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近年來,社會新聞版面上,關於拿到退休金入直銷、退休金被詐騙…等事件層出不窮。不想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薪水化為烏有,究竟退休後投資,該避開哪些風險?又該注意哪些事?退休後適合的投資工具有哪些?怎麼做才能讓錢愈變愈大、不縮水?《健康遠見》特選此文一次解答。
退休後最適合的 5 種投資工具
一、定存
定存屬於低風險理財工具,為防有急用時不會因臨時解單損失太多利息,可運用「拆單」及「到期日區隔」方式,將一大筆退休金拆成多筆,或將每筆到期日前後區隔,如此急需用錢時,就剛好有到期的單子可用,利息錢也不會被打折。
另為降低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費用,若按年領取利息會超過 5000 元時,則應改為約定按月領息,並仔細計算單筆定存利息低於 4999 元以下,以免繳納補充保費。
二、債券型基金
債券型基金的性質跟定存是一樣的,都是靠利息來獲利,只是債券型基金投資的標的是債券,且海外相關產品投資報酬率會受到外幣匯兌變化及債券市場價格波動影響,通常預期市場的利率將下跌時,債券市場價格便會上揚,利率上漲,債券的價格就下跌。
雖然債券型基金短期會有漲跌,不過其風險及報酬介於定存及股票型基金的中間,只要選擇全球投資等級的債券型基金,收益率通常可達 5% ,也少了倒債的風險。
三、儲蓄險
儲蓄險的特色在於,可約定領回時間、存錢期間、存錢金額,到期時可領回一定金額。由於保單利率通常比銀行利率高,利率可以預期,加上具有強迫儲蓄的性質,還有免稅以及每年可列舉扣除額 2 萬 4 千元的優點,因而常被稱為「養老保險」。
四、高股息的股票
只要鎖定國內幾檔業績穩定成長、財務健全、股價穩定度高、高殖利率(每年配發高現金股利)的績優股,可以以「定存股」的概念,長期持有不賣出,每年領取現金股利,或將現金股利持續滾入,投資相同的股票,長年下來含配息、配股,再加股價增值,累積到足夠現金流後,就可完全靠現金股利過日子。
不過,投資高股息的股票每年仍得檢視其營收、獲利的數據,並留意經營狀況,若公司營收和獲利大幅衰退,就要全數出清,換股執行。
五、ETF
近年來,國內多檔ETF募集規模皆創歷史新高,投資ETF成為超夯的話題。所謂ETF(Exchange Traded Fund),中文稱作指數股票型基金,是由投信公司發行,藉由追蹤市場主要指數,降低集中投資單一公司股票風險的投資標的。
買進一檔ETF,等同買進一籃子的股票,其中可能是各大產業的優質公司,也可能是特定主題類型的組合。
相較傳統共同基金,ETF具有四大優點:
一是交易方便,可以像股票一樣進行買賣;
二是成本低廉,管理費及內扣的成本較低;
第三則是分散風險,由於以追蹤指數表現為目標,投資分配相對分散;
第四是資訊透明,因持股依據指數,可至發行公司網站觀看持股內容做為投資判斷,十分適合希望透過長期投資達到穩定報酬的人。
「不能沒有ETF,但也不能只有ETF」。當股市迎向多頭,許多人看準高股息ETF可以股價、股息兩頭賺,不過,如同專家提醒:應從資產配置的角度,掌握多元與均衡的原則,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當局勢丕變之際,才能真正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關於投資,該避開哪些風險?
一、貪圖外幣定存的高利率
不要以為外幣定存掛有「定存」二字就毫無風險,許多人為了多賺一點利率,就把錢轉進外幣定存,卻忽略匯率波動的風險,常常還沒賺到高利率,就先賠上了匯差,自此住進「套房」讓心情七上八下。
二、跟著投顧老師玩股票
許多退休族迷信所謂大師、名嘴報明牌進出股市,事實上,當市場呈現多頭格局時,幾乎所有個股都會大漲,透露的明牌當然神準,但當景氣反轉,市場空頭來臨,就容易損失慘重。
因此,想要投資股票還是得靠自己鑽研,不隨風起舞,若不懂股票就別碰,找到自己熟悉的理財工具,穩穩向上累積,也許沒有驚喜,但絕對不會驚慌。
三、將重本押在房地產上
除非資本夠雄厚,否則買房子實在不該是退休理財的選項,因為長達 20 年的房貸,會不斷吃掉你的現金,若這段期間需要用錢,或有其他的投資機會,房貸就會成為絆腳石,不但讓自己陷入資產的負債,還會讓生活壓力倍增。
四、錯把保單當投資
投資型保單常見的糾紛,如第一年保費是拿來支付保單費用並不作投資或投資金額不高,根本沒有報酬率可言,加上保險人員對複雜的投資市場不一定有能力做正確判斷,一旦投資組合配置不佳,便會讓保戶慘遭套牢。
因此,為了避免血本無歸,投保還是要回歸到保險本身,千萬不要把保單當投資,以為將來會「增值」,卻忽略投資也可能「慘賠」,到最後落得投資不成,保險也落空的窘境。
(本文節選自《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全新增修版】》,作者:康哲偉,圓神出版)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