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 從李振輝的職涯選擇中可以學習:找到一份有價值的工作,行行也能出狀元。
- 「別人不做的,都是機會!」習慣自己找答案,讓他順利成為全國政府機關第一位手譯員。
- 熱愛這個工作,就請為它建立一個友善的環境,讓幫助成為一種制度。
「袂爽!好像認為這份工作不該有台大的人投入,不該有英文很好的人投入。真的不要再用『幫助』兩個字面對聽障朋友,因為施與受是不存在的,在這位置(手語翻譯),就要對自己的專業負責。」
受刑人女兒的謝謝
手語翻譯,一份沒有聲音、沒有財富、沒有鎂光燈的工作,多數人沒興趣,李振輝一做超過三十年。建中、臺大法律系畢業,他不當律師或法官、不賺高薪,心甘情願投入不穩定且低薪的手譯!他服務的不是富豪顯貴,而是聽覺或語言障礙者。
「有次到法院幫聽障朋友做手語翻譯,這案子我跟了一年多,清楚他是被冤枉的,還是要保持中立,最後他入獄了,半年後,他女兒想盡辦法打電話到台北市社會局說要找一位手譯的『大叔』,我接過電話,『爸爸說很謝謝你,很誠懇的翻譯,他知道你眼神的關心!』」
其實李振輝不習慣、也不喜歡別人感謝。他把手譯當成一門專業,愈低階、愈刻板,愈需要高學歷的人投入。
▲重要會議、公共政策發布時,保障聽障者資訊平權的手語翻譯員就會出現。
同理不同情,他是我兄弟
結緣手譯,從他高二說起。高中同學是手語社長,缺咖,他情義相挺,參加聾人協會活動,「在那當下,反而變成我是聾人,他們不是,因為我無法跟他們溝通!」李振輝不諱言建中學生有學霸的優越感「居然有我不懂的東西!」從那天起,他們開始自學,翻書比劃,和同學都不講話,改用手語,但不通就是不通,最後乾脆繳學費。
別校高中男生看著穿建中制服的李振輝經常比手語,忍不住問他,「同學,你真的聽不到嗎?」李振輝一邊說、一邊比手語:「對啊!我是啟聰學校保送建中的。」
別人不做的,都是機會
李振輝大學就在淡江大學當手語社老師,決定不考律師或法官之後,他攻讀淡江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研究英國福利制度,那時的圖書館還找不到資料,也沒有網路和google,他跑去台北市社會局「習慣自己找答案」,公務員對他印象深刻,因為沒看過研究生來社會局翻資料。
當台北市社會局開出全國第一個手語翻譯員的約聘職缺,他立即投遞履歷。「難得有機會進到公務體系,建置手語翻譯服務系統,當然要試看看。」也因為當研究生時,單槍匹馬到社會局找資料的身影讓社會局面試官印象深刻,他也順利成為全國政府機關第一位手譯員。「別人不做的,都是機會!」。
「懂了!」值千金
李振輝出身台北社子島,成長於「家庭即工廠」的年代,父親是泥作,母親是家庭代工,他排行老四,兄姐為了減輕父母經濟負擔,早早放棄學業,他既會讀書,還是學霸狀元,肯定是父母對家族、對朋友的炫耀,「這阮囝仔,讀建中!」。
父母一度認為,手語翻譯只是李振輝的興趣,想不到,李振輝都結婚生子了,還做約聘工,也因為薪水不夠養家糊口,他晚上得到處接案賺外快。太太會抱怨,母親則唸他:「囝仔破病,你這個做老北的攏沒ㄟ顧。」李振輝笑說:「就拐一下媽媽,到公家機關工作也不錯!」
李振輝到底追求什麼?「當聽障朋友因為你,然後『懂了!』看到他們眼神發亮,溝通的目的達到,值了!」尤其這些朋友是你以前在社團認識的人,他們現在都是你服務的對象。職業無貴賤,他樂當聽障朋友的耳朵。李振輝的大學同學有不少是法官或律師,「他們覺得很驕傲,難得有人錢不賺、要做功德,就讓他去做!」
電視框愈住愈大,家人愈來愈支持
一回,李振輝兼差公視節目到他家拍攝他的母親和小孩,大夥開心入鏡。「其實父母要的很簡單,就是孩子顯名於外,讓她看得到你在做什麼!」
從以前的選舉政見發表,到最近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隨著社會意識和關注度提高,加上李振輝學霸背景,採訪邀約愈來愈多。
建立友善的手譯環境,讓幫助成為一種制度
由於手譯員的職場條件欠佳、案源不穩,多數手譯員很難全職投入,截至2020年6月,全國也只有504人有合格的手譯員證照。李振輝坦言,他和手譯夥伴一路走來很辛苦,為了吸引更多後進加入,他努力撕掉社會偏見,也建置手語翻譯服務系統。
▲李振輝獲得台北市105年度優秀勞工。
「民國八十五年,我第一次進總統府,是幫已故前總統李登輝跟優秀身心障礙代表溝通。」正因總統府重視,使得社會各界也開始推廣手譯這項服務,手語翻譯服務系統開始進入立法院、行政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當政府要公布重大政策時,也能保障聽障者的資訊平權。「我們一個一個攻城掠地,讓國會有手語翻譯員存在,很有成就感。」李振輝也擔任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的專業手語督導,督導40人團隊,能去疾管署記者會翻譯的不到一半,力求確保聽障者的資訊平權。
54歲的李振輝,外形比實際年齡年輕。他說,手譯必須搭配臉部表情,每天上百次、上千次的臉部運動,一定年輕!樂觀看待工作,比什麼都快樂。
(本文由104掌聲提供,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留言 0