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台灣癌症時鐘快轉11秒!每4分31秒1人罹癌,大腸癌連13年位居第1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0年12月30日03:05 • 發布於 2020年12月30日03:05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淑宜  圖/pixabay
台灣癌症時鐘快轉11秒!每4分31秒1人罹癌,大腸癌連13年位居第1
台灣癌症時鐘快轉11秒!每4分31秒1人罹癌,大腸癌連13年位居第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8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2017年增加4,447人;癌症時鐘快轉11秒,每4分31秒就有1人確診罹癌。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台灣人口老化快速加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所幸醫學不斷進步,現今罹癌不等於死亡,民眾可善用政府提供的4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存活率。

(2018年台灣癌症時鐘快轉11秒,每4分31秒就有1人確診罹癌。圖片來源 / 衛福部國健署提供)

十大癌症 大腸癌連續13年蟬聯第1

十大癌症男女合計的發生人數,依序為:①大腸癌②肺癌③女性乳癌④肝癌⑤口腔癌(含口咽、下咽)⑥攝護腺癌⑦甲狀腺癌⑧皮膚癌⑨胃癌⑩子宮體癌,與2017年相比較,除⑩子宮體癌和⑪食道癌順序互換外,其餘序位相同。大腸癌已連續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雖然2018年每10萬人中有309.8人罹癌,較2017年增加4.4人,不過以癌種來看,大腸癌及肝癌罹患人數下降最多,相較2017年每10萬人減少1.1人及0.7人,尤其大腸癌首見50歲~84歲各年齡別發生率都下降,顯示政府自2004年起推動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

王英偉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包括不健康飲食、身體缺乏活動、肥胖及菸酒、老化等,風險族群多留意。

(2018年台灣十大癌症排名,大腸癌仍居首位。圖片來源 / 衛福部國健署提供)

十大癌症排序 男性肝癌和肺癌互換,女性大腸癌和肺癌互換

2018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2017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6歲、子宮頸癌為58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9歲、甲狀腺癌為50歲及子宮體癌為55歲,與2017年相比較,乳癌、食道癌及皮膚癌老1歲,肺癌、攝護腺癌及子宮體癌早1歲,其餘與2017年相同。

以性別區分,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1,779人,2018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1.3人,較2017年增加5.6人,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2017年相較,肺癌與肝癌序位互換,膀胱癌下降至第11位,2017年位居10、11名的白血病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均前移1個名次。

2018年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4,352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4.7人,較2017年增加3.7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2017年相比,肺癌和大腸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2017年相同,女性十大癌症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早期肺癌發現人數成長最多 女性肺癌發生率首次超越大腸癌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早期癌(0期及1期)發現人數成長最多為肺癌,新增551人,肺癌早期比率為10年前的2.1倍,而女性肺癌發生率也首次超越大腸癌。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女性罹患肺腺癌人數增加應與人種有關;而肺癌人數整體成長高,應與國人健康意識提高有關。2011年國際知名新英格蘭期刊發布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高危險群(55歲~74歲重度吸菸者)2年3次,較只用X光檢查,可降低肺癌死亡率約2成,喚起民眾自費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的意願。

但王英偉提醒,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肺癌,可能衍生假警訊、過度診治、輻射暴露及心理壓力的風險,民眾應與醫師共同討論衡量利弊,再決定是否接受檢查。

依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和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等專業學會共同發表的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建議,以下兩個族群應接受篩檢:

● 年齡介於50~80歲重度吸菸者(抽菸史超過30年,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時間尚未超過15年的民眾)

● 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

國健署補助大腸癌等4癌篩檢 民眾可多利用

癌症的發生可能是數十年長期不良生活習慣造成,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3~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實證醫學證明,4項防癌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王英偉表示,國健署補助4種癌症健康檢查,民眾可多利用:

● 大腸癌:補助50歲~74歲民眾,2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

● 口腔癌:補助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民眾,及18歲以上嚼檳榔原住民,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 女性乳癌:補助40歲~44歲有乳癌家族史,及45歲~69歲一般女性,2年1次乳房攝影。

● 子宮頸癌: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建議30歲以上女性至少每3年檢查1次。

延伸閱讀:

脹氣超過正常頻率恐為大腸癌徵兆 7種導致放屁的身體異常原因要當心

長腸瘜肉多因4種生活型態! 「正腸3步驟」遠離大腸癌威脅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