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吳文忻(現名吳忻熹)在50歲那年罹患乳癌,歷經手術切除、赴泰國接受細胞免疫治療,成功讓癌細胞指數下降。然而,病情仍時有反覆,近日她因心臟與肺部積水住院,情況令人擔憂。細胞免疫治療是什麼?出現積水症狀是癌細胞轉移嗎?醫師指出,乳癌患者若出現積水症狀,必須及時處理,避免重大併發症造成生命危險。
吳文忻罹癌後積極對抗病魔
曾獲得香港小姐季軍的吳文忻在2022年被診斷出乳癌,當時她選擇接受手術切除腫瘤,但並未進行化療等進一步治療。然而,2024年8月,吳文忻的乳癌復發,且已經擴散到淋巴結。面對癌症復發,她一度情緒低落,甚至想放棄治療,但最後她還是決定勇敢面對,前往泰國接受細胞免疫治療。這項治療在一開始的效果不錯,吳文忻體內的癌細胞指數呈現下降趨勢。
儘管細胞免疫治療初見成效,但吳文忻的病情仍然反覆。2月24日,她在社群媒體上透露自己因心臟積水問題而住院,至3月2日已經住院長達12天。住院期間,吳文忻進行了心包膜穿刺術,抽取了約1公斤的積水。此外,她的肺部也出現積水的情況,需要進一步治療。儘管身體飽受病痛折磨,但吳文忻仍然保持樂觀的心態,在住院期間閱讀心靈雞湯書籍,時時提醒自己要學會「放下、接受、面對」。
細胞免疫治療對乳癌患者的幫助
吳文忻在乳癌復發後選擇了細胞免疫治療,並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耕莘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胡逸軒指出,細胞免疫治療通過從病人自身提取免疫細胞並進行活化,再注入體內,促使免疫系統自發攻擊癌細胞。相較於傳統的化療,這種治療副作用較小,且能在某些情況下提供持久的抗癌效果。不過他也強調,細胞免疫治療不宜直接取代傳統化療,它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對於已經進入晚期且傳統療法效果有限的患者提供額外選項。
細胞免疫治療的優缺點
胡逸軒提到,細胞免疫治療最大的賣點是相對較低的副作用,因為它主要依賴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這與傳統化療不同。化療常常伴隨著噁心、嘔吐、白血球低下等副作用,對患者來說治療過程較為艱辛。細胞免疫治療的另一優點是潛在的持久性,相比化療藥物,免疫細胞能在體內長久存活提供較長期的抗癌效果。
然而,胡逸軒也提醒,細胞免疫治療目前仍處於臨床實驗階段,並未有足夠的臨床數據證明其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化療,在乳癌的標準治療中,化學治療仍是重要的骨幹,細胞免疫治療的應用多為輔助性質,適用於期望在傳統治療好上加好,或者是難治的晚期癌症患者。
心肺積水與乳癌的關聯
吳文忻的住院原因為心臟和肺部積水,跟癌症有關嗎?胡逸軒解釋,乳癌患者若出現心包膜積水或肺部積水,可能是癌症轉移的徵兆。乳癌細胞的轉移性擴散是心臟和肺部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患者進入第四期後,癌細胞有可能擴散到心包膜或肋膜,從而導致積水的產生。
對於乳癌患者而言,出現積水症狀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胡逸軒建議,當乳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咳嗽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進行評估,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如積水過多則需進行心包膜穿刺術或肋膜穿刺術。心包膜積水如達到1公升,就是相當嚴重的情況。心包膜積水和肺部積水會對患者的心臟和肺部功能造成重大影響,積水量過多會壓迫心臟的運作,影響血液循環,甚至導致休克或生命危險。而在肺部積水的情況下,積水會限制肺部的擴張,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可能引發缺氧或呼吸衰竭。因此,肋膜積水及心包膜積水的出現需要及時處理,評估是否癌症轉移造成,必要時抽取積水以減輕壓力,並評估是否涉及癌症轉移等情況。
減輕化療副作用的其他治療選擇
傳統化療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白血球低下等,常讓乳癌患者感到身心俱疲,對乳癌患者來說是一大挑戰。胡逸軒指出,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出許多輔助療法來減輕這些副作用。止吐藥物、白血球促進劑等藥物可有效降低副作用,讓患者能夠更順利地完成治療。此外,胡逸軒還提醒,乳癌治療的關鍵在於依照治療指引,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並配合正確的生活方式來減少復發的風險。
乳癌復發的預防措施
對於乳癌患者而言,預防復發是每個病程中的重點之一。胡逸軒指出,除了遵循標準治療,病人還需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抽菸、過度飲酒,並保持均衡飲食,這有助於減少復發的風險。依照不同乳癌類型的特性,病人應該根據醫師的建議進行適當的輔助治療,如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並且不要懼怕化學治療,這樣能有效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胡逸軒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