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材發展快速,通常先進入自費市場,但每個縣市核價速度不一,不僅醫材廠商心急如焚,有需求的民眾也很難得知各地核價行情。健保署預計今年底前推出聯合審查平台,不僅能加速核價,民眾也有透明資訊能「比價」,不再陷於資訊不對等窘境。
醫療器材日新月異,但民眾需要用時,往往在「能不能收自費、自費要收多少錢?」就卡住了。光是等全台各地衛生局一一核定價格,就不知道要等多久;價格核定之後,民眾也無從比較,既不知道行情,也不知道醫療院所的報價有沒有超出核定範圍。
雖然自費醫材不歸健保署管,不過,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宣布,目標今年底前推出自費醫材收費標準的「聯合審查平台」,一次解決民眾和廠商的長年痛點。平台將由健保署擔任單一窗口、提供統一申請格式,並視需求提供協助,只要有一些縣市審核價格出爐,就公告上網,不僅可幫助其他縣市加速審查速度,還能提供全國民眾透明的核價資訊。
加速醫材自費:單一窗口、聯合審查、資訊透明
石崇良不諱言,醫療器材樣貌多,審查自費標準的職權在地方,但現在送審件數太多,型態也非常複雜多元,有時候要衛生局自己審核,也會遇到困難,會請求健保署協助核定價格,例如過去曾協助過細胞治療的收費標準,畢竟件數不多。
然而,自費醫材的送審件數實在是太多了,很難全部都交給健保署處理,不過健保署可以協助改善審查流程、提升核價效率。石崇良表示,以後所有自費醫材的申請案,都根據健保署要求的格式、資料內容,由健保署做單一窗口收件。需要注意的是,廠商需要檢附2家區域級以上醫院或教學醫院的「評估報告」,藉此說明新醫材是用在什麼地方、現有相對應的產品是什麼。
接著,健保署就要審核這些資料,第一步要問:是否已有健保給付?如果有,就不能巧立名目收費,不需討論;如果沒有,那就看提出評估報告的2家醫院在哪些縣市,先請這些縣市審查,只要審查結果出爐,就立刻公告在平台網站上,讓其他縣市參考。
最快年底,全台醫材自費核價一站可查
這對社會大眾有什麼好處?對於廠商來說,不需要再一個縣市、一個縣市去送件,新醫材導入臨床應用,不再曠日費時。對於民眾來說,同樣一個醫療器材,在哪些縣市沒有核准收自費、哪些縣市核准可以收取自費、各縣市收費標準有何差異,都可以在這個網站上,一目了然。
石崇良表示,這件事情工程浩大,流程建立要跨22縣市,但健保署會盡量在今年下半年,也就是年底之前,可以試行看看。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