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接住孩子的情緒,試試看轉移他的注意力
若孩子因為不想收玩具而大哭大鬧,我們可以拿起旁邊的故事書,「你上次不是說想聽這個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先利用他有興趣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把高張的情緒安撫下來。之後再適時的回到收玩具的事情上,「好啦!那我們現在一起來收玩具吧!」何翩翩老師表示,通常這個時候小孩會願意行動,2、3歲的孩子這樣處理就好了,不需要硬碰硬。偏偏很多家長習慣做出直接地反應:你現在就是給我收,你哭也沒用!等到孩子哭累了,可能已經一個小時過去了,結果什麼也沒解決。
情緒是大火,火來了快跑!
李儀婷老師在新書《一句教養》中提倡一句口訣:內線法,拆開就是3個步驟,內在、界線、方法。第一個內在,當情緒來的時候,要記得情緒是大火,火來了快跑!指的是不要處理。
意思是當孩子情緒暴衝,挑戰你的底線時,大人不要在這個時候被捲進去,可以拉遠一點,陪伴在旁邊就好,不需要立即處理。你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心情不好,我在這邊陪你。」如果你說不出口,至少就陪在他旁邊。如果父母覺得連待在旁邊也會崩潰,李儀婷老師建議,那麼就把距離再拉遠一點,你可以先把關心丟給孩子,「孩子,我知道你現在生氣了,我的心情也不太好,我先去房間休息,等一下我會回來找你。」這是愛的語言,代替你留下來陪著孩子,你就可以先離開現場到其他地方。
這個不處理是為了讓自己的內在穩定。如果一個大人內在不穩定,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緒捲進去,兩個情緒不好的人處在一起一不小心就會大爆炸。
我尊重你現在的選擇,而我一直在這裡等你
當孩子聽不進去任何語言的時候,就代表他的內在也不穩定,這個時候就不是溝通的時機。等到孩子不哭不鬧,大人也沒有穩定度的問題了,再回來跟孩子對話。
李儀婷老師提醒,即便孩子不想溝通,你也要告訴他,「我很想跟你聊一聊,但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談,沒關係我會等你。」愛的語言要帶到,孩子會感覺到我是被愛的、重要的,那麼他會慢慢地隨著父母的牽引而連結。
重點在於親子連結,而非努力維持理智
每個人都有情緒,父母在爭吵過程裡情緒會高低起伏是正常的,李儀婷老師認為,爸爸媽媽不必過度要求自己,該生氣的時候就生氣,感覺傷心的時候也無須隱藏。要記得的是,你可以有情緒的發洩,但不要讓說出口的話變成會傷人的刀。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孩子你這樣做我很傷心」,但不要說「你怎麼可以做這件事情,我真的很後悔生下你。」 要把傷害跟情緒做清楚的區分。
父母也只是一般人不是聖人,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不穩定、失去理智的時候,重點在於事後的連結。「寶貝,我剛剛很生氣不小心說了重話,如果傷害到你我很抱歉。」這就是連結,讓孩子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只是跟他一樣也會有情緒、也會不小心,重點在於連結而不是努力地維持理智。
延伸閱讀:民法修「父母懲戒權」當法律規定不能打小孩,會不會讓管教失靈?
大人也會生氣,但願意為了孩子打掉重練
何翩翩老師也不覺得大人不能生氣,孩子很挑釁的時候真的很難沒有脾氣,在你覺得還可以控制的範圍以內,你可以告訴孩子:「你不可以用這種惡劣的態度對我,你這樣講話我很生氣。」若發現你已經有點控制不住,最好的方法就是離開現場。比較理想的狀況是旁邊還有其他照顧者,可以讓別人來接手,讓陷在情緒裡的大人和小孩都能稍微冷靜一下。
如果是自己帶小孩的全職媽媽,身邊沒有其他幫手,何翩翩老師分享6秒原則,腎上腺素分泌的高峰是6秒,提醒自己不要被大腦控制情緒的杏仁核綁架,只要度過這6秒,生理上就會冷靜下來。
試試看這樣做:做6次深呼吸,想6件最近快樂的事情,或是唸出眼前看到的6樣東西,如窗戶、窗簾、電視、沙發、筆記本、杯子,冷靜6秒,幫助自己不失控。
孩子是父母生命中重要的禮物,何翩翩老師認為,藉由孩子我們可以重新認識並覺察自己,跟著孩子一起成長,讓我們得以再一次體驗人生。也許有些壓力,挫折一定也有,然而只要用對方法,並以愛做調味,在看到孩子成長茁壯的同時,我們也蛻變成了更好的大人。
採訪撰文/江睿毓
諮詢/牧村親子共學教室何翩翩、薩提爾教養專家李儀婷(依文章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
圖片來源/photoAC
留言 1
天佑
寶貝,穿個好衣服。也好入眠。情緒會更好!
點擊開啟shopee.tw/ka2zdco_o9
進來看看。
08月05日23:1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