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沈孟勳醫師表示,腹痛原因可以分為上腹部痛與下腹部痛。上腹部痛通常為腸胃問題所引起,下腹部痛則是腸胃問題或婦科問題都有可能。若以疼痛的區域來作簡單判斷,可以肚臍為中心點,分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大區塊。若左上腹疼痛,通常是胃腸的問題;右上則是肝、膽、胰、脾,左下與右下則為子宮或卵巢的問題,有時候腸道有狀況也可能導致下腹疼痛。
腹痛的3種表現方式
絞痛:
感覺好像腸子都絞在一起的疼痛,如腸胃炎(通常為突然發作,之前沒徵兆)。
悶痛:
感覺腹部悶悶的,通常是慢性發炎所引起,經常是一陣痛、然後又不痛,狀況會反覆持續下去。例如:骨盆腔發炎、慢性胃炎都會以這種疼痛方式來表現。
劇痛:
突如其來的一陣疼痛感,屬於急性疼痛,需要緊急處理,如急性盲腸炎。
孕期三階段 常見腹痛原因
懷孕初期腹痛原因(第一妊娠期)
卵巢腫瘤:
大多為懷孕初期所發生,不過整個孕期其實都有可能,目前成因不明。卵巢裡有腫瘤,又可分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可以先觀察,一旦腫瘤越長越大,為避免腫瘤破裂或扭轉,導致卵巢壞死、出血與休克,萬一腫瘤大於4.5公分時,建議開刀取出腫瘤,不過建議等到第二妊娠期再手術,因為此階段的胎兒狀況較穩定,較不會受到麻醉所影響;若腫瘤較小,則可繼續觀察不處置。
因卵巢腫瘤所引起的疼痛,通常是右下方或左下方的腹部劇痛(也就是卵巢的位置),並不會右下、左下兩個卵巢同時疼痛。即使稍事休息,疼痛感也不會消失,當分不清楚究竟是子宮收縮的痛或是卵巢長腫瘤時,可藉由超音波判斷。
圓韌帶拉扯:
在女性的生理構造中,有兩條圓韌帶支撐著子宮。圓韌帶就像是橡皮筋,懷孕初期時,圓韌帶來不及像子宮一樣變大得那麼快,就會容易因拉扯而感到疼痛。疼痛的方式為下腹部兩側偶爾抽痛一下,稍事休息即會改善,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無須特別處理。通常等到懷孕中期之後,因為圓韌帶越變越粗、身體也慢慢適應,就比較不會再感到疼痛了。
當圓韌帶拉扯不適時,可以朝左側躺休息一會兒、將生活步調放慢,一旦情緒緊張將會使自己更加不舒服,所以要放輕鬆;真的太痛的話,可以請醫師開孕期可服用的止痛藥;如果懷孕中期之後仍有這個問題,可使用托腹帶(其實多數人懷孕中期身體會逐漸適應,不再因圓韌帶拉扯而感到疼痛)。
洪思齊醫師也提醒,懷孕初期胚胎比較不穩定,假如腹痛的話最好還是先看一下醫生,別自行判斷原因,以免是子宮外孕或流產等嚴重問題,孕婦卻誤以為是圓韌帶拉扯所致。
子宮外孕:
倘若妊娠囊所著床的位置不在子宮裡(例如長在輸卵管裡),即為子宮外孕。妊娠囊也會越長越大,太大時會破掉,並引起劇痛與出血。當妊娠囊還沒破掉時,有些人會下腹部悶痛、有些人則不會疼痛。可藉由照陰道超音波與抽血驗懷孕指數來確診。子宮外孕應盡快以手術處理。
流產:
當胚胎發育不完全,例如沒心跳或是空胚胎時,身體的自然淘汰機制就會啟動,導致流產。(除非胎兒有心跳,才能嘗試安胎)剛開始時,其實不會有腹痛的感覺,後來才會因強力的子宮收縮而引起下腹部劇痛感。洪思齊醫師指出,這種感覺有點像月經來潮第二天的疼痛感,不過會更痛。流產會合併較大的出血量,應以手術刮除或服藥,必須緊急處理。
延伸閱讀:醫師教妳緩解25種孕期不適
懷孕中期腹痛原因(第二妊娠期)
胎動:
其實在懷孕中期之前胎兒也會動來動去,只是初期的胎兒太小,孕婦感受不到胎動。洪思齊醫師表示,初產婦大約18~20週時會開始感受到胎動;經產婦則大約在16~18週時就能感受到胎動。當胎兒的小手打一拳、小腳踢一腳時,孕婦會感到被踢打的部位突然抽痛一下,不過只是局部疼痛而已,不會持續不間斷、也不會整個肚子都很緊繃,有時候甚至可以看到胎兒的小手小腳凸出來。胎動的部位不一定,端看胎位與胎兒手腳的位置而定。胎動時,可以摸摸肚子,稍微安撫一下胎兒。
恥骨疼痛:
恥骨就是腹部下方的倒三角地帶,胎動(胎兒可能頭上腳下飛踢)或是孕婦之前車禍曾經受過傷,都會引起恥骨疼痛。恥骨疼痛時,應躺著休息一下,假使太痛則應至醫院檢查,醫師將會診復健科,但孕期通常不會做進一步處置,等到產後再復健比較安全。另外熱敷恥骨也能緩解恥骨的疼痛感。
延伸閱讀:孕期噁心、頻尿、嗜睡、便祕、暈眩…該怎麼辦?對付10大懷孕不適 醫師教妳這樣做!(上)
懷孕後期腹痛原因(第三妊娠期)
胎盤早期剝離:
大多因為外力撞擊所引起,少數人則為懷有多胞胎或曾有抽煙習慣、抑或不明成因所致。胎盤早期剝離的症狀是突如其來的劇痛,大多數人還同時伴隨著陰道出血。若有伴隨出血症狀的話,通常下體會流出的是大量混合著羊水的鮮血,稀稀的,有點像西瓜汁的顏色,與一般較黏稠的血液看起來不太相同。
要確認是否為胎盤早期剝離,必須用胎兒監視器來測量子宮收縮強度與胎心音,通常胎盤早期剝離會引起強力子宮收縮,大約1~2分鐘就子宮收縮一次。若剝離的面積太大,會導致胎兒失去血液供應,演變為胎兒窘迫,必須緊急採剖腹生產。
子宮收縮:
單純子宮收縮為下腹部子宮平滑肌的收縮所引起的腹痛,若合併出血及破水則表示出現早產徵兆。子宮收縮具有方向性,作用為開啟產程,將胎兒由上往下擠壓出產道,要等到足月以後子宮收縮發動才算正常,足月以前若已開始子宮收縮,屬於早期子宮收縮,要擔心有早產的可能。未足月(37週之前)的子宮收縮成因,推測可能與子宮的發炎與感染有關,此外破水、盲腸炎因細菌會逆行而上,使子宮受到感染,也可能會導致早期子宮收縮;確診方法為裝設胎兒監視器。
子宮收縮的痛,比較類似於經痛一樣的悶痛感,整個肚子都會相當緊繃、硬硬的,萬一子宮收縮的頻率很規律,應盡速就醫,可能是產兆已發動。有早期子宮收縮的人,應依醫囑服用安胎藥與臥床休息,必要時須赴醫院住院安胎。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大多不會引起腹痛,除非肌瘤太大,使子宮受到壓迫才會痛。肌瘤通常是懷孕前已經生成,也會使經血量增加,可用腹部或陰道超音波來確認是否有長子宮肌瘤(陰道超音波會比腹部超音波看得更加清楚)。子宮肌瘤經常與胎兒一起變大,一旦子宮肌瘤太大時,甚至會引起子宮收縮。
子宮肌瘤的疼痛感會像子宮收縮般肚子緊繃,成因目前仍不明,推測應與體質、環境荷爾蒙有關。如果懷孕前本身已知有較大的肌瘤、也有懷孕打算,最好在懷孕前先切除肌瘤;孕期盡量不要採手術切除肌瘤,以免大出血,盡量於產後再處理較為妥當。
產兆:
如果腹部整個變硬、悶痛,開始規則子宮收縮,初產婦每隔7~8分鐘子宮就收縮一次,每次子宮收縮時間持續約30秒~1分鐘;經產婦子宮規則每10~15分鐘收縮一次時,就可以先至醫院檢查。其他也會伴隨破水、落紅的現象,但出現的先後順序不一定。
其他常見8種腹痛原因
孕期腹痛,倘若排除了子宮內部的問題,醫師接著會懷疑是子宮以外的婦科問題,如卵巢腫瘤等。假使也不屬於其他婦科問題,接下來就要懷疑是否為婦科之外的問題所致,如消化系統或泌尿道的不適所引起的腹痛症狀。常見的腹痛原因,尚包括下列8種情形:
1.便秘:
沈孟勳醫師指出,其實整個孕期都有可能會便秘,便秘不一定會導致腹痛。懷孕後期的便秘是因為子宮壓迫到腸道所致;懷孕初期則是為了使胎兒順利著床,黃體素上升,使得腸胃蠕動變慢。日常生活上若要改善便秘,應多喝水、多吃蔬果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倘若3~5天仍無便意,可請醫師開軟便劑,但不要自行灌腸,因為灌腸可能會導致子宮收縮。
2.吃壞肚子:
有些孕婦吃了不乾淨的飲食而使腹腔發炎、引起腹痛,其實這種腹痛的方式與子宮收縮、產兆不太相同。吃壞肚子、腸胃不適的腹痛,比較像是腸胃絞痛,有時候同時還合併上吐下瀉、甚至是發燒的症狀,嚴重的話會造成脫水,須住院打點滴。
吃壞肚子、腹腔發炎雖然不至於導致早產,但仍有可能引起子期子宮收縮,所以若狀況嚴重,仍須盡快就醫治療,不建議自己服用腸胃藥。在生活起居上,應避免生食、並要空腹一陣子休息腸胃道,2~3天內要以清淡的飲食為主,如蘇打餅乾與白粥。
3.脹氣:
脹氣通常為上腹部有悶脹感,因為懷孕時黃體素分泌、腸胃蠕動變慢,胃部經常會感到脹脹的、食慾不振,甚至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脹氣無須特別做醫療處置,改善方式為在肚皮上擦一點薄荷油、休息一下;容易脹氣的人也建議少吃甜食、較易產氣的食物,例如:地瓜、甘藷、豆類等,並少量多餐。
4.急性盲腸炎:
盲腸比較偏向右側腹部,沒懷孕時,一旦盲腸炎發作,都會引起右下腹疼痛;不過隨著孕期肚子日益隆起,盲腸的位置會往上移動,所以懷孕時右上側、右中側腹部疼痛,都有可能是急性盲腸炎所造成。急性盲腸炎的發作,與結石、盲腸長腫瘤或食物殘渣掉入盲腸中有關。當盲腸炎發作時,右腹會有劇痛感。一開始可能由肚臍周圍開始疼痛,接著再朝著右下腹延伸疼痛感,同時合併嘔吐症狀。處理的方式為開刀割盲腸。盲腸炎屬於急症,如不緊急處理,可能會引發敗血性休克。
5.急性胰臟炎:
急性胰臟發炎通常是吃飽食物之後才會突然發作,發作時右上腹會感到疼痛,甚至會吐出來。急性胰臟炎經常會合併膽結石同時出現,懷孕後體內的黃體素上升,膽的收縮能力變差,就會容易形成膽結石。膽結石除了右上腹疼痛之外,亦會伴隨著黃疸,嚴重者還會發燒。急性胰臟炎合併膽結石,通常需要吊點滴與禁食。
6.子癇前症:
原本即患有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孕婦,較易罹患子癇前症。發生的時間點通常落於20週之後,常合併蛋白尿、高血壓、四肢水腫。嚴重的子癇前症,會出現上腹部疼痛(主要是右上腹肝臟部位會有陣痛感)、視力模糊等症狀。倘若置之不理,會合併癲癇、演變為子癇症。血壓太高的話,會影響到胎兒血流,導致胎兒窘迫。改善方式為以藥物控制血壓、住院追蹤,飲食上應少油少鹽,以清淡為主。
7.尿路結石:
尿路結石的症狀是下腹部劇痛,即使休息也無法緩解,經常合併解尿疼痛、泌尿道發炎。如果是腎臟結石,則為腰部後側、腎臟位置疼痛,單側或雙側疼痛皆有可能;可藉由超音波確診。尿路結石的患者,應盡量多喝水,倘若結石很大無法自行排出,則可考慮是否以手術取出結石。不過即使要採手術,也要等到第二妊娠期胎兒較穩定之後再手術較適當。
孕期因為子宮變大壓迫到輸尿管,容易引起腎水腫,通常生完孩子以後就會自行康復,不用過於擔憂。
8.泌尿道感染:
女性的尿道較短,很容易感染,孕期免疫力較低,更易感染。感染的症狀為:下腹疼痛(也有些人不會痛),同時也合併頻尿、解尿困難與有灼熱感等症狀,有時候會有血尿。產檢時,順便驗尿即可確診。倘若泌尿道感染嚴重,甚至會引起子宮收縮、早期破水,因此孕期的泌尿道感染必須積極以抗生素藥物醫治。醫師所開的抗生素藥物通常很安全,不用擔心對胎兒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平時亦可多喝蔓越莓汁,有助於預防泌尿道感染。
延伸閱讀:孕期3運動,輕鬆改善腰痠背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