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幫女同事搬箱子,卻被誤解為調情?談職場上無意識的「無禮行為」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8月13日06:18 • 發布於 08月13日04:00 • 簡鈺璇

當你在表達對新專案的意見時,主管突然打斷說:「這個沒必要討論。」中午時,同事沒找你一起吃午餐;分配團隊任務時,組員對你擺臉色。處在這樣的職場環境中,你可能會感到非常不愉快。

上述行為都屬於職場的「無禮行為」(workplace incivility)。無禮行為」跟「霸凌」不同,霸凌是持續、帶有惡意傷害特定人的行為,可能是言語上的威脅、肢體上的暴力行為;無禮行為通常沒有針對特定人,而且是單次、不一定有惡意的負面行為,但會使人感到不受尊重。

看似微小的無禮行為,恐打擊士氣、惡化成不當行為

《富比士》(Forbes)列舉「無禮行為」包括:忽視他人的意見、隱瞞同事需要的資訊、散布謠言、不喜歡說謝謝、不承認同仁的貢獻、發送言詞激烈與惡意批評的電子信件。

《人力資源》雜誌(HR Magazine)調查美國 1600 位員工,常見的職場無禮行為包括:對他人不尊重(26%)、在他人說話時打斷或使其沉默(34%),以及過度監控或微管理(32%)。調查還指出,無禮行為在職場中相當普遍,近 6 成員工每周遇到 3 件以上的無禮行為。儘管員工反映無禮行為給主管,也只有 25% 的主管能夠有效遏止和處理這些行為。

職場無禮行為看似是微小的問題,有時當事人跟同事或主管抱怨一下,就能平復情緒。然而,如果這些行為持續發生,而且未得到主管的積極處理,團隊士氣將會大受影響。

66% 員工表示,無禮行為會導致生產力下降。在不友善的工作環境中,員工對工作的不滿意度可能是平時 3 倍,並且極有可能在未來 12 個月內選擇離職。此外,無禮行為還可能進一步惡化為更嚴重的「不當」行為,如霸凌或歧視,這可能使公司面臨潛在的法律訴訟風險。

遠距辦公、跨世代都可能造就無禮行為

無禮行為有時並非出於故意。《人力資源》雜誌提到,疫情期間,遠距辦公帶來的孤立感,削弱同事間的情誼,增加人際溝通的摩擦。跨世代溝通隔閡也會間接影響職場氛圍。比方說,年輕員工習慣公開直接地表達意見,但資深員工可能將此視為無禮行為或針對個人的人身攻擊。

友善的職場環境需要刻意營造。人力資源公司 Resume Builder 針對 1500 位商業領導者調查,45% 公司在企業內部推「禮儀課程」。課程內容涵蓋禮貌交談、專業服儀,以及如何給予和接受建設性回饋。有 2/3 的企業表示,這類型課程對打造尊重包容職場很有幫助。

人才訓練單位 STEERus 創辦人洛拉琳.米爾(Loralyn Mears)認為,企業應該定期舉辦工作以外的交流活動,例如午餐會,促進團隊交流。有歸屬感的團隊,比較能以禮貌、友好的方式對待彼此。

促進交流,協助員工同理雙方的觀點

製造業人資主管詹妮弗.摩爾(Jennifer Moore)提醒,在多元化的職場環境中,主管不能假設所有員工對「適當且禮貌的行為」有相同的理解,因為每個人的觀點和標準可能存在差異。

她曾經遇過這樣的狀況:一位男性員工出於熱心,協助全女性部門的同仁搬箱子,結果被女同事誤解為調情。原因在於,男性員工僅協助女性同仁,而未詢問其他男性同事是否需要幫忙。

遇到這種狀況,主管要理解雙方的想法,告知彼此的感受。此後,男性同仁知道如果出於好意想幫忙,應該詢問對方是否需要。這條應對進退的線,不會一開始就很明確,只有抱持尊重彼此的心態,不斷溝通,才能找到團隊最適合的處事方法。

《人力資源》雜誌也建議,公司應該為主管和人資部門提供「人際關係處理」課程,包括:同理心、解決衝突的能力,以及情緒管理等。目的是讓主管面對員工投訴他人的無禮行為時,有能力同理雙方的觀點,了解無禮者的動機、觀點,客觀中立的處理問題。

建立公司行為準則,對焦同仁的處事標準

全球專業諮詢、稅務服務組織 KPMG 的做法是,新人入職就接受職場倫理相關的訓練,對焦同仁的處事行為標準。

馬里蘭大學商學院的副院長、組織心理學家喬伊斯.拉塞爾(Joyce Russell)建議,公司行為準則通常包括 5 個要點:
1. 團隊如何一起共事 :交談與信件往返禮儀、會議回饋方式、對外的行為表現。可舉出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的例子說明。
2. 社群媒體規範 :員工可代表公司發表哪些觀點,抑或提醒員工發表聲明時,如果是代表公司或指稱特定同事,是否需要留意或事前請示。
3. 禁止嚴重踰矩的行為 :明確定義霸凌、騷擾、歧視等行為。
4. 訂立公司財產適用的範圍 :像是公務車可否作為私人接送的工具、文具可否帶回家。
5. 訂立不遵守行為準則的處理機制 :申訴方式、懲處流程。

拉塞爾建議,公司訂立行為準則應該保有彈性,接受員工的回饋,並與時俱進調整。

《人力資源》雜誌則建議,在反霸凌、反歧視部分,企業內部可以搭配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包容(inclusion)的 DEI 訓練,幫助團隊養成尊重個體差異的思維,確保每個人在職場上都能受到重視。

核稿編輯:張玉琦
資料來源:[HR Magazine](1)專題報導 2024.06、HR Magazine(2)Forbes(1)Forbes(2)

延伸閱讀

你常被主管言語威脅、同事背後陷害?8 個面向檢查你的職場環境是否「有毒」!
衝突不是因為意見不同,而是堅持己見!經營好這件事,再不合的人也能變隊友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