而喻。長此以往,過勞和疲憊累積,導致醫界同仁罹患重病或猝死的案例時有所聞。

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並調整生活型態

面對心梗風險,林謂文建議高風險族群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包括抽血和心臟檢查等。除了控制可控制的危險因子,如三高等,也要調整生活型態。若感到疲累、壓力大時,應適時放慢腳步、尋求紓壓管道並多加休息。切勿讓身體過度勞累,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若出現胸悶、喘不過氣等警訊,更應提高警覺,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醫師往往是最不乖的病人,常在身體不適時仍抱持僥倖心態。林謂文提醒,高風險族群應積極面對,一有異狀就盡速就醫檢查。心臟疾病是可以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預防的。

學會管理情緒 避免心情大起大落

雖然大家都明白不應讓心情大起大落,但現實生活中總難以避免。對此,林謂文指出,瞬間的壓力和情緒波動會刺激交感神經,分泌壓力荷爾蒙導致血壓飆升。因此應盡量控制情緒,做好EQ管理。

然而,當情緒難以控制時,林謂文建議應盡快找到宣洩管道,讓自己冷靜下來。這個過程要盡量縮短。若無法抽離當下的情緒,不妨選擇適當的逃避方式,先讓身心冷靜下來。雖然逃避並非長久之計,但在特定時刻,適時逃避對身心健康反而有益。

林謂文強調,健康是最重要的,沒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談。身為醫師更應把自身健康放在首位,唯有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妥善照顧病患。正所謂「求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把身體顧好才是根本。

工時長、作息不正常 導致醫師健康亮紅燈

針對「醫師是否比較短命」的疑問,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侯思任表示,國內曾有一項調查指出台灣婦產科醫師平均壽命較一般人少10歲,雖然後來有專家澄清該數據指的是「平均死亡年齡」而非「平均餘命」,本來就容易產生偏差,雖然解釋了醫師沒有比較短命,但醫師高壓工作環境確實令人擔憂。

醫師高壓力、工時長、還有吸入PM2.5致肺癌職災

侯思任表示,醫師除了門診還要值班,而且因為責任制,只要自己的病人有問題,即使下診了還是要持續注意,每天平均工作十餘小時,工時長以外,醫師門診和值班拖診,三餐嚴重不定時,許多醫師都有胃病問題。在重重壓力下,願意留在醫院的醫師越來越少,多轉往開業,導致醫院醫師人力吃緊,連主治醫師和院長都要下來輪值,形成惡性循環,工作負荷與壓力與日俱增。

侯思任指出,外科醫師和值班醫師經常需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工作,甚至犧牲用餐時間。此外,現在執行手術常用電燒,手術過程中吸入的PM2.5也可能導致肺癌等職業災害。曾有大學替所有員工進行免費肺癌篩檢,意外發現許多附設醫院的醫師罹患初期肺癌。

醫師長時間值班影響判斷力 恐危及醫病安全

侯思任提到,美國有研究發現,值班時間過長的醫師,判斷力可能如同喝了十幾杯啤酒般受影響,不僅可能誤判病情、手術失誤,危及病患生命,過勞本身對醫師健康也構成極大威脅。他也提到美國曾經有一個「Libby Zion Law」,該法案源於一名叫Libby Zion的模特兒因值班醫師連續工作數十小時後誤判病情,進而不幸身亡的案例。此案促使美國修法限制住院醫師和值班醫師的工時,每周不得超過特定時數,其餘時間必須強制休息。

但其實醫師長時間工作或值班,對醫師本身的傷害也很大,侯思任呼籲各界重視醫療人員的身心健康,給予更多支持和關懷。

◎ 圖片來源/翻攝自基隆礦工醫院官網.基隆礦工醫院提供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林謂文主任.侯思任醫師.陳志金醫師臉書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徐少強癌逝,小30歲妻竟心碎死了!醫破解心碎症候群搶救法

高血壓元凶曝光!醫警告愛吃「這類食物」忽略1習慣 高血壓後果慘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黃朝興
    這才是偉大的醫生
    10月02日00:32
  • 阿彌陀佛,壽終已無病痛,令旗伴你,一路開光指引。
    10月02日06:0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