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
圖片 : 達志(示意圖,非當事人。)
編按:阿福の投資馬拉松,用這套「配速持股法」,股價不漲時領股息(定存股),股價大漲時獲利極大化(成長股),5年達成月領10萬,提早達到財富自由。
方格子投資理財專欄作家阿福,本名詹英哲,曾是IBM的專案經理,股市經歷長達25年,但前18年總是賠很大、賺很小。
他發現,自己總在指數不斷創新高時,瘋狂追價,怕太晚就搶不到,等到市場崩盤,所有股票都變得很便宜時,手中卻沒剩多少現金可以進場。
直到2016年,他參加了個人的第8次全程馬拉松(臺北馬拉松),當時的贊助廠商愛迪達,在這場賽事中提供了配速員服務(就是領跑員)。
阿福發現,配速員的跑步是有策略的,他們知道何時該加快速度累積里程,何時該放緩穩定氣息,而不是一直往前衝。整個過程,如果能跟配速員一起穩穩跑,就能準時到達終點。
阿福體會到,這種引領跑者跑完全程的「配速策略」,非常適用於股市的長期投資。
於是他發展出阿福式的「配速持股法」:股價被高估時保留現金,減速少買或是根本不要買,等到股價被低估時,加速買進,再跟「股市裡的配速員」比績效,績效好就保留,不好就換掉。這套方法讓他在短短5年內,達成月領10萬,實踐提早退休的財富自由夢想。
我在 1996 年 6 月 21 日開始投入股市,到 2021 年 10 月已有 25 年的股齡了。那時正值研究所剛畢業,買進了人生第一檔股票國揚(2505),當時台股大盤指數約在 6,500 點附近,這檔股票讓我賺了 8,836 元(獲利 15.78%),新手上路果然是有好彩頭。
我的投資歷程可以區分為三階段,前 18 年是「短線投機階段」,由於是小資金操作股票,小賺小賠無傷大雅,但平白浪費了時間複利。到了 2015 年時已經 43 歲,開始有中年危機,同時也思考著何時可以退休,發現是需要改變的時候了,於是向巴菲特學習,開啟「價值投資階段」,轉為買進具有護城河競爭優勢的股票。
隨著閱讀投資經典的增加,我又接著向約翰.柏格學習被動投資,在 2017 年進入「被動投資階段」,開始買進指數型ETF,包括台灣 50(0050)和美國標準普爾 500 ETF(交易代號VOO)。這段時間我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到 2020 年時,我的股息收入已經大於日常生活所需的支出。
短線操作18年,累了身體,瘦了荷包(1996年至2014年)
回首 2014 年之前,我所有投資訊息都是從各種財經媒體而來,看他們討論的市場熱門股、對於技術面和籌碼面的研究分析,也買過權證想要以小博大,但這樣的操作卻讓我精神耗弱,影響到工作與生活,實在是得不償失。
雖然這個時期裡一直不敢投入大筆資金,只敢拿出小錢來買股票,但因為缺乏正確的投資觀念,也沒有投資目標,各種股票都買的情況下,當然無法累積財富。
這段期間還經歷了兩次股災,第一次是 2000 年的網路泡沫,台股從 2000 年 2 月的10,393 點,下跌至 2001 年 9 月的 3,411 點,跌幅 67.2%;第二次是 2008 年金融海嘯,台股從 2007 年 10 月的 9,859 點,下跌至2008 年 11 月的 3,955 點,跌幅 59.9%。
面對股市這麼劇烈的波動,我無法處理,最後都只能認賠出場。
在這個階段我有一個印象深刻的投資經驗,2014 年 3 月時,我看到南港輪胎(2101)「世界明珠」案將送至臺北市政府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審議的報導,若此開發案過關,可望在年底取得建照,法人預估每股獲利貢獻可達 40 元以上。
這個開發案位於南港火車站旁,距離我當時的住處不遠,因此我對這個案子相當有感且看好未來發展,就在股價 37.3 元至 37.85 元的區間開始買進,後來股價跟著開發案的消息漲漲跌跌,我也跟著短線進出操作。
但綜觀整個 2014 年南港輪胎(2101)的股價趨勢是持續走跌,帳面虧損擴大,到 2015 年時我決定全部認賠賣出,重新開始走向價值投資。
南港輪胎(2101)的股價在 2018 年 10 月創下波段低價 22.6元後,當初看好的「世界明珠」案利多終於在 2019 年實現,2019 年 1 月時還在 25 元的低點,10 月份時就已一度飆漲到 59.4元,
短短一年之間即翻倍,這個案例讓我嘗到了,只看新聞話題就冒然投資難逃虧損的命運,也見識到資產股從題材發酵到真正實現利多的過程,居然需要這麼多年的時間。
看線圖不如學大師,開始價值投資(2015年至今)
為了找出這 18 年來的投資到底問題在哪,我開始大量閱讀國內外投資大師的經典書籍,包括巴菲特、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全球第四大共同基金公司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副主席彼得.林區(Peter Lynch)、成長股價值投資之父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德國股神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美國全球資產管理公司橡樹資本管理(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人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等國外大師,還有國內投資達人林茂昌老師、華倫老師、陳重銘老師等,從中學習到寶貴的投資觀念。
於是從 2015 年開始,我的投資目標只鎖定台股的價值型股票,從上述投資大師的觀念選股,並且頻繁新增與剔除個股,其中也有不少標的是買進後即一直持有到現在,像是鮮活果汁-KY(1256)、德麥(1264)、中華食(4205)、日友(8341)、崑鼎(6803)、可寧衛(8422)、統一超(2912)、全家(5903)、大地-KY(8437)、中保科(9917)、敦陽科(2480)、台積電(2330),在尋尋覓覓的過程中,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投資組合及投資哲學。
2017 年我更前進美股,買進波克夏(交易代號 BRK.B),理由其實很簡單:既然要學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就直接買進他公司的股票,藉由每年致股東的公開信和股東會,學習他的投資思維。
這段時間和短線投資階段不同的是,我開始設定投資目標,記錄每年投資組合總市值、投資報酬率和股息收入,也開始參加法人說明會和股東會,並參與公司舉辦的活動,例如德麥(1264)的烘焙展及中保科(9917)的智慧城市展,近身了解我所投資的公司。這時我的績效比短線投資階段明顯進步,每年總市值和股息都是成長的,平均投資報酬率約 11.9%,這樣的成績給我很大的鼓勵。
配速員也一起買,開始被動投資(2017年至今)
2016 年底時,我參加了個人第八次全程馬拉松(臺北馬拉松),愛迪達(Adidas)在這場賽事中提供配速員(Pacer)服務,只要緊緊跟在他們後面,就能順利達到路跑目標。
年底正好也是準備結算年度投資報酬率的時刻,我的價值投資績效好壞,應該和大盤做績效評比,與大盤績效同步的台灣 50(0050)就像是馬拉松的配速員,當時我想到,如果我能超越配速員,就能超越預定目標,如果輸給配速員,那麼我直接跟配速員一起跑就好,這個想法放在投資股票上,就是直接買進台灣 50(0050)這樣的指數型 ETF,於是開啟了我的被動投資之旅。
我鎖定 4 檔標的擔任投資配速員,分別是追蹤台灣 50 指數的台灣 50(0050)及富邦台 50(006208)、元大高股息(0056)、美國標準普爾 500 ETF(VOO),主要考慮是選擇自己熟悉的臺灣和美國市場,與大盤績效同步的指數型 ETF,加上臺灣高股息的代表性指數型 ETF,是以績效評比為目的而買進,所以並沒有再考慮其他 ETF。
2016 年至 2020 年的 5 年期間,我的投資組合和投資配速員互有勝負,2016 年和 2018 年勝過配速員,2017 年與配速員相當,2019 年和 2020 年則是輸給配速員,投資市場在不同時期類股輪動,這樣結果符合我的預期,價值投資及被動投資兼具的投資方式也就一直持續到現在。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配速持股法,我月領10萬:月月領股息的超強資產配置,獲利極穩化的最快方法》,大是文化出版,阿福の投資馬拉松著)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同樣「中年喪偶」,為什麼女人寧願單身,男人卻多半再婚?過來人一語道破婚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